2025爱沙尼亚之旅

老树叶多感夫妇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中旬,我们参加了美国旅游公司Gate1的波罗的海 10 日游,行程涵盖四个国家:爱沙尼亚 (Estonia)、拉脱维亚 (Latvia)、立陶宛 (Lithuania) 和波兰 (Poland)。第一站是爱沙尼亚,我们比团队提前两天抵达首都塔林 (Tallinn),得以更从容、更深入地探索这座美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共和国位于波罗的海地区最北端,面积约45,000 平方公里(比台湾略大),人口约130万。其首都塔林(Tallinn)的老城被誉为“欧洲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古城之一”,并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中世纪风貌形成鲜明对比是,这里却是世界领先的“数字国家”:几乎所有服务都能在线完成,包括投票、报税、开公司。爱沙尼亚还是全球首个推行“电子居民(e-Resident)”制度的国家,任何外国人都能申请,进而在爱沙尼亚注册公司、开展数字生意。</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科技创新的热土——知名的 Skype 就诞生于塔林(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塔林)。如今,网络投票在爱沙尼亚已完全合法,90%以上的居民使用数字身份证。这个国家也因高效透明而被誉为“全球最不腐败、最电子化的小国之一”。</p> <p class="ql-block">到达塔林的当天下午,我们选择在旅馆休息,以调节时差、恢复体力。第二天清晨,在旅馆享用完早餐后,便精神饱满地出发前往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座小公园后,映入眼帘的是马路对面两栋绿顶浅黄色的宏伟建筑——那正是剧院,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维鲁门(Viru Gate)很快就在眼前。它位于塔林老城的东南角,是城墙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始建于 14 世纪。原本有更长的城墙和多座塔楼,如今仅存两座圆形石塔,中间形成一道通道</p> <p class="ql-block">维鲁门不仅是塔林老城的象征性入口之一,更被誉为“走进中世纪的门户”。许多游客都会把这里作为老城之旅的起点,也是最受欢迎的拍照打卡地。通道两侧分布着花店和手工艺品摊,既有中世纪的厚重感,也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我们出门早。此时大多数游客可能还在享用早餐,街上显得格外安静,只有零星几位坐在街边悠闲喝咖啡的人。这样的清晨正好适合拍照,没有人群干扰,能更好地感受老城的氛围。我们顺着小路慢慢走去,准备先前往市政厅广场。</p> <p class="ql-block">老远就看到市政厅那高耸的塔尖,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塔林市政厅建于1422 年,是欧洲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哥特式市政厅。灰色石墙与尖顶塔楼在晨光下格外庄严,也让人瞬间有了穿越回中世纪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市政广场没有白天的人潮,也没有旅游团的喧闹,只剩下广场石板路的静谧和建筑的庄严。晨光斜照在哥特式市政厅和周围的老房子上,显得格外宁静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塔林总共玩了三天,而市政厅广场我们就来了三次。清晨的广场人影稀少,空气清新而宁静,是最适合留下影像的时候。接近中午时,广场便热闹起来,咖啡馆坐满了人,街头艺人表演吸引了游客围观,整个广场充满了生气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是老城的核心,从中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周围环绕着许多重要而有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场边的药房建于15世纪,是欧洲最古老、至今仍在营业的药房之一</p> <p class="ql-block">药房内部保留了中世纪药柜、古老药方,如今既是药房也是小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药房的窗口看市政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四周分布着不少曾属于商人行会的房屋,外立面装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在市政厅广场周围,欣赏着色彩斑斓、富有厚重感的建筑,以及那些宛如童话世界般的尖顶教堂</p> <p class="ql-block">“独立战争胜利纪念碑”坐落在自由广场,纪念1918-1920年独立战争中为自由而牺牲的人们。它顶端的自由十字熠熠生辉,是老城区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里距离市政广场仅几分钟步行路程</p> <p class="ql-block">离开市政厅后,我们拾级而上,前方的主教山正是我们今天的下一个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主教山位于塔林老城北部高地,是俯瞰整个城市和港口的最佳地点。这里自中世纪起就是统治者和贵族的所在地,因此得名“主教山”</p> <p class="ql-block">主教山上的图姆皮亚城堡,原本是一座中世纪要塞,经过改建后呈现出粉红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如今是爱沙尼亚议会的所在地。城堡坐落在高地上,俯瞰塔林老城,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体现出华丽的建筑风格,是塔林最具象征性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姆皮亚城堡的背面,塔楼直指蓝天</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几台自动割草机静静地游走,像是不知疲倦的小精灵。几个月前,在非洲的一个港口公园,我们还看见工人挥舞着镰刀修整草地。此刻的对比,让人真切感受到不同地域间科技发展的巨大差异</p> <p class="ql-block">比邻市议会大厦的俄式洋葱头大教堂实在华丽壮观,让人忍不住驻足仰望。这座东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洋葱形圆顶、金色装饰和丰富的壁画闻名,是塔林老城不可错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圣母玛利亚主教座堂,这是塔林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始建于13世纪。教堂外观庄重典雅,内部保留了许多中世纪的雕刻和壁画,静谧的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回几百年前的塔林</p> <p class="ql-block">主教山上有几个著名观景台,从不同角度俯瞰塔林老城红屋顶、教堂尖塔和石板街道。这里也是拍摄塔林全景、感受中世纪与现代交融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帕特库里观景台(Patkuli Viewing Platform)给我们印象最深。站在高处,整座塔林老城尽收眼底,红瓦屋顶与尖塔层层叠叠,像童话书里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连鸟儿似乎也钟情于这里。当我们拍照时,它竟然凑过来,硬要加入我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登上了科赫图平台(Kohtuotsa Viewing Platform)。站在这里,整个老城的红瓦屋顶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远处的波罗的海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景色与上一个观景台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主教花园观景台(Bishop’s Garden Viewing Platform)据说是塔林老城第三个很受欢迎的观景点,和 Patkuli、Kohtuotsa 一起,构成了塔林最经典的“观景三角”。我们本以为又能收获一幅“红瓦尖顶”的明信片景象,没想到视线里最显眼的竟然是球场,让我们颇感失望</p> <p class="ql-block">从主教山下来,我们顺路走到这片古老的城墙边。几座童话般的红顶尖塔静静矗立,仿佛守护着中世纪的秘密。塔楼旁就是一个小小的儿童游乐场,欢声笑语与古堡的沧桑形成了温暖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我们被这份宁静和安详吸引,索性坐下来歇息,吃点点心,喝口水。没想到,几只灵巧的小麻雀似乎闻到了食物的香味,立刻飞到身边,围拢起来</p> <p class="ql-block">在塔林老城,最高的尖塔是圣奥拉夫教堂(St. Olaf’s Church)的塔尖,在16世纪时,它曾一度是欧洲最高的建筑。绿色的铜制尖顶,高高耸立在老城上空,是塔林的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老师带着学生在路边写生</p> <p class="ql-block">塔林老城的北门著名的 “胖玛格丽特塔”(Fat Margaret Tower),因其形体巨大而得名,塔楼直径约 25 米,高 20 米,是塔林最粗壮的防御塔。它建于 16 世纪,主要用于守卫从海上进入塔林的航道和港口。现在塔内设有爱沙尼亚海事博物馆,展示航海与港口历史</p> <p class="ql-block">主教山下来,我们在稍稍休息一下后,决定从老城打的🚖去卡德里奥格公园</p> <p class="ql-block">卡德里奥格公园(Kadriorg Park)和宫殿是塔林最令人陶醉的景点之一,充满了浪漫与典雅的气息。卡德里奥格宫殿(Kadriorg Palace)由彼得大帝为其爱妻凯瑟琳一世建造,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宫殿白色的外墙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光泽,镶嵌着精致的窗框和装饰雕花,显得庄重而典雅。宫殿前的喷泉和雕塑为整体增添了浪漫气息,让人仿佛置身欧洲宫廷的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宫殿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宫殿内现在是艺术博物馆,馆藏包括16至20世纪的西欧和俄罗斯绘画、雕塑、版画以及应用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宫殿周围是广阔的卡德里奥格公园,占地约70公顷,绿树成荫,草坪整齐,花坛色彩丰富。春夏之际,各种鲜花竞相开放,芬芳弥漫。公园里还有小溪、池塘和蜿蜒的小径,漫步其间,如同走进一幅静谧而生动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除了自然景观,还有众多雕塑和纪念碑,结合几何式花园布局,使自然与艺术巧妙融合。这座雕像是为纪念爱沙尼亚著名作家弗里德里希·冯·克雷茨瓦尔德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是纪念爱沙尼亚著名雕塑家贾恩·科尔特</p> <p class="ql-block">温馨宁静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天鹅池</p> <p class="ql-block">距离卡德里奥格公园宫殿步行5分钟的地方有一座小巧精致的日本花园</p> <p class="ql-block">从卡德里奥格宫殿远眺,可以清晰看到沿海方向的一座高耸纪念碑,这是“拉斯尔卡纪念碑”。它是塔林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之一,距离卡德里奥格宫殿步行约15分钟。</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于1902年竣工,旨在纪念1893年沉没于芬兰湾的俄罗斯战舰“拉斯尔卡号”(Russalka),以及在此次海难中丧生的177名舰员。雕像顶部是一位手持东正教十字架的青铜天使,十字架指向被认为是沉船的方向。纪念碑周围的铁柱上铭刻着遇难水手的名字,包括四名爱沙尼亚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塔林的第一天游览了老城区的许多景点,还特地前往城外的卡德里奥宫殿,欣赏那里的优雅建筑和迷人花园。一路收获满满。傍晚时分,我们决定返回旅馆休息。明天下午六点,旅游团将举行全体会议,在此之前,我们还有整整一天的时间,可以更从容地细细品味塔林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在主教山上远眺了塔林古城,今天准备首先登上城墙,从近处好好看看这座迷人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塔林的中世纪城墙是北欧保存最完整的防御体系之一。早在13世纪,塔林作为汉萨同盟的重要港口城市,开始修筑石制城墙以抵御外敌。最初的城墙仅环绕上城区(主教山),到14世纪末,随着商业繁荣和城区扩张,防御系统延伸至下城区,逐渐形成一条长达约2.4公里的坚固围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最初建有66座防御塔楼(现存约20座),塔楼之间通过狭窄的步道和瞭望通道相连,士兵可在其上巡逻、射击或鸣钟警示</p> <p class="ql-block">如今,部分城墙与塔楼已对公众开放,例如靠近维鲁门与赫尔曼街一带的城段,游客可以登上古老的步道,俯瞰红瓦屋顶与教堂尖塔交织的老城景致,感受700多年前中世纪防御工事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上塔楼需买门票,4欧元,只收现金</p> <p class="ql-block">没有电梯的哦</p> <p class="ql-block">塔楼之间的步道。看来登塔的游客并不多,我们在登上塔楼、穿过幽暗狭窄的通道时,只偶尔遇见2-3位同样好奇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塔楼上的景致果然独特。红顶屋瓦层层铺展,屋顶上的小阁楼窗户仿佛一只只睁开的眼睛,正好奇地望着我们;而我们也难得能与那些红色或绿色的尖顶平视,而非仰望</p> <p class="ql-block">那些昔日用来防御的窗口,如今成了天然的相框,将中世纪古城的红瓦与尖塔,静静定格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原本我们可以沿着塔楼间的通道走到另一座塔上,但因为其中有一段正在维修,不能通行。我们只好下到塔底,从另一座塔的门重新进入</p> <p class="ql-block">前一座塔楼里是螺旋式的铁梯,而这一座则是狭窄的石阶,踩上去更有中世纪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从塔林下来后,我们来到紧邻的历史街巷——圣凯瑟琳通道。这条狭窄的鹅卵石小巷两侧是厚重的中世纪石墙和红瓦屋顶,头顶上横跨着一座座带瓦拱梁,非常有塔林古城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圣凯瑟琳通道原本是14世纪圣凯瑟琳修道院的一部分,如今这里聚集着许多传统手工艺作坊和艺术商店,游客可以看到玻璃吹制、陶艺、皮革与纺织工艺的现场制作,是体验塔林中世纪氛围最浓厚的角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凯瑟琳通道两旁有一些纪念碑或宗教标记,它们有的刻有十字架、宗教象征或拉丁文铭文。因为通道两旁曾是中世纪工匠的作坊(如纺织、金属、雕刻等),这些装饰性的石板或刻碑有些是为纪念这些工匠或行会成员而立,记录他们的名字、职业或贡献</p> <p class="ql-block">塔林的丹麦国王花园位于老城区的主教山东坡,紧邻著名的俄式洋葱顶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与粉红色的图姆皮亚城堡—如今的议会大厦。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另一新景点</p> <p class="ql-block">花园面积不大,却因为它背后的传说与历史意义,而成为塔林最具象征性的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花园的名字源自一个13世纪的传奇事件。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Valdemar II)率军远征,意在征服爱沙尼亚。他们在塔林附近与当地部族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即著名的Lyndanisse之战)。传说中的奇迹:当丹麦军队濒临失败时,天空中突然降下一面红底白十字的旗帜。丹麦士兵因此士气大振,最终赢得了胜利。这面旗帜后来成为丹麦的国旗——Dannebrog,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旗之一。据传,旗帜降落的地点正是如今的丹麦国王花园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丹麦国王花园是一处静谧的小公园,铺有石板路,设有观景台,可俯瞰塔林老城区的红瓦屋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园中常悬挂丹麦国旗,以纪念1219年的历史事件,还有</span>有几处著名的雕像与景点。</p><p class="ql-block">公园入口的高台上矗立着一位黑袍修士,园内两侧各有同伴相随。肃穆的身影在石阶映衬下格外醒目,也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地方。黑袍、表情肃穆的修士象征着中世纪的神秘与宗教力量,夜色中尤显神秘</p> <p class="ql-block">你能看出树干旁伫立的修士吗?</p> <p class="ql-block">战后,塔林成为丹麦在波罗的海的要塞之一,并建起早期的防御工事。丹麦国王公园里的古炮</p> <p class="ql-block">从花园边缘可以眺望塔林下城区,是摄影爱好者常驻之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丹麦国王花园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也是连接宗教建筑、城堡与老城区的一处静谧角落</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塔林的第三天,Gate1旅游团的行程正式开始。团队安排在塔林停留一天,其中上午由当地导游带领参观约三小时。中午十二点结束导览后,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或参加可选的付费项目</p> <p class="ql-block">导览的第一站是卡德里奥格公园。我们跟着导游沿着公园的主干道来到宫殿大门口,随后被带到后花园,只给了十分钟时间拍照,几乎没有机会细细漫步,欣赏那片精致的园林。所幸我们在塔林的第一天已经来过这里,当时从容地游览、拍下了许多精美的照片。想来天公也格外眷顾——我们前两天都是白云蓝天、阳光明媚,而今天轮到旅游团来,天气预报却显示多云夹小雨,这样的光线对拍照可不太友好</p> <p class="ql-block">离开卡德里奥格公园,我们前往约一公里外的歌唱节公园。它位于塔林东部,距离老城区三公里左右,草坡起伏,空间开阔,静静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歌声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歌唱节公园是专为举办大型音乐活动和节庆而建的露天场地。最醒目的建筑是那座巨大的拱形舞台,能容纳近 3 万名歌手合唱,草坪可容纳十多万观众。</p> <p class="ql-block">建于 1960 年,为纪念自1869年起的爱沙尼亚全国歌唱节传统。歌唱节是爱沙尼亚最重要的文化盛典,每五年举办一次,全国的合唱团、学生和民众齐聚一堂,用歌声表达民族的团结与自豪。在苏联统治时期,歌唱节公园也成为爱沙尼亚独立运动的重要象征。1988年的“歌唱革命”,数十万人聚集于此,高唱爱沙尼亚传统歌曲,和平地表达对自由的渴望。这一运动被认为是波罗的海三国摆脱苏联统治的关键历史事件之一</p> <p class="ql-block">公园前方的草坡上,面朝舞台方向,有一座古斯塔夫·埃内萨克斯(Gustav Ernesaks)的雕像。他是爱沙尼亚最著名的作曲家、合唱指挥与“歌唱节之父,”。他的手中握着指挥谱,神情温和,仿佛在聆听台上万人齐唱。埃内萨克斯不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爱沙尼亚民族文化的精神代表。他创作的《我的祖国是我的爱》成为爱沙尼亚人的第二国歌,也是1988年“歌唱革命”中民众高唱的核心歌曲之一</p> <p class="ql-block">许多世界著名歌手都曾在这里举办过演唱会,其中包括一些美国歌手 </p> <p class="ql-block">游完歌唱节公园,大巴送我们到老城区。这时天空也开始飘起了细雨,导游介绍了一些老城区的情况后,3小时到了,我们在市政厅广场上解散,自由活动开始。有些团友会参加下午的付费活动</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游览结束了。古城的红瓦屋顶、石板街道、庄严的教堂和幽静的花园已深深印在心底。塔林不仅是一座中世纪的童话城,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在这里,每一条街巷、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岁月与故事。离开时,心中满是对这座城市的感慨与留恋,也期待有朝一日再次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