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拜师择徒的标准-昆仑派武术名家鲁芳尘

太和道院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中,要学一门本事,都知道要拜师入门。</p><p class="ql-block">拜师入门犹如考研究生,要找个教授博士来做导师。西方教育体制以考试为标准,要交学费,考试费,外国学生还要租房子买教材,考个研究生花个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却没有人说三道四,认为理所当然。</p><p class="ql-block">中国功夫,不光包含武术,还有杂技、厨艺、剃头、茶道、戏曲、音乐、表演、木匠、石匠、雕刻、制衣等等七十二行业技艺,要想出类拔萃,必须要拜师入门。但认谁当师父,相当有讲究。</p><p class="ql-block">有些人认为,有钱就好找,但这只是一个优势,找到了也不见得能学好。甚至不如没拜过师的学员。为什么?客观条件主观因素很重要。</p><p class="ql-block">有句话说,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师父和徒弟结缘从来和金钱关系不大。没钱的人一样能找到名师得到传授。</p><p class="ql-block">其实,不在于你有多少钱可以供师父,而在于能收你为徒的师父是否和你成为知己!</p><p class="ql-block">拜师是一个桥梁,能给你学艺创造一个平台。但能不能学好,师父是否了解你,能给你最好的建议和方法,这就很不容易遇到了。</p><p class="ql-block">下面讲下择师之道。</p><p class="ql-block">师徒之间,首先彼此从人格上要认同,你们的观念相同,而师父说的话你全然接受,又能执行他的意图。</p><p class="ql-block">师徒之间,绝不是利益关系,而是志同道合,良师诤友,师父也有不会的本事,徒弟有时超过师父,这都是相互促进共生的结果。彼此尊重,诚实相待,不是那种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旧社会师徒之间多是彼此利用的关系,师父剥削徒弟,打骂徒弟,不传技艺,折腾徒弟,非要等归天之前才教一点,致使师徒之间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师徒反目,徒弟另投他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新时代新社会师徒关系应该是知己+同志。可以保留原有的拜师礼节和程序,但师徒之间就必须坦诚相待,生死相托,师父帮徒弟,天经地义。弟子孝敬师父,美德可嘉。</p><p class="ql-block">但我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师徒见了不少,能和师父成为知己的,寥寥无几。而我收徒弟,如果不能和我彼此同心,是不会收的。只想花点钱又不尊重我的,我是不会结缘的!</p><p class="ql-block">师父有骨气,收的弟子一定是有志气的。</p><p class="ql-block">只想占师父便宜的弟子,就是白眼狼。千万不能收!为了钱丧失气节的师父,收的弟子也是没有节操的。</p><p class="ql-block">看其师门下的师兄师姐的德行,就可以知道其师父的心胸和水平。</p><p class="ql-block">一句话,同类找同类,相处永不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