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练习

随遇而安

<p class="ql-block">9月30.星期二,东莞晴天。</p><p class="ql-block">照镜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数不清的时刻,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容貌是否整洁,服饰是否得体。</p><p class="ql-block">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镜子能照出来的,其实不止外在的容貌。</p><p class="ql-block">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塔拉·韦尔讲过这样一段经历。</p><p class="ql-block">她年轻的时候,很重视容貌,常常对着镜子端详自己。</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她突然发现,镜中人的脸上竟满是悲伤和痛苦。</p><p class="ql-block">塔拉深入反思,才想到她常常拿模特、演员和自己相比较,她自然处处比不上。</p><p class="ql-block">于是,失落和沮丧就这样一点点累积在了她心底,不知不觉间给她造成了沉重的伤害。</p><p class="ql-block">这让塔拉大为震撼。</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她试着收起对容貌的焦虑,只努力从表情、眼神中确认内心的感受,再试着去疗愈伤痛。</p><p class="ql-block">渐渐地,她发现了一套独特的自我察觉方法——镜子冥想,并通过这套方法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和快乐。</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也正经历迷茫和焦虑,渴望能够自我疗愈,不妨一起打开这本《神奇的镜子冥想:拥抱你内心的小孩》。</p><p class="ql-block">读完它你就会发现:当你深度看见自己的那一刻起,人生才会慢慢变好。</p> <p class="ql-block">1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看不见自己</p><p class="ql-block">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p><p class="ql-block">一个家里最委屈的,往往是那个最懂事的孩子。</p><p class="ql-block">一段婚姻里最痛苦的,往往也是经常忽视自己,无底线包容别人的那一方。</p><p class="ql-block">《神奇的镜子冥想》中的安柏,就曾身陷这样的牢笼中。</p><p class="ql-block">她有一对喜欢心理学的父母。</p><p class="ql-block">当安柏还是个婴儿的时候,父母就用书上教授的方法引导安柏的行为。</p><p class="ql-block">安柏开心欢笑的时候,父母就会给予她关注和表扬。</p><p class="ql-block">若是她皱眉或者哭泣,父母就不理会她,直到安柏再次露出笑容。</p><p class="ql-block">父母的初心,是希望安柏能成长为一个快乐的孩子,却忘了她作为正常人的情感。</p><p class="ql-block">长大以后的安柏,虽总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可内心深处,全藏满了疲惫和孤独。</p><p class="ql-block">她决定接受心理治疗,又在塔拉的指引下学习镜子冥想。</p><p class="ql-block">刚开始的时候,安柏对镜子里的自己也下意识摆出微笑。</p><p class="ql-block">后来在塔拉的建议下,她才学着放空自己,每天静静地在镜子前和自己待上二十分钟。</p><p class="ql-block">她逐渐发现,父母幼时的教导让她形成一个信念——只有快乐愉悦的人才能被人看到。</p><p class="ql-block">如果不能微笑,她就得不到别人的喜欢和关注,会成为“隐形人”。</p><p class="ql-block">而与此同时,她的情绪从未被父母接纳过,她遇到困难时也极少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p><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安柏就习惯了忽略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但这些不被承认的情绪没有消失,而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用更隐秘的方式折磨着她。</p><p class="ql-block">卡伦·霍妮说:所有绝望的本质,都是对成为真实自我的绝望。</p><p class="ql-block">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为了迎合他人的认可,在关系中一次次隐藏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为了“大局”的和谐,在职场和家庭里一遍遍忽视自己的需求。</p><p class="ql-block">然而风平浪静的外表下,是尊严被剥夺,意志被否定,人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于是很多人越活越痛苦,寻寻觅觅,却不知如何救赎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