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是位于福州市区的历史街区。它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七条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合称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家。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159处被列为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15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月,福建省人大批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文保护“三坊七巷”和朱紫坊的传统坊巷格局和典型明清民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次与同学们一起参观三坊七巷,感觉与前两次游玩时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想逐一参观每位先贤的居所,与先贤们有一场时空对话。可惜今天雨下得很大,不能畅快地游行,只好就近扎进了位于郎官巷中的二梅书屋。</p><p class="ql-block">二梅书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明代,为清代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旧居,现存建筑为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及民国时期大修后的五进院落,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群坐南朝北,采用穿斗式木构架,门头设双重大门,主厅堂面阔三间,由东、中、西三座毗连,后门通塔巷。院内保留覆龟亭、灰塑雪洞(七星洞)、双层镂花楠木门窗及壁板彩绘等构造,因林星章印书摘名“二梅书屋”及第四进花厅前植两株梅花得名。经“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后,设立福建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明清家具,举办《古厝民风》基本陈列及节气主题展览,并开展非遗民俗体验活动。建筑群兼具古建保护与民俗文化教育功能,存有百年荔枝树、古亭、假山等景观。</p><p class="ql-block">书屋除古朴的明清建筑外,还陈列了很多精美的福建特有的艺术珍品。如福州的漆器、寿山石雕、南平的建盏、德化的白瓷等等,精美的艺术作品(有些还是传承下来的历代文物)让人眼界大开,流连忘返。多少弥补了此行无法重走街巷留下的缺憾。</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是一处每次来都有收益的地方。我想今后一定还会再来,补上此次与众位先贤错失的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