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伊斯坦布尔有随处可见的猫,不由的想起夏威夷举目皆是的鸡和圣托里尼驮你上下山的驴。</p><p class="ql-block">凡一个地区有一种随处可见的动物或者植物,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或者是土壤,或者是气候,或者是生态平衡,或者是或者的缘由。</p><p class="ql-block">夏威夷可爱岛的鸡,据说是为生态平衡考虑,这儿的鸡很敏捷,它的特别之处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打鸣。</p><p class="ql-block">据说希腊有这样的案例,诉讼的主体是圣托里尼的驴,要争取,而且争取到了,属于驴的合法权益。</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猫,慵懒的像个贵妇,随意的不分彼此,即不像家养也不像野生,即不敏捷也不着急,有人的地方就有猫,有猫的地方就有食。</p><p class="ql-block">人们对猫都很友好,我们去参观以弗所古城,千年废墟的青石板上也躺着大爷一样的猫,导游拿着准备好的早餐肉,熟练地喂着好像是他们家自己养的猫。</p><p class="ql-block">我问导游,“这里有这么多的猫,人们怎么都对猫那么友好。”他一脸严肃收起微笑,很认真地给我讲先知穆罕默德为不打扰猫而剪断衣袖的故事;很虔诚的说在伊斯兰教中,猫被视为洁净的动物,土耳其人对猫都怀有深厚的情感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所以,在伊斯坦布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区宠物”模式。猫是“公共财产”:它们不属于某个人,但属于每个人。居民会自发地在门口放上水和食物,很多社区,你会看让猫咪们遮风避雨的猫屋;猫咪可以自由地出入餐馆、商店、市场、酒店大堂,甚至清真寺。对其有高度的社会宽容度。</p> <p class="ql-block">宗教是个严肃而又令人尊重的话题,我原来以为这里的猫像夏威夷可爱岛的鸡一样,是生态平衡原因的延续,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坦布尔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鼠患严重,猫因捕鼠有实用价值。</p><p class="ql-block">如果是宗教信仰活动的依托形式,只能也必须尊重。我问导游,伊斯兰教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地位,他憋的满脸通红,双手比划着,我替他回答“至高无上”,对对对,他大声附和。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告别时他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的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2021年,土耳其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物保护法修正案。 新法明确规定:动物不是“商品”,而是“生命体”。这意味着在法律上,动物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这是土耳其社会自上而下对生命尊重意识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流浪猫众多的现象,是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宗教解决意愿、认知、初心问题,社区共养解决生存模式问题;法律解决保护问题。而社会环境的包容又蕴含了对生命深刻的尊重,其表现形式与希腊的对生命的哲学尊重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的模式更侧重于“自由与共生”,不将它们“私有化”或“驯化”。</p><p class="ql-block">希腊模式更侧重于“权利与福利”,更强调通过立法来规范动物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一花一木一草一树,本不是为了有用而存在。我们也不是为了服务于谁而存在。如同路边的野草,它们无人所用,但也不会向谁证明生存资格。生命之所以尊贵,在于它参与构成了这个星球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不少人习惯用“去过”“不错”概括海外的印象,生命无需事事存档,人们记住的从来不是事实,而是感觉。</p><p class="ql-block">比如土耳其的猫,那猫勾连你的一定是自己才能看见的情绪的颜色。</p><p class="ql-block">“记忆的梗上,</p><p class="ql-block">谁不有两三朵娉婷,</p><p class="ql-block">披着情绪的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旅游景点,不时有猫在人群之中起腻,偶尔,蹭着我的脚脖,吓我一个机灵,那精灵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无所事事的游历,似乎有淡定自若,面不改色的泰然之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