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境内,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由中国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1959年领导创建。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4,000多种,建有39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平方千米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为此蔡希陶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5年8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被评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教育基地”“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和“云南省精品科普基地”。</p> ↑景区大门 <div>拍摄地点:云南勐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风景区</div>拍摄时间:2023年4月<br>摄影编辑:中原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民族森林文化园</i></b></h1> 该专类园区的建立是在中园民族植物学和民族森林文化的多年研究的丰硕成果上,其规划围绕着“热带雨林民族森林博物馆”,分为民族药用植物区、食用植物区、宗教植物区、文学艺术植物区等4个小区。占地面积80亩,共收集、栽培了82科359种民族植物,其中药用、食用植物220种,宗教信仰植物56种,文学艺术相关植物55种。民族药用植物小区主要展示以傣医为主的多种植物药和分别展示傣医八个著名方剂的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区主要展现了食花植物和食叶植物等;宗教植物区分为佛教信仰植物和原始多神教信仰森林及其植物两个区,其中佛教信仰植物分区以释迦牟尼一生的三个关键时期:出生、成道、涅磐与植物关系的艺术浮雕为中心,展示了佛教庭园必须栽培的“五树六花”、传说中的佛教二十八代佛主的“成道树”以及与佛事活动有关的植物;原始多神教森林及植物信仰区则以一山丘为中心,人工营造了一片“龙山林”及一些“神树”,并通过山丘森林与水塘的联系,近一步说明了傣族传统“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人就不能活命”的朴素生态观。文学艺术植物区主要展示傣族的文字载体,从古代的芭蕉叶到竹片到贝叶最后用构树的树皮制造的纸张;也以植物、园林小品以及展示傣族“赞哈”(歌手)产生的与热带雨林密切相关的“滴水成歌”“凤蝶启示”和“小鸟传言”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传说,并在小分区中种植了一些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通过情歌歌词向对方表达爱慕时所比喻的花卉和树木。 ↑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 ↑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草坪广场 <p class="ql-block">↑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简介</p> <p class="ql-block">↑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大门</p> ↑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傣族传统民居简介 ↑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傣族传统民居展示 ↑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草坪广场 ↑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草坪广场 ↑民族森林文化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草坪广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植物园热带雨林风景</i></b><i></i></h1> ↑热带雨林风景 ↑热带雨林风景 ↑热带雨林风景 ↑热带雨林风景 ↑热带雨林风景 ↑热带雨林风景 ↑热带雨林风景 ↑热带雨林风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植物园部分树种观赏</i></b></h1> ↑贝叶棕 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ra L.)是棕榈科贝叶棕属的乔木。高达18-25米,直径50-90厘米,有较密的环状叶痕;叶大型,呈扇状深裂,形成近半月形,叶柄粗壮,上面有沟槽,边缘有短齿;花序顶生,大型、直立,呈圆锥形;花小,两性,乳白色,有臭味;果实呈球形,干时果皮产生龟裂纹;种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花期2-4月,果期翌年5-6月。<div> 贝叶棕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 20-28℃。适合生长于土质疏松、湿润、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切忌胶泥土。人工繁殖时可采用播种繁殖法。</div><div> 贝叶棕的叶可入药,其味微甜、性热,有通气活血、除风止痛的功效,可治疗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等症状。其根的汁液可治腹泻,幼株的水煎剂可治感冒等。其树形美观,是很好的绿化观赏植物。从花序割取汁液,可制棕榈酒、醋或熬制成糖;幼嫩种仁可用糖浆煮成甜食,成熟种仁有毒不能吃;树干髓心捣碎经水浸提得淀粉,可供食用。其叶片可代纸作书写材料,在印度和中国云南(傣族)有用贝叶刻写佛经,俗称“贝叶经”。</div> ↑贝叶棕果 ↑菠萝蜜 波罗蜜,英文名(jackfruit),是桑科波罗蜜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叶稍微革质,有光泽,成熟枝上的叶广椭圆形,嫩枝上的叶有时呈长圆形或深裂。各个部分都含有白色粘性乳汁。花枝短而粗壮,雄同株。雄花小,着生在长5~10厘米的长圆形花簇上,雌花簇椭圆形或圆形。<div> 波罗蜜果实是热带水果,也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一般重达5~20公斤,最重可以超过59公斤。果肉鲜食或加工成罐头、果脯、果汁。种子富含淀粉,可煮食;树液和叶药用,消肿解毒;果肉有止渴、通乳、补中益气功效;波罗蜜树形整齐,冠大荫浓,果奇特,是优美的庭荫树和行道树;上百年的波罗蜜树,木质金黄、材质坚硬,可制作家具,也可作黄色染料等。</div> ↑菠萝蜜 ↑大叶蒲葵简介 大叶蒲葵(Livistona saribus (Lour.) Merr. ex A. Chev.)是棕榈科蒲葵属植物。常绿,乔木状,高达20米,直径20-30厘米。有残存的老叶柄。叶集长茎的顶部,圆形或心状圆形,两面绿色,直径达1米以上,顶端掌状分裂呈众多狭长的裂片,裂片顶端浅2裂;叶柄长约1.3米或更长,粗壮,钝三稜形;花序腋生,花未见;果序长0.8-1.1米,多分枝,在花的着生处具小瘤突;果实椭圆形,较大,长3-3.5厘米,直径2-2.5厘米,干后淡蓝色;种子椭圆形或卵球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1.6厘米。果期6月。<div> 在中国海南乐东县尖峰岭、保亭、陵水高海拔林中常见,广东、广西、云南南部也产之;越南亦有分布。垂直生长在海拔600-800米阔叶林中,喜高温多湿的气候,能耐短期0℃左右的低温,在土壤深厚的山坡、谷地,水边地生长旺盛</div><div> 叶可供盖工棚、制扇等,叶鞘纤维可制棕绳,葵骨可制扫帚、牙签等;果实、根、叶亦可药用;树冠美观,可作为行道树。</div> ↑大叶蒲葵 凤凰木(Delonix regia (Bojer) Raf.) ,别名火树、红花楹、凤凰花、火凤凰、金凤花、红楹,是豆科凤凰木属高大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粗糙。二回偶数羽状复叶互生,矩圆形,两面均被柔毛。伞房式总状花序,花大,花瓣5枚,圆形,鲜红色。荚果木质,扁平带状,黑褐色。花期5-8月,10-11月果熟。<br> 凤凰木原产马达加斯加岛及热带非洲,为马达加斯加的国树、国花,世界热带地区广为栽培,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栽培较多,生长良好。喜光,为热带树种,很不耐寒,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快,根系发达,抗风力强,且抗空气污染。<br> 凤凰木在我国南方城市的植物园和公园栽种颇盛,作为观赏树或行道树。树冠扁圆而开展,枝叶密茂,花大而色泽鲜艳,盛开时红花与绿叶相映,色彩夺目,特别艳丽,故名凤凰木。凤凰木树皮富含单宁,可用于生产染料;木材紧致,质轻弹性大,耐腐蚀性强,可作为优良的桩木材料。 ↑凤凰木 节荚腊肠树(学名:Cassia javanica subsp. nodosa (Buch.-Ham. ex Roxb.) K.Larsen & S.S.Larsen)是豆科,腊肠树属多年生亚灌木状披散草本植物,高可达75厘米,枝条、叶柄、叶轴疏柔毛。小叶片对生,线状镰形,顶端有小凸尖,基部近圆形;托叶线状锥形,花腋生,总状花序;总花梗顶端有小苞片;萼片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花瓣黄色,卵形,花药长圆形;子房无柄,荚果扁平而直,8-9月开花;10-12月结果。<div>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中国云南西双版纳、两广南部及海南岛等地均有栽培。爪哇腊肠树热带阳性树种,耐高温酷暑,也能耐轻霜及短期0℃左右低温。在广州及南宁市,除特殊寒冷年份枝条稍受冻外,正常年份均可在郊外安全越冬。对土壤的要求不甚苛刻,一般肥力中等的土壤均能生长繁茂,在阳光充沛、高温、湿润、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立地生长最好,荒山则生长不良。</div><div> 节荚腊肠树是中国南方观赏价值高的乔木花卉。可培育为优美的行道树种,亦可单株或二三株成丛种植于庭院内以及公园、水滨、坐凳等处,荫美并备,还可在山坡、丘陵和台地的林分改造中作景观树种。材质坚硬而重,边材光亮黄色,心材红色,属珍贵用材,可作高级家具及特种工艺品。</div> ↑节荚腊肠树 ↑节荚腊肠树 ↑露兜树简介 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 Parkinson)是露兜树科露兜树属的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根常左右扭曲,具多分枝或不分枝气根;叶簇生枝顶,螺旋状排列、条形;花雄穗状花序,近白色,边缘和下面中脉具细锯齿;聚花果、悬垂,圆球形或长圆形,成熟时桔红色,核果束倒圆锥形;花期1-5月。 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黄绿色,中空似气球,果表有粗毛,似用钉子锤人,故名钉头果。<div> 露兜树广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南部及大洋洲海岸,中国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台湾等地,常见于海边沙地。露兜树喜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较耐阴。宜富含有机质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露兜树繁殖方式为分株法和播种法。</div><div> 露兜树全年常绿,叶片清秀雅致,是理想的观叶植物,可用于布置厅堂、客室,具有较强的绿意,在南方,露兜树常用来绿化道旁、围篱、建筑物周围和海滨。露兜树的果实部分经加工或去皮后可食用。</div> ↑露兜树 ↑露兜树 ↑散尾葵简介 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H. Wendl.) Beentje & Dransf.)是棕榈科、金果椰属植物。又名黄椰子,由于它的叶片像禽类散开的尾巴,因此叫散尾葵。为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干光滑,黄绿色,无毛刺,嫩时披蜡粉,上有明显叶痕,呈环纹状。叶面滑细长,单叶,羽状全裂,长40-150厘米,叶柄稍弯曲,先端柔软;花小,金黄色,在海南花期为4月下旬-6月上旬。果近圆形,长1.2厘米,宽1.1厘米,橙黄色。种子1-3枚,卵形至椭圆形。散尾葵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较耐阴,畏烈日,适宜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br> 散尾葵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现引种于中国南方各省,我国华南地区多作为街道及庭园绿化,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均应入温室养护。散尾葵为热带植物,喜温暖、潮湿、半荫环境,耐寒性不强,适宜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枝叶茂密,四季常青。散尾葵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繁殖所用种子多从中国以外进口,一般盆栽多采用分株繁殖。苗期生长缓慢,以后生长迅速。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其花粉量大,花期较长,有利于蜂群的采集。<br> 散尾葵味微苦,涩,性凉,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散尾葵主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等。除此之外,散尾葵多作观赏树栽种于草地、树荫、宅旁,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用于盆栽,是布置客厅、餐厅、会议室、卧室或阳台的高档盆栽观叶植物。散尾葵与滴水观音一样,具有蒸发水气的功能,在冬季室内湿度较低时,能有效提高室内湿度。 ↑散尾葵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植物园部分花卉观赏</i></b></h1> 凤梨(学名:Ananas comosus (L.) Merr.),别名菠萝、露兜子、波罗等,是凤梨科凤梨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果树。该植物植株高约1米。茎短粗,呈褐色,基部有吸芽抽出。叶多数,莲座式排列,剑形;穗状花序于叶丛中抽出,状如松球;聚花果球状,果肉黄色多汁;种子细小,质地坚硬,紫黑色,为尖卵形。花期夏季,果期5-7月。<div> 凤梨主要生长在季节性干燥的热带生物群落中。性喜温暖湿润,忌低温霜冻,在年均温度24℃-27℃范围内生长最适宜。原产于南美洲地区,后在孟加拉国、墨西哥、斐济等国家也有栽培。在中国主要栽培于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区。</div><div> 凤梨果实因其独特的风味香气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欢迎。凤梨的果皮和根叶均可入药,其果皮具有解渴、止咳、止痢的功效;其根叶具有消食和胃、止泻的功效。从凤梨树叶中获得的硬纤维结实而柔软,可用作丝绸的替代品,也可以与羊毛或棉花混合的材料。此外,凤梨还可作为盆栽温室花卉其观叶、观花、观果的效果都较佳。</div> ↑凤梨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又名蝶兰,素有“兰花皇后”的美称。蝴蝶兰希腊文的原意为“好似蝴蝶般的兰花”,花姿如蝴蝶飞舞而得此名。蝴蝶兰花朵形似展翅的蝴蝶,花瓣多呈宽圆形,花色丰富,常见白色、粉色、紫色及复色品种,花序修长柔美,单枝可开数朵至十余朵花,对称排列。叶片肥厚肉质,呈深绿色,表面光滑,气生根粗壮裸露,适应附生特性。其主要价值体现在观赏、经济及文化层面,既是高档室内盆栽和节日馈赠佳品,象征纯洁与幸福,也是花卉产业的重要经济作物。<div> 蝴蝶兰在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均有分布。蝴蝶兰性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忌积水;宜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树皮块、苔藓的土壤种植,因此多生于低海拔的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树干上,它的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栽培时需模拟原生环境,采用透气基质(如水苔、松树皮),保持半阴散射光,避免强光直射;温度宜在18-28℃,冬季不低于15℃;浇水遵循“干透浇透”原则,生长期薄肥勤施,并注意空气流通,以维持健康生长。2013年,蝴蝶兰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视为无危级植物。</div> ↑蝴蝶兰 ↑蝴蝶兰 ↑蝴蝶兰 ↑蝴蝶兰 ↑火炬姜简介 火炬姜(Etlingera elatior (Jack) R. M. Sm.)是姜科、茴香砂仁属植物。基部具无叶片的红色叶稍,根茎强壮分枝。叶片披针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或黄绿色,叶柄疏被毛。穗状花序头状或卵形,从根茎抽出,花序梗延长成狭圆锥状。外苞片卵形,斜展,花期明显反折,内苞片披针形,花期不反折。小苞片管状,先端2裂,膜质,白色。花萼管状,齿尖具髯毛。花冠管长3.4-4厘米,裂片不等,线状披针形。唇瓣匙形,先端圆形,微凹,上部深红色,边缘黄色。蒴果倒卵形,淡红色。盛花期5-10月。<br> 原产于非洲及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地有引种栽培。性喜高温高湿,生长适温25-30℃,低于15℃时生长停滞。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其营养生长时对光照的要求并不苛刻。生性极强健,对基质选择不严,一般疏松壤土都适宜其生长。<br> 成型植株株型丰满,叶色浓绿,茎秆挺直、高大,花枝繁多,花色艳丽,可进行大型盆栽,可陈设于大堂、广场、宾馆、饭店等场所。花瓣及苞片硕大,花型大而正,色泽鲜艳,可作为切花,适合大型会议、外交接待等高级场合以及年节时的家庭点缀。<b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火炬姜 ↑火炬姜 ↑火炬姜 ↑金嘴蝎尾蕉简介<div><br></div> 金嘴蝎尾蕉(Heliconia rostrata Ruiz & Pavon):蝎尾蕉科,蝎尾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6米。叶片长圆形,叶面绿色,叶背亮紫色;顶生花序,直立,薄被短柔毛;苞片绿色,开放时突露,花被片红色,顶端绿色,狭圆柱形,果三棱形,灰蓝色,有种子不多于3颗。5-10月开花。<div>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阿根廷至秘鲁一带,华南地区有栽培。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div><div> 金嘴蝎尾蕉的花序长而下垂,花姿奇特,花色艳丽,花形似鸟喙状,东南亚一带极受人们的欢迎。</div> ↑金嘴蝎尾蕉 ↑金嘴蝎尾蕉 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 Sonn.)是鹤望兰科旅人蕉属的常绿乔木状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似棕榈;树干直立丛生,圆柱形像棕榈,表面粗糙且干纹明显,外形像一把大折扇;叶长圆形,外形像蕉叶,叶片排列于茎顶形似大折扇;花为穗状花序腋生,每边花序轴长有佛焰苞,白色且排列成蝎尾状;花果期全年都有,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取决于丛中开花株的年龄和可开花的株数,一般3-5年可开花结果。在马达加斯加旅行的人口渴时,可用小刀戳穿叶柄基部得水而饮,故有“旅人蕉”之名。<div> 旅人蕉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在中国广东、台湾、福建、云南等地区常见栽培;于1962年从古巴引入中国。旅人蕉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植物,喜高温多湿的生态环境条件;宜生于土肥、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多种土壤,在水分较充足的烁石土壤中,也能较好的生长。旅人蕉采用分株、播种繁殖。</div><div> 旅人蕉适宜在公园、风景区栽植观赏,它不仅可为人们遮挡烈日阳光且叶柄内藏有许多清水,旅行者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划开一个小口子,就像打开了“水龙头”,清凉甘甜的“泉水”便立刻涌出,可解游人之渴,一天之后这个划破的伤口可以完全愈合。</div> ↑旅人蕉<div><br></div> 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别名金钗石斛、金钗花、千年润等,是兰科(Orchidaceae )石斛属(Dendrobium)的植物。石斛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叶革质,长圆形。总状花序从具叶或落了叶的老茎中部以上部分发出,花瓣多少斜宽卵形,具绿色的蕊柱足,药帽紫红色,圆锥形。石斛果实为蒴果,呈长椭圆形或梨形,种子微小且多。花期4-5月。<div> 石斛分布在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湖南等亚热带地区。石斛性喜温暖湿润且较为阴凉的环境,常与苔藓植物伴生,适宜生长在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div><div> 石斛是中药,可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石斛的花朵数量多、花期长,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石斛的野外生存环境苛刻,以及被人为的过度采挖利用,导致石斛数量骤减。石斛分别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濒危植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列为易危等级、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为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div> ↑石斛 ↑石斛 睡莲(学名:Nymphaea L.)是睡莲科睡莲属植物统称。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直立或匍匐。叶二型,浮水叶浮生于水面,基部深裂成马蹄形或心脏形,叶缘波状全缘或有齿;沉水叶薄膜质,柔弱。花单生,花有大小与颜色之分,浮水或挺水开花;萼片4枚,花瓣、雄蕊多。果实为浆果,在水中成熟,不规律开裂;种子深绿或黑褐色,为胶质包裹,有假种皮。全世界睡莲属植物有58种,中国有5种。<div> 按其生态学特征,睡莲可分为耐寒、不耐寒两大类,前者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后者分布于热带地区。睡莲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睡莲花可制作鲜切花或干花,睡莲根能吸收水中铅、汞、苯酚等有毒物质,是城市中难得的水体净化、绿化、美化的植物。</div> ↑睡莲 ↑睡莲 ↑睡莲 ↑睡莲 ↑睡莲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谢谢雅赏!</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