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1日,寿阳县平头镇罕山村民们载歌载舞共庆佳节,度过了一个欢乐吉祥的国庆节。特别是省级非遗《寿阳竹马》的精彩亮相,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朝,为人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化妆及演出前准备:</p> <p class="ql-block">竹马马头:</p> <p class="ql-block"> 竹马艺术团团长正细心为表演者整理头饰和长杆,动作轻柔而熟练。</p> <p class="ql-block">开心快乐小演员:</p> <p class="ql-block">团长讲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竹马表演:</b></p> <p class="ql-block">两位表演者踩着高跷,手执马鞭,仿佛驾驭着真正的战马驰骋沙场。</p> <p class="ql-block">一白一黑两匹竹马并肩而立,骑者皆执长矛,姿态威武。白衣者如风中劲草,黑马者似夜行侠客,两人对视一笑,随即策“马”前行。他们不仅是在表演,而是讲述一段属于寿阳人的集体记忆——那是祖辈口耳相传的故事,是节日里最响亮的锣鼓声。</p> <p class="ql-block">激战时刻刻,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村民手中鲜活的生活仪式。</p> <p class="ql-block">一群脚蹬高跷身着戏服的表演者整齐列队,他们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土生土长的村民,平日里种地、做饭、带孙子,到了节日,便换上戏服,成为文化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锣鼓声起,几位骑着竹马的表演者的身影的身影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像是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喝彩,掌声此起彼伏。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文化的共鸣,一次乡情的凝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他文艺节目汇演:</b></p> <p class="ql-block">晋剧表演</p> <p class="ql-block">一群川剧变脸的小演员,他们的每一次转身、每一个眼神,都在为这份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魔术</p> <p class="ql-block">独唱</p> <p class="ql-block"><b>扇子舞</b></p> <p class="ql-block">另一队身穿红衣的表演者挥动红色扇子,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如虹。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舞蹈,而是一种宣告:我们记得来路,也愿意把这份记忆传给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体书法家现场助兴:</b></p> <p class="ql-block">活动接近尾声,人们在“富饶竹马戏传承基地”前合影留念。有穿红衣的表演者,也有普通村民,大家站成几排,笑容灿烂。背景中的建筑静静矗立,粉色窗帘随风轻扬,仿佛也在微笑。这一刻,不分角色与观众,所有人都是这场文化盛宴的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相同的背景、相同的幕布,记录下的是同一天、同一片土地上的不同瞬间。节日的意义,正在于这样的团聚与共享。</p> <p class="ql-block">本期摄影作品的作者,神情自然,仿佛正向来访者讲述这里的故事,他不是表演者,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传承者——用镜头、用脚步、用言语,将寿阳竹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