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终归

豆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七秩终归·百年瓦屋迎忠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9·30烈士纪念日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官田村迎杨锦添烈士英灵回家仪式暨烈士革命组诗与书法作品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闻通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官田村杨氏宗祠前气氛庄严肃穆,“迎革命烈士杨锦添英灵回家暨烈士革命组诗与书法作品展”在此隆重举行。活动以线上祭拜联动线下展览的形式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更标志着失联73年的东江纵队战士杨锦添,跨越三年的“寻亲归乡”征程正式落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由惠阳区良井镇官田村民委员会主办,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承办,中共惠阳区委党校党史研究部、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共同指导,官田村杨氏宗祠理事会、白花新陂仔杨氏宗祠理事会、良井上洋围福利促进会协办,本地媒体提供支持。活动主会场设于杨氏宗祠门前,首先是网上祭奠杨锦添烈士,其次是在宗祠右侧房内设专属烈士革命组诗与书法展览区;第三是参观“革命烈士杨锦添同志纪念屋”。中共惠阳区党校党史研究部黎一星同志,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李锡钦、名誉会长罗胜前和顾问曹新频,惠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中国唐代文学会韩愈研究会、国际《诗经研究会》会员杨子怡教授,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现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秘书长梁玉芳,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会长曾丽梅、副会长吴凯麟、副秘书长高健达、理事张惠生等13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花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闻月,惠东县关工委副主任周桂花,惠州市抗美援朝历史研究会理事刘惠萍,惠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罗东,惠阳区良井镇人大主席邓伟贤,良井镇武装部部长申志军及众多嘉宾受邀到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了解,杨锦添烈士的“归乡路”,始于退休民警杨飞云那份跨越山海的执着追寻。2023年4月,官田村老村委书记杨秀松向回村的杨飞云托付心愿——寻找乳名“乌仔”的东纵战士下落。经多方考证,杨锦添生于1925—1926年,自幼父母双亡,16岁(1942年春)在白花圩镇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949年秋,他曾骑白马佩双枪最后一次归乡,深夜归队后便杳无音讯。为厘清烈士生平真相,杨飞云联合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会员张惠生跨区域查档走访:2024年5月,在花山镇洛场村原花县人民政府办公楼旧址,众人发现一份《花县各地叛变事件报告表》,不仅确认杨锦添(曾用名“杨添”)于1950年3月28日遭叛徒杀害,更精准纠正了此前“3月19日牺牲”的史实误差;2025年,经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组织专家论证,并形成一份六千多字《革命烈士杨锦添同志查考报告》,该报告详尽论证烈士的曾用名、职务、牺牲时间及籍贯等问题,再结合官田村25人座谈会(村民代表、高龄长者及烈士亲属)提供的《惠阳良井官田村杨氏族谱》、土改分房凭证等关键佐证,彻底解决了“花都烈士杨锦添”与“官田村失联七十三年的杨锦添”是否为同一人的核心疑问,烈士身份最终得以明确。同年4月23日,杨飞云提交18份47页完整更正材料;9月11日,广东英烈网完成关键信息更新,将杨锦添籍贯更正为“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牺牲日期更正为“1950年3月28日”。增补曾用名“杨添”等重要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多位嘉宾围绕英烈事迹与“寻亲”历程分享感悟、追忆过往。其中,中共惠阳区委党校党史研究部黎一星同志在发言中提及,三年前杨飞云、张惠生持相关信函到中共惠阳区党史办查寻史料时,工作人员先核查历年党史期刊,未检索到“杨添”或“杨锦添”的相关记载;随后调取《良井风云》《丰碑——惠阳红色史迹寻踪》两部权威著作——《丰碑》第89页明确良井乡常备队队长曾全的信息,为考证锁定历史坐标;《良井风云》第138页记述常备队战斗历程时,清晰列出“曾全、赖方、杨添”的名字,为后续核查打开关键突破口。该同志还透露,《惠阳党史》2025年第一期已刊登杨飞云投稿的《瓦屋下的百年守望——一位革命烈士杨锦添同志的烽火人生与精神丰碑》,文章生动还原了烈士的革命生涯,同时表示党史部门将持续深挖红色史料,让更多英烈事迹被时代铭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闻月介绍,1993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追授杨锦添“革命烈士”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东三支元宿吴帆子等战友三十余载的奔走呼吁,烈士英名终得以正名;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五位专家学者高度肯定杨飞云以诗词为载体歌颂烈士事迹的做法——杨飞云创作的九首诗作,生动再现了烈士革命生涯中九个重大战役的战斗场景,其书法作品亦独具风格,笔墨间满含对英烈的崇敬;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会长曾丽梅表示,烈士故事因细节而鲜活,英雄精神因铭记而不朽。杨锦添烈士16岁参军、24岁牺牲的热血人生,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缩影,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付出,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研究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挖东纵英烈事迹,用更鲜活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周桂花提及,惠东县党史部门经严谨考证确认,杨锦添所属的中共良井乡武装常备队,由惠东行政督导处军事科直接领导,这一结论为烈士“回家”筑牢了坚实的史实根基;杨飞云则现场详细讲述了杨锦添的革命经历,同时分享了推动广东英烈网信息更正的关键细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以“组诗传情、书法言志”的方式定格英烈事迹,不仅让失联73年的杨锦添烈士“落叶归根”,更让这份红色记忆在官田村的土地上永续传承,为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凝聚起坚实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主持人:廖倍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豆芽杨飞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百年瓦屋迎忠魂</b></p><p class="ql-block">豆芽杨飞云</p><p class="ql-block"><b>七三尘梦待云开,瓦屋风迎烈士回。</b></p><p class="ql-block"><b>诗墨长吟英气在,丹心永照祭灵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