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康养路,一生健康情——怀仁五调康养体验营手记

汤利

<p class="ql-block">转发侯健康老师(左一)作品 </p><p class="ql-block"> 2025.10.1</p><p class="ql-block"> 九月的怀化,金桂的香气裹着秋风在街巷间流转,像是在悄悄酝酿一场温柔的邀约,迎接我们这群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年人》杂志通讯员。9月23日下午,我攥着提前收拾好的行李,走出怀化高铁南站的出口,“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的大幅标语率先撞入眼帘,旅途奔波带来的疲惫,瞬间被这满是暖意的字句融化。早已在此等候的本期体验营班主任李露女士,正笑盈盈地朝我们挥手,登上她的车,不过十五分钟车程,便驶入了怀仁五调康养园的大门。远远望去,康养园藏在青山与高楼相拥的怀抱里,黛色的山峦叠在身后,门前的㵲水河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种着成片的桂花树,风一吹,香气便裹着草木的清新扑面而来。木质门楣上“怀仁五调康养”几个烫金大字,在午后阳光下透着温润的柔光,园内的步道旁摆着各色盆栽,青石板路蜿蜒通向深处,偶尔能看到工作人员推着轮椅,陪老人慢慢散步,一派宁静祥和的模样。一场为期七天的康养体验,就在这温情蜜意间,缓缓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开营礼暖</span></p><p class="ql-block">次日上午九点,康养园的多功能厅里早已坐无虚席,桌椅循着整齐的行列铺开,落地窗外就是成片的绿植,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浅色的桌布上,格外明亮。前方的大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康养园的日常剪影:有老人伴着晨光在步道旁练功法,动作舒展;有营养师俯身调配膳食,神情专注;还有工作人员蹲在花坛边,陪老人辨认花草,笑意融融。暖黄色的画面裹着轻柔的背景音乐,落在每个人心上,漾起一阵暖意。我按座位牌找到靠前的位置坐下,同行的衡阳四位学员,与来自长沙宁乡、株洲攸县的几位伙伴被编在第一小组。按照班主任李露老师的提议,大家推选我做第一小组的“家长”,还一起定下了“家名”——“健康之家”,口号是“做事业的赢家,更做人生的赢家”。厅里还有另外五个小组,“快乐之家”“幸福之家”的名号接连传来,他们的口号也各有特色,有的透着爽朗,有的满是温情,听着就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刚坐定,身旁的汤利平老师便拿着笔记本翻看,见我看过去,她笑着递来一杯温热的黄精茶:“我从宁乡来的,早就听朋友说怀仁五调康养有一套,这次特意报名来试试,这茶喝着还挺润口。”我接过茶杯,茶香混着淡淡的药香,抿一口,暖意从舌尖漫到胃里,目光望向窗外,能看到园内的康养公寓错落有致,阳台外都摆着小花坛,陌生感也少了大半。没过多久,开营典礼正式开始。全场起立的瞬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响起,熟悉的歌词顺着旋律流淌,满是岁月沉淀的感慨,大家都跟着放声歌唱。与我一同前来的侯建全老师,来自衡阳南岳,虽是同姓“侯”的家门,祖籍却在四川,他不仅是中学高级教师,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我们之前曾一起参加过几次《老年人》杂志社的活动,每次相聚都分外亲切。此刻,侯老师唱得格外认真,眼角还泛着淡淡的红。后来才知道,他是援疆将士的后代,更是有着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每次听到这首歌,都忍不住想起老一辈的不容易,心里又热又酸。”他轻声说的这句话,让我也多了几分触动。(陈毳萍书记致欢迎辞)歌声落定,怀仁康养大健康产业集团党委书记陈毳萍走上台。这是一位透着激情与笃定的中年女性,一开口,温和的声音便稳稳传到每个人耳中。她先是说起怀化——这座胜利之城、幸福之城的故事,又慢慢讲起怀仁康养的创业历程。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怀仁康养的前身,原是一家规模不小的药品经销企业。董事长林承雄先生1996年白手起家,开了第一家药店,一步步做到在湖南各地拥有800多家连锁药店。可就在企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却渐渐发现:药店越开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人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反而在下降。“只要世人莫生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古训,成了他心里挥之不去的念想。最终,他毅然卖掉800家药店,投入巨资创办怀仁康养园,摸索出“五调康养”的创新路径,立志用非药物干预的方式,帮更多的人守住健康。“各位老师都是为老年事业默默付出的人,这次体验营,就是想让大家好好调理身体,咱们既要精神富足,也要身体健康。”陈书记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格外有力量,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点头。(老年人杂志社副总经理兼编辑部主任徐炯权开营寄语)紧接着,《老年人》杂志社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徐炯权的致辞,更添了几分暖意。他笑着说,这次活动是“精神食粮与健康财富双丰收”,还特意叮嘱我们:“来了就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好好放松,好好体验,多学些养生知识,也多交些好朋友。”开营典礼的尾声,雄壮的《歌唱祖国》歌声响起,全场再次起立,双手轻轻放在胸前,齐声念出感恩之声:“感恩日月星辰,感恩山河大地,感恩国家民族,感恩祖宗父母,感恩古今圣贤,感恩科学真理!”朗朗的声音在厅里回荡,也为这场温暖的开营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开营大合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养生课探</span></p><p class="ql-block">开营礼一结束,紧凑又充实的养生课便接踵而至,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健康养生”的新大门。授课的教室近观可以看到绿色如黛的青山,远朓可以望到蜿蜒前行的㵲水河,课间休息时漫步走廊,能看到河面绿波荡漾,偶尔有飞鸟掠过,微风轻拂,带着河水的湿润气息,让人神清气爽。(陈禹南老师讲课)第一位授课的是陈禹南老师,他穿着一身麻灰色对襟上衣,身形清瘦却精神矍铄,刚走上台,便用爽朗的声音打开了话匣子:“咱们老年人养生,别一上来就想着吃药打针,先把饭吃对、觉睡好,比什么都强!”说着,他还举了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有位患高血压的老人,在这儿住了七天,每天吃糙米饭、应季蔬菜,跟着练功法,回去后血压就稳了不少。“人家现在每天五点起床练功,晚上九点准时睡觉,作息比年轻人还规律,上个月来复查,说再也没随便吃过降压药。”陈老师讲得实在,没有晦涩的理论,全是接地气的家常话,台下的人听得格外入神。我旁边的李老师,平时聊天总爱忍不住打断别人,这会儿却安安静静地拿着笔记笔记,偶尔还会对着笔记本点头附和。讲到“少吃肉蛋奶,多吃杂粮蔬菜”时,一位女学员轻轻举了手:“陈老师,我家老头子顿顿离不开肉,顿顿都得有荤菜,我怎么说他都不听,这可怎么办啊?”陈老师闻言笑了笑,语气格外温和:“别急,咱们不跟老人硬争,先自己做榜样。回去先把糙米饭蒸上,炒两个清清爽爽的青菜,偶尔加一道他爱吃的肉,慢慢让他尝。我老婆以前也不爱吃糙米,觉得口感粗,现在每天都主动让我多蒸一碗呢!”这话逗得全场都笑了,原本有些严肃的课堂,瞬间变得像邻里围坐聊天一样亲切。(刘芳老师讲课)下午的课,由刘芳老师主讲“五调”核心内容。她没急着讲复杂的理论,而是打开PPT,调出清晰的示意图,用电子笔指着上面的线条,一点点拆解:“大家看,经络调理就像给身体‘通水管’,水管堵了,气血就不畅,通了才能浑身舒服;能量调理是‘添柴火’,把身体里的‘阳气’补起来,人就不容易怕冷;膳食调理是‘选好料’,料好才能做出滋养身体的‘好饭’;精神调理是‘松绳子’,别总把自己绷得太紧,心情顺了,身体才会顺;生活调理是‘定规矩’,作息、饮食都有规律,身体才会‘听话’。”讲完理论,刘芳老师还特意示范了简单的经络按摩手法,让我们两两一组互相练习。教室后面的空地上,大家三三两两散开,有的帮同伴按胳膊,有的教对方找穴位,偶尔传来“这里再重点按按”“是不是这个位置”的对话,热闹又温馨。我和李老师一组,他帮我按胳膊时,力道不轻不重刚好,按到手腕处,我能感觉到他的手有些凉。“我平时总怕冷,冬天手脚都暖不热,看来真是阳气不足,以后得跟着好好练功法,多在园区里晒晒太阳。”李老师一边帮我调整姿势,一边轻声说,目光望向窗外的暖阳,满是期待。(曾美琴老师讲课)曾美琴老师的“经络调理”课,更是听得人热血沸腾。初见她时,我们都以为她不过三十多岁,皮肤透亮,精神饱满,直到她自我介绍“今年54岁”,全场都忍不住发出惊叹。曾老师说,她早年在医药公司上班,后来公司改制,便投身怀仁,当了十几年药店店长,如今是怀仁康养的中层骨干,专做经络调理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她打开PPT,立时呈现出详细的经络图,没有先讲知识点,而是从自己母亲的经历说起:“我妈今年89岁了,早些年全身疼,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我就把她接到自己家,一点点教她简单的按摩手法,每天帮她敲敲经络、揉揉穴位。这些年,我妈没吃过一次止痛药,全身的疼都消了,现在还能自己在园区里散步、浇花呢!”讲课的时候,曾老师幽默风趣,特别爱和学员互动,有人问“穴位找不准怎么办”,她就走到台下,手把手教对方找位置;有人说“按摩没力气”,她就分享简单的发力技巧。偶尔还会说两句俏皮话,把枯燥的经络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学员们在笑声里,不知不觉就记下了不少养生妙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五调实操</span></p><p class="ql-block">从9月25日起,我们的康养生活彻底步入了规律的节奏,而每天带领我们开启康养时光的,始终是班主任李露老师。她年轻活泼,脑子又灵活,总能想出新点子,把原本可能枯燥的康养练习,变得好玩又好坚持。每天早上六点钟,我的生物钟总会准时叫醒我,推开公寓的阳台门,就能看到远处的青山蒙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园内的步道上,已经有学员在慢慢散步,鸟鸣声此起彼伏,格外清脆。走到园区广场时,总能看到李老师已经在那儿等着了,有时候陪早到的学员练甩手功,有时候帮大家调整站姿,脸上总挂着笑。七点整的能量调理课上,她会把八段锦的每个动作,拆成一步一步的简单步骤,手把手教我们拉筋、松骨。广场旁种着高大的香樟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遇到动作协调性差的老人,李老师还会蹲下来,握着老人的胳膊慢慢调整姿势,嘴里还不忘用俏皮话调动气氛:“咱们把老胳膊老腿舒展开,练完了,比年轻人还灵活!”跟着李老师练下来,不仅身体慢慢舒展了,心里也满是欢喜。有位曹老师,刚开始练拉筋时总喊“疼”,想打退堂鼓,李老师就陪着他一点点来,还跟他说:“曹叔叔,咱们每天手掌多伸出一厘米,七天下来就是七厘米,坚持住,肯定有效果!”后来曹老师不仅坚持了下来,还成了班里的“功法带头人”,每天早早到广场,帮着李老师招呼大家。(早上练功合影)练完功法,到了膳食调理时间。餐厅在康养园的东侧,透过窗户能看到园内的花草树木,葱茏中点缀着红色的花卉。潘晶华老师说,我们吃的不少蔬菜,都是从菜园里现摘现做的,新鲜得很。餐厅里的桌子上,早已摆好了温热的餐盘:糙米饭冒着淡淡的米香,清炒时蔬绿油油的,咬一口脆嫩爽口,木耳炒山药透着清甜,还有一碗当归黄芪药膳汤,喝一口,暖意从胃里漫到全身。不过吃饭前,还有一个特别的环节——感恩礼。潘老师会站在前面,带着我们双手放在桌面,闭上眼睛默祷:“感恩日月星辰,感恩大地母亲,感恩农人耕耘,感恩厨房伙伴……”轻柔的祷词在餐厅里回荡,我看着碗里的饭菜,忽然觉得每一粒米、每一片菜,都格外珍贵。潘老师还教了我们三个吃饭的“小原则”:先吃糙米饭,每口嚼够36次,还要试着换手拿筷子。我试着用左手夹菜,筷子总不听使唤,菜刚夹起来就掉了,旁边的李老师见状,笑着帮我夹了一筷子青菜:“慢慢来,我刚开始也这样,练两天就熟了。”他还跟我分享,自己以前有严重的便秘,每天都要吃润肠药,来这儿吃了两天糙米饭,居然顺畅了不少,“这糙米真是‘体内扫把’,名不虚传!”除了膳食和功法,经络调理、精神调理也穿插在每天的日程里。经络调理设置了专门的理疗室,里面摆放着柔软的按摩床,墙上挂着经络图,老师会挨个检查动作,遇到年纪大、动作不到位的学员,就蹲下来帮着调整姿势,耐心得很。我们练柔筋功、摇山晃海功时,老师还会播放轻柔的古琴曲,在舒缓的音乐里,动作也变得格外舒展。(抄经)精神调理则格外放松,有正念冥想、抄经,还有五行音乐欣赏。抄经的地点在园区的书法室,书法室里摆着木质的桌椅,书架上放着不少养生书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宣纸上洒下细细的光影。我最喜欢抄经环节,握着毛笔在宣纸上慢慢写,墨香萦绕在鼻尖,心里的烦躁好像都被墨汁晕开,一点点变得平静。有一次抄经,旁边的旷老师不小心把墨水滴到了纸上,急得直拍桌子,老师却笑着安慰:“没关系,墨点也是一种美,就像咱们的生活,偶尔有小插曲,也不影响整体的好。”(每天早上检查身体)健康监测更是细致入微。每天早晚,医护人员都会推着诊疗车来到诊疗室,挨个给我们检查身体。诊疗车上放着血压仪、血糖仪,还有记录数据的表格,医护人员每次测量后,都会认真记下数据,对我们叮嘱几句注意事项。我有轻度高血压,第一天测的时候,血压是145/90,医护人员特意跟我说:“别紧张,晚上早点睡,跟着大家一起规律作息,明天再测测看,肯定有变化。”那天晚上,我跟着大家九点就睡了,没有刷手机,也没有胡思乱想。第二天早上再测血压,居然降到了130/85。医护人员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你看,规律作息比啥都管用,坚持住!”日子一天天过,园区里的熟面孔越来越多。早上练功法时,大家会笑着打招呼;吃饭时,会互相分享自己的身体变化:“我今天血糖又降了”“我昨晚睡得特别香";晚饭后散步,还会聊聊家里的琐事、以前的经历。有天晚上,我在酒店大厅里看书,服务员端着一杯黄精茶走过来,轻轻放在我面前:“老师,这是园区自己泡的黄精茶,喝了能补气血,每天喝一杯,晚上睡觉都香。”灯光洒在茶杯上,热气袅袅,那一刻,我就像在自家客厅里和家人聊天,满是生活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户外意浓</span></p><p class="ql-block">在康养园的日子里,最让人难忘的,除了贴心的康养服务,还有那些充满意义和乐趣的户外活动,每一次都让人笑得开怀,也收获满满。每天早上练完八段锦后,欢乐拍拍操就是大家最期待的环节,李露老师总会全程陪着我们,跟着音乐节拍蹦蹦跳跳,活力满满的样子,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记得第一次做拍拍操时,李露老师让我们围成一个圈,双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我前面站的是李老师,他的肩膀宽宽的,我轻轻揉着,能感觉到他肩膀上的肌肉有些僵硬。“兄弟,力气再大点,我这肩膀常年疼,揉着舒服!”李老师笑着说。我加大了力道,他舒服地叹了口气,还不忘跟我聊两句:“以前总伏案写东西,肩膀早就落下了毛病,今天这么一揉,还真轻松不少。”(排排拍)等大家都揉完前面的人,李露老师又喊着口号,让我们反方向转。这次我后面站的是旷老师,他的手很有力,揉得我肩膀暖暖的,还时不时问我:“这样行不行?疼了跟我说,我轻点。”揉完肩膀,便是喊口号环节,“我爱你我爱你我们永远在一起,祝福你祝福你祝你健康又美丽!”大家的声音不算特别洪亮,却透着满满的真诚,我喊着喊着,眼眶忽然有些湿润,太久没有这样毫无顾忌地表达心意,也太久没有这样和一群陌生人,像家人一样亲近。后来的“夸夸环节”更热闹。李露老师带头竖起大拇指,对着身边的人说:“你真棒,你真棒,你真的真的真的棒!”侯老师夸我笔记记得认真,说要借我的笔记来抄;李老师夸我乐于助人,说上次他找不到上课的教室,是我陪着他一起找的;我则夸李老师乐观开朗,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平日里有些拘谨的老同志,此刻都笑得像孩子一样灿烂,最后大家互相拥抱,温暖的怀抱里,满是久违的亲切,恍惚间,竟真的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参观抗战受降纪念坊合影)9月28日下午,我们还一起去了芷江日本受降纪念坊。车子驶出康养园,沿途的稻田金黄一片,风吹过,稻浪翻滚,满是丰收的气息。下车后,远远就看到那座白色的纪念坊,庄严肃穆地立在蓝天下,阳光洒在上面,更添了几分厚重。纪念坊前的广场上,摆放着整齐的松柏,来往的游客都自觉放轻脚步,没有人喧哗。跟着讲解员走进纪念馆,黑白的历史照片、泛黄的文献资料、带着岁月痕迹的武器,一点点把我们拉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受降仪式的复原场景前,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没有人说话,只有讲解员低沉的声音在展厅里回荡:“1945年8月21日,这里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这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展柜里,当年的投降书复印件、受降官兵的勋章,都静静陈列着,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曹老师站在最前面,双手紧紧攥着拳头,嘴唇微微颤抖。后来他跟我说,他的父亲当年就是抗日战士,在战场上负过伤,可惜没能亲眼看到胜利的那一天,“今天能来这儿,也算替父亲圆了一个梦,也让我更清楚,现在的好日子有多来之不易。”离开纪念馆时,夕阳正缓缓落下,给纪念坊镀上了一层金边,大家都忍不住驻足回望,心里满是崇敬与感慨。(参观荆坪古村合影)第二天,我们又去了乾隆帝师潘士权的故居荆坪古村。走进村子,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的明清古建筑保存得十分完好,斑驳的木门上刻着精美的花纹,虽有些褪色,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潘氏宗祠的院子里,几棵老树枝繁叶茂,树龄都在百年以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宗祠的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风一吹,灯笼轻轻摇晃,古村的韵味更浓了。村里的讲解员带着我们走到宗祠侧面的墙前,指着墙上的几块石碑说:“大家看,这几块是1801年、1995年、2004年三次特大洪水的水文记录,每次涨水都在农历端阳节前后,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最高处那块,刻着‘嘉庆六年 端阳后三日洪水涨至此’,当年洪水退去后,族人特意勒石示警,就是想提醒后人敬畏江河、常备不懈。”说着,讲解员又指向村口的方向,“不过现在大家不用怕了,村里已经建了先进的液压防洪板设施,再也不用担心洪水来袭,村民们也能安心生活了。”听着讲解,看着眼前的古村与现代设施相映成趣,大家都忍不住感慨:“既保留了老祖宗的东西,又有现代的保障,这样的古村,真好!”走在村里,偶尔能看到村民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脸上满是惬意,我们笑着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也热情地回应,还会指着路边的果树,跟我们说“这是橘子树,秋天就能摘了”,满是淳朴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结营情长</span></p><p class="ql-block">(林承雄董事长结营寄语)9月29日下午,结营沙龙如期举行,多功能厅里又坐满了人,只是比起开营时的陌生,此刻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熟悉的笑意,还有一丝淡淡的不舍。厅里的桌子上,摆放着怀仁康养准备的小礼物:包装精致的黄精茶,还有打印好的活动照片,看着照片上自己的笑脸,心里满是回忆。沙龙由班主任李露老师主持,她穿着一身浅蓝色连衣裙,比平时多了几分温婉。开场后,她先是打开了提前准备好的照片合集,大屏幕上,一张张照片缓缓闪过:有我们早上在香樟树下练功法时认真的模样,有上课记笔记时专注的神情,有户外做拍拍操时开怀的笑容,还有一起在芷江纪念坊前肃穆的身影。看着照片,大家都忍不住小声议论:“你看这张,我当时还没睡醒呢!”“这张好,咱们大家都在,回去可得好好存着。”李露老师笑着说:“这些照片都会发给大家,就算以后分开了,看着照片,也能想起在怀仁的这七天。”照片播放结束,便是学员们的才艺表演。来自土家族的两位学员率先上台,有蒋介石特型演员之称的钟懿老师演唱了《麻桑树搭灯台》,婉转的歌声里满是乡土的温情;王承良老师演唱了《土家山歌传唱》,嘹亮的嗓音带着少数民族的热情,台下的人都跟着轻轻打节拍。随后,来自邵阳市老干部大学的彭慧艳老师唱起《我爱你中国》,音色高亢嘹亮,熟悉的旋律回荡在厅里,格外动人;和我一个组的廖碧贤老师朗诵《将进酒》,声情并茂,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原本有些伤感的氛围,瞬间变得热闹起来。(特型演员钟懿演唱民族歌曲《马桑树搭灯台》)(王承良老师表演土家族民歌《土家山歌传唱》)(彭慧艳老师表演《我爱你中国》)(廖碧贤老师表演《将进酒》)表演结束后,怀仁五调健康管理组组长潘晶华女士走上台,公布本次体验营的调理疗效。她拿着名单,清晰地念出数据:“本次体验营,共有42位学员完成全程健康监测,其中28位学员血压下降,19位学员血脂有所改善,15位学员尿酸降低,还有12位学员成功减重,最高减重达6斤。”接着,她还公布了“降脂冠军”“稳压冠军”“降酸冠军”的名单,“降脂冠军”正是来自湖南省老干部大学的金秋志愿者纪静老师,第六小组“幸福之家”,则获评“最美家庭”,理由是“上课纪律好、领唱积极、学员互动热情”。听到虽然是别的小组获奖,我们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心里满是喜悦。(林承雄董事长与降脂冠军、稳压冠军、降酸冠军合影)随后,怀仁康养董事长林承雄先生亲自为获奖学员和小组颁奖。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林董,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气质儒雅,说话时温和又有力量,果然如大家所说,是一位兼具才情与担当的儒商。颁奖结束后,接下来是学员分享环节,四位学员先后上台,说起自己的体验收获。王老师说,自己的肩疼好了不少,血压也稳了,以后要每天坚持练功法;廖老师说,不仅学会了养生知识,还交到了好朋友,约定以后常联系;侯建全老师走上台,说起自己血压下降的变化,还有在康养园里感受到的温暖,“这七天,不仅调理了身体,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以后肯定会常来。”纪静老师作为“降脂冠军”上台发言,她拿着话筒,语气满是感慨:“初到怀化,便觉与众不同。这里的天特别蓝,空气里带着草木的清香,跟我们那车水马龙的城市完全是两个世界。康养基地藏在山清水秀之间,一下子就把人的心给静下来了。”纪静老师还细细分享了自己的“五调”体验:“一调饮食,不再是家里的大鱼大肉,这里的药膳汤羹、有机蔬菜,刚开始觉得‘没味’,可几天下来,肠胃舒服多了,才知道是习惯‘惯坏’了身体;二调作息,听着鸟鸣醒,伴着星光睡,睡眠质量好了,白天也精神;三调情志,打太极、聊家常,烦恼都忘了;四调经络,疏通经络操练下来,几十年的疲惫都揉开了。”最后,她笑着说:“七天下来,血脂降了是惊喜,但更宝贵的是学会了新的生活方式。回去以后,我要把这些好习惯坚持下去,也告诉老朋友们,健康要靠‘调理’,不是光靠吃药!”纪静老师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台下响起阵阵掌声。沙龙现场,两位学员为怀仁五调康养写下古体诗词。夏立新老师的《赞怀仁五调康养》:“晨起黎明沐曙光,怀仁非药理阴阳。人随鹤步松间缓,身伴琴音石上凉。四季循时参古法,五调应律养心香。铅华洗尽归真处,笑看流云度岁长。”陈正良老师的《七律·受《老年人》之邀,康养七日有怀》:“导引循经气血通,仁师点化悟真诠。三焦调理脾胃健,六腑调和络脉融。膳饮有方循四季,晨昏无倦沐春风。身轻助展晚晴翅,心暖长存助老情。欲把真知传四海,乐将康养惠寰中。桑榆未晚霞光满,健步青山百岁翁。”诗句里满是对怀仁康养的认可,也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大家都忍不住轻声诵读。(林承雄董事长结营寄语)林承雄董事长分享了自己的康养寄语,他说起怀仁康养的创办初心,再次提到“只要世人莫生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古训,又细细讲解了“五调康养”的内涵,还特意献上自己的书法作品:“虚而往实而归”,六个大字笔力苍劲,寓意深远。“希望大家这次来,是带着对健康的疑问和期待而来,回去时,是带着健康的身体和满满的收获而归,这六个字,就是我对大家的祝福。”(陈灿主任结营总结)最后,《老年人》杂志社营销部主任陈灿作结营总结。她看着在场的人,语气满是真诚:“短短7天6晚的怀仁康养之行,即将画上句点。作为《老年人》杂志的通讯员,你们不仅是这段美好时光的亲历者,更是记录者,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他还提起我们在康养园里的日常:清晨跟着李露老师练功法,午后在园区里散步,傍晚参与抄经、经络调理,还有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从精心搭配的饮食,到主动询问需求、及时解决问题,“这份关怀,让大家仿佛置身‘第二个家’。”陈主任还叮嘱我们:“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把在康养园的真实体验写进稿件、融进照片,让杂志的读者、身边的朋友都知道,这里不只是一个休养的场所,更是能让老同志舒展身心、交到挚友、找回生活乐趣的地方。期待通过你们的宣传,让更多老年朋友知道怀仁康养园,也盼着未来有更多老同志循着你们的文字而来,在怀仁开启人生的第二春!”结营沙龙在熟悉的感恩声中结束:“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所有付出的人!”(班主任李露老师讲话)很快到了分别的时刻,大家都格外不舍。李露老师特意为每个人准备了手写的健康小贴士,上面写着“记得每天吃一碗糙米饭”“早晚各练10分钟甩手功”“少熬夜,多晒太阳”,字里行间满是温暖。我们还拿到了自己的健康调养报告,我的血压、睡眠质量都有明显改善,王老师的便秘好了,李老师的血糖稳了,旷老师的肩疼也减轻了。大家互相交换联系方式,有的还建了微信群,约定以后常分享养生心得,还要一起再来怀仁五调康养园。</p> <p class="ql-block">离开康养园的时候,秋风又吹来了桂花香,和我刚来时闻到的一样,温柔又治愈。车子缓缓驶离,我回头望了一眼那熟悉的木质门楣,“怀仁五调康养”几个烫金大字依旧温润,身后的青山、小河、桂花树,渐渐远去。这七天,我们不仅学到了养生知识,调理了身体,更收获了友谊与温暖。怀仁五调康养园就像一座桥,一头连着我们对健康的渴望,一头连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而这段难忘的康养记忆,也会像这桂花香一样,久久留在我的心里回荡。</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侯健康,湖南省衡阳市二级巡视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芙蓉》《湖南文学》《湘江文艺》《文学自由谈》《当代人》《民族文汇》《青岛文学》《微型小说选刊》等数十家报刊,出版《静心殿》《岁月凝香》《竹园书韵》《衡岳弄潮》《夏明翰一家五烈士》《走进乡村构建和谐》等8部著作。</p> <p class="ql-block">衷心的感谢著名作家侯老师详尽而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在福地怀化的七天六晚共同学习和康养体验,道出了我们的共同感悟和心声。为侯老师的精彩文笔大大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