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展馆前的台阶上,我背着相机走上前,呼吸着微凉的空气,心里却暖洋洋的。这座建筑安静地伫立在绿意之间,像一位老友,等着与我重逢。我整理了下夹克的领子,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又是一天与光影相伴的日子。肩上的相机沉甸甸的,却让我感到踏实,仿佛它不只是工具,更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活动开始前,总有人比我来得更早。那位穿绿外套的朋友已经架好了相机,专注地调试着镜头,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与取景框里的画面。我站在一旁没打扰他,只是静静看着。不远处,一位穿白外套的女士轻轻翻着手里的资料,笑容温和。阳光穿过建筑的玻璃幕墙,洒在她手中的小物件上,闪了一下。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清晨,不只是为了展览,更像是为了某种默契的相聚。</p> <p class="ql-block">礼堂里,演讲者站在麦克风前,手中紧握红色文件夹,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坐在后排,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那块巨大的横幅上——“苍穹之镜·和平永驻”。八个大字在红底上格外醒目,像一道光,穿透了时间的尘埃。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主题沉甸甸的,而“中国载人航天”影展的加入,又为它添上了飞翔的翅膀。我轻轻摩挲着相机,心想:镜头记录的不只是影像,更是时代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户外的风有些凉,但现场的气氛却热烈。我站在横幅前,听那位穿深色西装的先生讲话,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场地里回荡。我悄悄举起相机,捕捉他神情中的庄重,也拍下观众专注的脸庞。背景里的树木在风中轻摇,仿佛也在倾听。这场活动,不只是展览的开幕,更像是一场集体记忆的唤醒。我忽然明白,摄影的意义,有时不在于按下快门的瞬间,而在于它让沉默的历史重新开口说话。</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的声音刚落,那位穿绿外套的朋友便迅速调整机位,准备抓拍下一个镜头。我站在他身旁,看着横幅在风中微微摆动,“苍穹之镜·和平永驻”几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主题像一条线,串起了历史、科技与和平的愿景。我们虽没说话,但彼此心照不宣——今天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对时代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走廊里的光线柔和,一行人缓缓走过。他们步伐稳健,神情专注,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我放慢脚步,跟在队伍后头,看着他们的背影在玻璃窗上留下淡淡的倒影。现代化的建筑线条简洁,却透着一种庄重的美。我忽然想起多年前第一次走进这类场馆时的忐忑,如今,脚步已变得从容。或许,这就是时间给我的礼物——在光影之间,学会了安静地行走。</p> <p class="ql-block">“青花汾酒”的背景板前,一群人笑着合影。红衣女士的笑声格外清脆,穿传统服饰的长者端庄地站着,像一幅流动的年画。我举起相机,抓拍下那抹跃动的红色,也拍下了背景中火箭与星球的奇幻组合。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奇妙地交融。我忍不住笑了——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动人的模样吗?</p> <p class="ql-block">我蹲下身,调整角度,透过取景器对准演讲者。他站在麦克风前,神情肃穆,背后是那面熟悉的红色横幅。阳光斜照,给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我按下快门,也记录下这一刻的静谧与庄严。摄影,有时是靠近,有时是保持距离的凝视。而今天,我选择用镜头,替沉默的人群说出敬意。</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长椅上坐满了观众,有人轻声交谈,有人专注地看着舞台。我站在前排,相机对准一位正在拍摄的同行——他穿着绿外套,神情专注,像在捕捉某种稍纵即逝的美。台上,京剧的唱腔婉转悠扬,戏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忽然觉得,无论是航天的壮丽,还是戏曲的细腻,都是我们文化深处的光。而我,只是恰好拿着相机,成了它们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木桌旁,几位朋友围站着,手里拿着酒杯,轻声交谈。桌上摆着几瓶青花汾酒,旁边还立着一个巨大的酒瓶模型,像一座小小的纪念碑。我抿了一口酒,温润的香气在舌尖蔓延。有人笑着说起往事,有人举起杯子碰了碰。这一刻,没有展览,没有讲话,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我忽然想,或许最珍贵的画面,从来不在取景框里,而在这样的闲谈中。</p> <p class="ql-block">人群在“青花汾酒”的标志前流动,有人拍照,有人驻足。我站在树荫下,看着他们手中的相机,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时间的碎片。这一刻,我分不清是我们在记录活动,还是活动在悄然改变我们。</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椅子排成一列,背景是巨大的酒瓶和卡通装饰。孩子们在旁边奔跑,笑声清脆。我坐在一旁,看着人们拍照、自拍、合影,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这场景没有庄严的横幅,也没有沉重的主题,却让我感到一种真实的快乐。原来,生活最动人的部分,往往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里。</p> <p class="ql-block">横幅下,一位穿紫色传统服饰的乐师正在演奏,琴声悠扬,像从历史深处传来。我站在一旁,看着摄影师专注地按下快门,也拍下了那抹流动的紫色。苍穹之下,和平的旋律与快门的轻响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说:记忆不只属于过去,它也在当下被重新书写。</p> <p class="ql-block">树影斑驳,两位老友在林间交谈。一位戴着棒球帽,语气坚定;另一位手持相机,目光专注。他们谈论着什么,我听不清,但那种默契让我心生羡慕。年岁渐长,能有人并肩而立,谈天说地,已是莫大的幸福。我悄悄退后一步,没打扰他们,只把这一刻,悄悄藏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建筑前,一对老人静静站着。男士肩上挂着相机,女士手中拿着一份资料,微笑着点头。他们没说话,却像已经交流了千言万语。我走过时,听见她轻声说:“今天天气真好。”我笑了——是啊,适合拍照,也适合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展馆前,斜挎着相机,阳光照在脸上,暖暖的。告示牌旁的绿植抽出了新芽,像在提醒我:又是一年春好处。我摸了摸相机带上的“COOLPIX”字样,笑了。这台老伙计陪我走了很多路,拍过火箭升空,也拍过老人的微笑。它知道,我拍的从来不是照片,而是时光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公园深处,两位老人坐在长椅旁交谈。一位戴着深色帽子,语气认真;另一位拿着相机,不时点头。远处,那个巨大的白色瓶子装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一个童话里的符号。我走过时,听见他们笑着说:“下次去拍樱花。”我心想,真好,有人陪你,连等待花开都成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张德生,谢澎。提供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