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之喜

三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陈说非语345】</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年国庆,广东多地政府敞开机关大院的大门,开放食堂与停车场,与民共享。这看似寻常的举措,却如一阵清风,吹散了千百年来笼罩在“衙门”之上的威严与隔阂,传递出可喜的信号——政府人民性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广东的这番举措,首先带来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便利之喜。在节假日“一位难求”的城市中,机关停车场化身“共享车位”,缓解了市民的燃眉之急;平日里封闭又神秘的机关食堂,开门迎客,提供餐食。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简单开放,更是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是“人民所有”服务人民的生动体现。这份“喜”,喜在市民得实惠、资源不闲置,它让国庆的喜庆氛围,从宏大的庆典仪式,落到了百姓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变得可感、可触、可及。</p><p class="ql-block"> <b>更深层次、更重要是对陈旧观念的革除和革新。</b>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史,帝王治民的合法性被解释为祂是“天子”,即天上派来的,地上只有绝对服从,于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被天子选中的臣工,也被冠以是天选之人、人上人。为维持这种神性和高贵,将府衙搞的神秘森严,让人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官”与“民”之间,从物理到心里,便有一道厚厚的墙<b>。</b>政府开放物理空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动拆掉“心墙”</span>,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种开明的举措,也是文明社会的普遍做法</span>。这标志着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正在取代官本位的陈腐思维,是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破冰。这份“喜”,是观念进步之喜,是认知正化之喜,乐观去看将预示着一种更亲民、更透明的新型政民关系正在形成。</p><p class="ql-block"> 开放机关大院是“政府回归人民”这一宏大命题的微观写照。当政府大院不再是神秘的“禁区”,而是市民可以歇脚、用餐的场所时,政府的形象便从“威严”变得“可亲”,从“遥远”变得“贴近”。这种地理上的贴近,最终将达成心理上的认同。它构建一种信任,传递一个信号: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为人民。</p><p class="ql-block"> 开门便民虽微见著。它放映出务实的作风和改革的勇气,更昭示着一个新的、正确的权力观。当政府的门开得越来越大,心贴得越来越近,人民就更有认同感,更能与国家同频共振,国家就自然更有发展动力。<b>我敢断言,凡是机关大院门开得越大越多的地方,就越文明、越先进、越有人味,越适合去投资、生活、旅游。</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近代中国从维新、宪政到共和、改开,论敢为天下先还得是广东人。此次广东“首开”之举,堪称一次革命性的实践。希望能产生蝴蝶效应,未来有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大院,在更多的时间对市民开放,让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虎 感于广东多地政府国庆假期开放机关饭堂和停车场。 2025~10.1于惠州西湖康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