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色彩是有情绪的它知冷暖𢤦进退简单的色彩搭配让画面从混乱变成和谐。我喜欢拍摄颐和园的场景,傍晚它的色彩是由浅紫色逐渐过渡到下方的粉橙色,形成了柔和且富有层次感的晨昏渐变色调。这种色彩变化模拟了日落时分天空的自然光影,营造出宁静、浪漫的氛围,为整个画面奠定了梦幻的基调。十七孔桥的灯光采用了温暖的金黄色,与天空的冷色调形成鲜明对比。暖黄色灯光不仅突出了建筑的轮廓与细节,还在水面形成了明亮的倒影,增强了画面的视觉焦点,同时传递出温馨、典雅的感觉,体现了古典建筑在灯光下的历史韵味。冷色调的天空(紫、粉)与暖色调的灯光(金黄)形成冷暖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与人工景观的融合,又通过色彩的心理暗示,传递出宁静(冷色)与温暖(暖色)交织的情绪,让观者感受到黄昏时分颐和园的独特韵味,既有自然的柔美,又有人文建筑的厚重。暮色将颐和园的轮廓晕染得愈发柔和时,晚霞便踩着昆明湖的粼粼波光登场了。起初只是天边一抹浅粉,像谁不慎打翻了胭脂盒,淡红、橘黄、金紫便顺着云层的褶皱慢慢漫开,将佛香阁的琉璃瓦镀上一层暖熔熔的光,檐角的飞翘在暮色里成了镶金边的剪影。</p><p class="ql-block">昆明湖是晚霞最好的画布。风掠过湖面时,满湖碎金便跟着漾动,万寿山的倒影浸在霞光里,连岸边的垂柳也沾了几分温柔,枝条垂落处,晃得水面的胭脂色又深了几分。偶尔有游船划过,船桨搅碎一湖霞光,留下两道浅浅的水痕,待水波平复,晚霞又将湖面重新铺满,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把静谧与绚烂揉进了暮色里。</p><p class="ql-block">等到霞光渐渐淡去,天边只剩一抹淡淡的绯红时,十七孔桥的石拱便成了暮色里的惊叹号。桥洞倒映在水中,与桥身连缀成一个个圆满的圈,圈着最后一点霞光,也圈着颐和园白日里的热闹与喧嚣,将一切都沉淀进这温柔的暮色里。走在湖边的石板路上,晚风带着水汽与草木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原来最美的黄昏,从不是转瞬即逝的惊艳,而是颐和园用晚霞与湖水,给每个驻足的人,酿了一场绵长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