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英雄哥哥李德官

塔之魂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深切怀念英雄哥哥李德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生死只是一瞬间的事,但从不会因为生死而真正地消失,我的二哥、少年英雄李德官舍己救人,只是肉体的离开,他的精神却一直留存在我们心底。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十八日上午11点多钟,二哥带着我们三个弟弟去东门渠道洗长杆白菜和拾捡砖头,忽然听到有人在喊“有小孩掉进渠道了,快救命呀!”说时迟、那时快,二哥从拾砖地一跃而起,奋不顾身地奔向小孩呼救点,跳水里,把小孩推出闸口救了他的命,我亲爱的、从小就懂事的二哥却在激流渠道的中间没有出来,献出了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年仅十三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人在生死之间的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决非只有偶然性,一定有其必然性。六十年代,是一个积极学习《毛泽东选集》,崇尚革命理想,英雄辈出的时代;学英雄、做英雄,在全国藯然成风。二哥李德官心中有好多盏英雄的明灯照亮着他、鼓励着他。像焦裕录、雷锋、王杰、欧阳海、王进喜、南京路上好八连、草原英雄小姐妹、刘英俊,等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哥成长为英雄,也包括受到父母的教育和家风的影响。我们的父母都是没有文化的小城镇居民,父亲是食品工人,母亲是小脚女人,靠做家属工帮衬家用。父母依靠微薄工资哺养着七个儿女。尽管家境贫寒,可父母有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对党对社会主义无比热爱,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十分严格。他们谆谆教导我们:新社会比旧社会好,人民翻身当了主人,你们不要忘了党的恩情、毛主席的恩情;你们要懂得做人讲忠厚、诚信、善良;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要尊重长辈和老师、与街坊四邻相处融洽、乐于助人;要好好读书,积极向上。父母这样说,也这样做,在单位和街道都得到了好评。我记忆最深的家风故事是:我小学因畏难逃学回家,母亲发现后就用扫帚条撵我,说小孩子不读书,长大了就没有出息,没有本领就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七六年知青下乡时,母亲就向我交待,知青下乡是去当农民,你不得旷工,平时也不要随便请假。七七年恢复高考,许多知青请假回城复习功课,母亲就是不准我请假回城,要求我在村里抓紧抓好晚自习。我下乡570多天,没有旷过工、请过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哥在家很听父母的话,十分体贴父母的艰辛,总是主动帮忙做家务事,还经常带着我们三个弟弟拾捡砖渣和卖冰棒,以赚取学费。他在生活上很节俭,每次都把父母给的过早钱存放着。那天牺牲的早上,母亲给他5分钱,他舍不得吃,只去买了一个发糕送回家给母亲吃了。二哥留给母亲的最后孝顺,让母亲悲伤得当场晕死过去。二哥牺牲后,街道领导和家人在寻找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的存钱小布袋,里面还存放着一分、两分、一角、两角的钱。孝感日报宣传报道二哥事迹时标题边还展现出了这个小布袋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哥在家是个好孩子、好哥哥,在学校里是个好学生。他爱学习,成绩一直较好;他关心集体,总是主动打扫卫生、擦擦桌凳和窗户;他团结同学,时常与同学们互帮互助,他把自己的一支新铅笔给忘了带笔的同学写作业,自已确用个小树枝绑着铅笔头子写作业;他有时也在小布袋钱包拿出点钱帮同学们买作业本和橡皮头。最近,大哥拜访同事也是二哥的同学刘子清师傅,寻问对二哥的印象。刘师傅想都没想下就说“德官同学忠厚、老实、爱学习、肯帮助人”。这十四个字的评语虽然很简单,却闪耀着二哥成长为英雄的人生轨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哥牺牲时年仅十三岁。对于追认他什么称号,原东风导县政府领导组织民政等部门进行了专题讨论,认为:按事迹应该追认为少年英雄;按民政部当时评英雄称号年龄规定又不适用。东风县委最后指定由县共青团委员会追认二哥为“模范少先队员”称号。县委县政府把二哥安葬在孝感市后湖烈士陵园。前几年陵园被迁移到河口大桥南边,老陵园仅选留十几位烈士墓供社会团体、中小学生和游人瞻仰和祭拜,其中,也把二哥墓留在了这里。那十几位烈士都是十五军参加抗美援朝身负重伤送回孝感救治的干部战士,有的康复了,有的因伤势严重救治无效病故了。他们的墓碑上刻的是病故,可他们活着的时候,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是铁打的英雄。二哥能和这些英雄一起长眠在后湖烈士陵园,可见市委市政府对少年英雄的重视和认可,可见二哥事迹在孝感人民心中产生的影响。那次迁移活动,孝感市政府还举行了迁移仪式,孝感军分区政委陈祖列代表市委市政府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家作为烈士家属受邀与会,我代表全家作了发言。台下有各行各业代表,中小学生,还有烈士亲属。孝感电视台到现场拍摄并在孝感新闻频道作了专题报道。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哥舍己救人的事迹传开后,孝感日报迅速写出了专题报道。全国各地新闻媒体、报界也纷纷跟进推出,一时间大江南北都知道了少年英雄李德官的事迹。大哥在河北当兵,连队指导员看到报纸和孝感发去的电报后,专门在连组织了一次学习活动,大哥在会上还作了发言。全国各地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纷纷给我们家寄来了慰问信,还有青少年要认我父母为干爹干妈。二姐一直保管着这些信件,时间长达50多年,这次我要她翻找出来让我们读读重温下那段峥嵘岁月,二姐猛地拍打了一下自己的后脑,沮丧地说道:哎哟,这几年搬几次家时分几批把它们丢失了。我看得出二姐的难过,她现在才意识到应该把这些信件传给后人们去保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失去二哥,全家人都处在悲痛之中。母亲当场晕倒了,从此,思念二哥的石头压在她老人家心头,成了长期重症病号。父亲把自己关在小房内不出来,把悲伤强压在心头。我们兄弟姐妹抱成一团,嚎啕大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哥舍己救人,也给我们家增添了光。县里领导几次到家中看望慰问,在全县召开了追认二哥为“模范少先队员”的大会,还请父母到主席台就坐。县里组织文艺小分队走街穿巷的宣传二哥事迹,柯刚的《少年英雄李德官》的湖北大鼓唱响全城。现在,有些老人还在津津有味地回忆着那段唱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哥的英雄事迹,也影响和鼓励着全家人争做对社会有贡献、有奉献的人。父母走续多年到孝感中小学作了30多场次报告,把少年英雄李德官的事迹播放到中小学生的心灵深处。大哥在河北当兵,他们部队是工程兵,专门挖洞,至今基地还在保密。条件那样艰苦,可他以弟弟为榜样,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后来还提升为排长。二姐在孝感汽车合力运输公司也是年年当先进,后来在工会副主席工作岗位上积极为工友们服务,以做好大家的后勤保障工作为荣。三哥在孝感军分区修械所也多次立功受奖。他说,军中无小事,我们要把军分区现有的武器装备维修好、维护好,就是实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他还多次获得发明创造奖。我在部队服役二十年、在地方工作二十三年,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纪检工作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哥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家风的元素之一了。他的英雄雄为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李家第二代、第三代的后人。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前跟着父母去烈士陵园扫墓并献上鲜花,上学后就随学校到烈士陵园扫墓,老师经常让他们带领同学们向英雄们宣誓:决心做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他们都以二伯、二爹爹为骄傲和自豪。有一年清明节,我们兄弟姐妹约着带领子孙们去二哥墓碑前献花,孩子们列成队,举起手,向长辈承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现在侄子辈分的5个就有3个是共产党员,都是单位中层骨干。孙子辈的学习很努力,大孙女研究生都毕业了。他们说:“要认二伯、二爹爹成为我们李家后人的航向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谨以此文纪念牺牲了55年的二哥:少年英雄李德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卧龙先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