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00个博物馆之71—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

和光同尘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间</b>:2024.3.30</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点</b>: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广阔天地乡政府西侧</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简介</b>:纪念馆位于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乡的广阔天地知青园,占地面积约34亩,主体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在中国知青运动史上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广阔天地成为一代知识青年心中的圣地。纪念馆以纪念毛泽东批示为主题,在展示郏县广阔天地乡知青的历史和全貌的同时,也展示了全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缩影,再现“知青运动的圣地”、“知青运动的发源地”的历史风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印象</b>:图片资料非常丰富,是研究知青运动发源地历史的生动课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像</b></p><p class="ql-block">序厅正中是用整块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像“挥手之间”。像高4.1米,基座高0.83米,其中数字“83”是毛主席的年龄83岁,“41”是毛主席执政41年,并与主席警卫部队番号“8341”暗合,寓意深刻。</p><p class="ql-block">主席像背后的油画是大型主题场景“广阔的天地”,以远山、田野和劳动的知青为主要内容,重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知青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冒严寒,战酷暑,耕种劳作的场景,让历史的瞬间凝聚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缘起</b></p><p class="ql-block">1955年,郏县大李庄乡( 今广阔天地乡)党支部在农村合作化规划中,把本乡的三十二名初中和高小毕业生分配到农业社中担任会计和记工员,成功解决了农业社人才缺乏的难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批示</b></p><p class="ql-block">1955年毛主席对《郏县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进行批示::"……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知识青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立</b></p><p class="ql-block">1968年,为切实加强对毛主席批示过的地方的领导,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经省、地革委会批准,郏县把原属大李庄乡的大李庄、吴堂、杨庄3个大队10个自然村25个生产队从渣园公社划出,新建一个人民公社。1968年7月15日,盛况空前,上万干部、群众来到郏县参加庆祝大会。于是,中原大地上诞生了一个新的人民公社——“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这是辽阔的中国版图上汉族居住地字节最长、最有明确涵义的地名。</p><p class="ql-block">大会还向毛主席发了致敬电。7月19日,《河南日报》发表了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立的消息。在此后的岁月里,“广阔天地”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全国知识青年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千百万知识青年向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知青落户广天</b></p><p class="ql-block">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立以后,成为河南省省会郑州的初、高中毕业生踊跃报名插队落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968年8月24日,郑州首批下乡知识青年71人在公社回乡典型卢忠阳的带领下到达公社,受到全县及全公社群众的热烈欢迎。在郑州首批知青的带动下,当年全省下乡的知青达到65083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新指示</b></p><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从报纸上、广播里得到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广阔天地的知青们十分激动。</p> <p class="ql-block">吴玉章孙子,习仲勋儿子,华国锋女儿,周恩来侄子,董必武儿子都是那个年代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郏县历史资料显示,从1968年8月开始到1982年止,郏县共安置知青插队落户3000余名,其中,广阔天地共接纳北京、郑州、洛阳、许昌等地6批知青668名。“指点江山绘新图,耕云播雨换天地”,是当年知青们常吟诵的一句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著名知青</b></p><p class="ql-block">1974—-1978年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妻子程虹(二排左四)曾在此当过知青。</p><p class="ql-block">1977年高考恢复后,掀起了知青返乡的大潮。当年全国约有570万人走进了考场,这其中就包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的知青们。第二年初春,全国有近30万人被录取,程虹名列其中。1978年2月16日,她接到了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文革过后,郏县广天公社开始褪色,随着下乡知识青年的离去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更名为大李庄乡。</p> <p class="ql-block">1980年,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对当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再组织和动员上山下乡。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劳动总局和国务院知青办合署办公,具体为国务院知青办、农副业办公室和劳动司就业处合并,成立就业司,把知青工作的遗留问题和善后事宜统管起来。国务院知青办的牌子对外保留。各省市及各级知青办也随即撤并。至此,曾经轰轰烈烈10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前后27年之久的知青问题,终于收场。从那以后,有关知青的遗留问题,统一由劳动部门本着负责到底的精神,逐步地给以解决。</p> <p class="ql-block">1993年,郏县的领导意识到“广阔天地”这个名称经过40多年锤炼已经成为无形资产,于是当年8月24日,也即25年前郑州首批知青前来广阔天地的日子,大李庄乡更名为广阔天地乡。此后,开辟了广阔天地乡知青园景区并对外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