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同行 守护城市记忆(德馨日记)

丽日.和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5.9.26 星期六 天气闷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我们首先从海珠广场出发漫步在最初"广交会"旧址细看如何蜕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然后乘车出发,在车上我们的目光沿着广交会旧址曾经搬迁过的展馆一直到琶洲现在使用的新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书城同行,守护城市记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广交会:贸易基因的现代蜕变</p><p class="ql-block">指导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海珠区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协办单位:海珠区文旅志愿者支中心</p><p class="ql-block"> 广州锦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上述单位组织一次细看"广交会蜕变"。</p> <p class="ql-block">  享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常被亲切地称为“广交会”。</p><p class="ql-block"> 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规瘤重大商品种类最全、到曲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它承继了广州+三行“一口通商”的开放传统,如今已在琶洲眶起为全球贸易的核心枢纽。从昔日的“天子南库”到如今的“世界市场”,海珠始终是中国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窗口。漫步于广交会展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在此回响,见证着“买卖全球”的繁荣图景。</p><p class="ql-block"> 广交会自创办以来展位需求持续旺盛,展馆规模不断扩大。历经四次迁址-从中苏友好大厦、侨光路陈列馆、起义路陈列馆,到流花路展馆,再到琶洲展馆,广交会不仅见证了中国外贸的跨越式发展,也推动了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海珠广场时期(1958年-1973年)</b></p><p class="ql-block"> 1958年4月15日,第三届广交会在新落成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侨光路馆)举办,完成首次迁址。但随着国家“二五计划”全面推行,外贸事业迅速发展,侨光路陈列馆很快不敷使用。周恩来总理在参观第四届广交会时指出:“展馆太小,应建一座大馆。</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华侨大厦南侧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侨光馆)共五层,曾承办三届广交会。</p><p class="ql-block"> 于是,1958年起义路陈列馆开始动工建设。1959年11月1日,第六届广交会移师新落成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起义路馆)举行,完成第二次迁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起义路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广州“苏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b></p><p class="ql-block"> 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起义路馆),又称“广交会大厦”,位于海珠广场西北角,由林克明等人设计,于1959年8月建成。该建筑是广州现存最具代表性的苏式建筑之一,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由中央主楼与南北两翼副楼组成。因应南方气候,所有屋顶均设计为露天花园,可用于举办晚会。</p> <p class="ql-block">  目前,广交会大厦整体形制保存完好,内部格局基本维持原状,现作服装商场使用。2008年,被列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广州宾馆: 20世纪60年代全国第一高楼</b></p><p class="ql-block"> 位于海珠广场东北角的广州宾馆,由著名建筑师莫伯治设计,于1968年落成,是专为参加广交会的来宾建造的。广交会创办以来接待能力一直紧张,1965年周恩来总理决定由中央拨款兴建一座大型高档宾馆以缓解住宿压力。最初设计方案为与西侧陈列馆对称布局,经多方研讨后,最终采用了不对称的“一”字形平面方案,并获得周总理批准。</p><p class="ql-block"> 广州宾馆高86米,共27层,曾是全国最高建筑,老广州人习惯称其为“27层”。2014年,该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华侨大厦:新中国初期广州首座专接待华侨的宾馆</b></p><p class="ql-block"> 华侨大厦(今华厦大酒店)坐落于海珠广场东侧,建于1957年,是广场周边最早建成的大型建筑之一,旨在解决华侨在广州的住宿问题,是广州首座以接待华侨、侨眷为主的专业宾馆。</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风格以苏式为主,融入民族元素,主楼8层,两翼6层,可提供690多个床位。作为当时国家重点工程,政府在钢材、水泥、木材等关键材料上给予了充分支持。</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华侨大厦进行扩建,在南侧新建39层高层塔楼,并更名为“华厦大酒店”。其北侧的侨联大厦共七层,由旧建筑改扩建而成,当年与华侨大厦共同承担接待侨胞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流花路展馆时期(1974年-2003年)</b></p><p class="ql-block"> 1974年4月15日,第35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位于流花路117号的新展馆隆重开幕。该展馆是在原中苏友好大厦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周边同步建成了火车站、友谊剧院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共同构建出崭新的会展综合体。</p><p class="ql-block"> 展馆正门上方“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九个金色大字,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气势恢宏,彰显时代风范。当时展馆占地面积达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后经多次扩建,最终建筑面积增至17万平方米,规模持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p><p class="ql-block"> 在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流花路展馆实现了华丽转型,成为广州流花展贸中心。如今,它汇聚了中小型专业展会与时尚生活等多种功能,演进为一个融合商业、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生活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琶洲新时期(2008年至今)</b></p><p class="ql-block"> 2008年9月,第104届广交会全面迁至琶洲广交会展馆举行。经过十余年发展,琶洲已成为广州会展经济的核心标志和最重要的展览中心。</p><p class="ql-block"> 一年两届的广交会还辐射带动全省会展业,形成春、秋两季“华南会展季”,各类展会密集在广交会前后举办。</p> <p class="ql-block">  广交会展馆总建筑面积超162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室内50.4万平方米,室外11.6万平方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展馆区由A、B、C、D四个展馆区域,以及广交会堂、广交会大厦A座(广交会威斯汀酒店)和B座(广交会万怡酒店)共同组成。</p> <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级会展平台,广交会展馆不仅是“中国第一展”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举办地,也是品牌展会和多元活动的优质展示平台,以及国际国内高端会议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述资料由组织方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