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墙黛瓦的嘉兴博物馆内,一段沉睡千年的城市记忆,正被考古者的手铲轻轻唤醒。</p> <p class="ql-block"> 跨入嘉兴博物馆大门,仿佛一步穿越了时空。“地脉铭刻,土木相传——嘉兴东塔寺遗址考古成果展” 正在北馆区一楼静候着每一位来访者。</p> <p class="ql-block"> 展厅里灯光柔和,一件件出土文物在射灯下泛着幽幽的光泽,那是千年岁月包浆的温润。</p> <p class="ql-block"> 140件出土文物安静地陈列着,仿佛是从历史长河中打捞上来的记忆碎片。它们来自嘉兴老城以东2.1公里处的那片遗址,面积达四万平方米的东塔寺。</p> <p class="ql-block"> 据方志记载,这座寺庙始建于南朝,宋代发展到巅峰,曾受皇家亲临和诏讲、御书,元明清不断延续,是嘉兴闻名的“七塔八寺”之一,也是“南湖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然而,时光流转,清末民初,寺庙渐趋衰落,终于在1968年,东塔被正式拆除。如今,跨越千年,因2023年9月开始的考古发掘,这座塔寺的兴衰故事,再度呈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塔基: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展厅中央,一座精致的塔基结构模型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这是北宋时期的塔基,保存完整、时代明确,是国内首次完整揭露的结构最复杂的塔基遗址。</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复原模型前,我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智慧。这些技艺,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颇为精湛,而《营造法式》中竟无记载,算是填补了文献空白。</p> <p class="ql-block">铜钱:古今相通的祈愿符号</p> <p class="ql-block"> 在塔基夯土中心位置出土的两组铜钱尤为引人注目。一组是唐代和宋代的鎏金铜钱,另一组是北宋“熙宁重宝”。</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铜钱,我想起了今天嘉兴人上梁、安床时放置铜钱的习俗。原来,古今人民的心愿如此相通——都希望通过某种仪式,祈求家宅平安、生活顺遂。</p> <p class="ql-block"> 熙宁重宝铜钱不仅见证了当年的祈福仪式,更帮助考古人员准确锁定了塔基建造的年代——1079年,北宋赵顼做皇帝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塔砖:普通信徒的永恒寄托</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一块看似普通的塔砖吸引了我的目光。砖上刻着“弟子黄一根舍”几字。博物馆讲解员解释:“这记录了一个信奉佛教的人捐赠塔砖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旁边还有“弟子谁谁谁并妻”的记载,女性则多称“娘”,如“顾二娘”、“沈十四娘”等。这些名字,本是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存在,却因这块砖石而穿越千年,与我们相遇。</p> <p class="ql-block"> 我端详着这块砖,思绪飘向千年前的嘉兴。黄一根—— 一个多么朴实的名讳,他或许是当地的农夫,或许是城里的匠人。他怀着对未来的期盼,或是对过去的忏悔,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寄托着最朴素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瓷碗:僧侣生活的生动切片</p> <p class="ql-block"> 一只南宋的青白瓷碗静静地躺在展柜中,碗底清晰的“东塔”二字,标明着它的归属。这只碗当年盛过怎样的斋饭?捧过它的,又是一双怎样的手?</p> <p class="ql-block"> 更有趣的发现来自东塔寺水井中的一只元代夹层碗和10颗骰子。夹层碗相当于摇骰子的罐子,是元代僧人的一种娱乐工具。在龙泉亭后窑遗址出土的类似碗上,写有“一掷了乐”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见,数百年前的某个夜晚,结束了一天诵经功课的僧人们,或许也会聚在一起,偷偷掷上几把骰子,享受片刻的欢愉。</p> <p class="ql-block">蹲兽:建筑美学的灵动表达</p> <p class="ql-block"> 一组南宋的蹲兽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是古代高等级建筑屋顶上的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 这些蹲兽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寄托着古人驱邪避灾、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它们曾经高傲地屹立在东塔寺的屋顶,俯瞰着嘉兴城的烟火人间。</p> <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是展柜里那组“塔中遗珍”。一枚鎏金铜佛,掌心托着小小的莲座,历经岁月磨蚀,金箔已斑驳,却依旧透着庄严。</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我忽然想起资料中提及,东塔寺遗址未来将建成遗址公园。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复活,更是一座城市对自己历史的温情致敬。</p> <p class="ql-block"> 千年东塔,在考古学家们的手铲下正一点点苏醒。而那些曾经将它视为精神寄托的普通人的愿望,也穿越时空,在今日依然生动。</p> <p class="ql-block"> 忽然懂得,东塔从未真正消失。它化作展柜里的一砖一瓦、一佛一瓷,化作嘉兴人血脉里的温婉与坚韧,在博物馆的光影里,在嘉水的千年流淌中,静静绽放着不朽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