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游记(下)

恒则成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郎木寺</b></p><p class="ql-block"> <b>郎木寺被誉为“东方的小瑞士”,“甘南香巴拉”,这里自然与人文共存,原生态藏族人的生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也有全藏区唯一向游客开放的景区之一郎木寺镇一镇跨甘肃、四川两省,白龙江从这里发源。</b></p><p class="ql-block"><b> 郎木寺小镇被评为中国魅力的20个小镇之一,其魅力所在,就在于它不同于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的那些风光小镇:熙熙攘攘的人群,夹杂着外语、藏语、甘南方言、四川方言等等。</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在梵音与经幡间触摸藏地秘境</b></p><p class="ql-block"> 踏入郎木寺的那一刻,仿佛闯入了一幅浓墨重彩的藏地画卷。这里没有喧嚣的都市霓虹,只有经幡猎猎、梵音袅袅,将甘南的灵秀与藏传佛教的庄严熔铸成一处让人心生敬畏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  门前的白色佛塔群整齐排列,塔身上的彩绘与鎏金装饰精致入微,微风拂过,塔刹的风铃轻响,似在传递来自佛国的讯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初遇:在色彩斑斓处叩响秘境之门</b></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掠过白墙金顶,郎木寺的建筑群在绿意葱茏的山坡下缓缓铺展。那座色彩浓烈的寺院大门最先攫住目光,蓝的纯粹、红的热烈、金的华贵,藏式建筑特有的繁复雕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处纹样都似在诉说古老的宗教故事。</p><p class="ql-block"> 大寺院基本上都有转经筒,进去寺院大门,导游就给我们带进了转经长廊。</p><p class="ql-block">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的核心宗教器具,‌象征轮回与圆满,通过转动积累功德、祈福消灾,并承载心灵净化与文化传承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走出转经长廊,踏入宽阔的中心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白塔,它金白相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庄严。由此向郎木寺里面走去,仿佛开启了一场深入藏地佛教文化的探寻之旅,周围的游人或驻足观赏,或轻声交流,都为这处圣地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走到半山坡回头看看,寺院被山峦环抱,金黄的殿顶在苍翠林海与灰白岩峰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如明珠嵌于绿绒毯般的山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郎木寺:山水间的梵音秘境</b></p><p class="ql-block"> 郎木寺,不是一座寺,而是一片在山水间熠熠生辉的梵天净土。它依山而建,红墙金顶的殿宇层层叠叠,在苍绿山峦的环抱中,如明珠嵌于翠锦。</p><p class="ql-block"> 当我踏上那古老的石板路,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金色的殿顶在阳光下闪烁,是信仰的光芒在跳跃;白墙的经堂里,藏着无数虔诚的祈愿。远处的山,林木葱郁,似是天然的屏障,将这片圣地温柔守护;脚下的路,游人往来,却丝毫未扰这里的宁静,只添了几分人间烟火与梵音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转角,都在诉说着藏传佛教的深厚底蕴。它是自然与人文的交响,是心灵在尘世中可遇的一方澄明天地,来过,便觉灵魂也被这山间的梵音洗涤得格外清朗。</p> <p class="ql-block">  在郎木寺景区,藏式建筑依山而建,金顶辉煌,白墙与黄栏相映成趣。石阶蜿蜒向上,游客们或缓步登临,或驻足观赏。蓝天白云下,建筑的精美纹饰与宗教符号熠熠生辉,尽显这片圣地的庄严与神秘,仿佛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藏地的人文故事,漫步其中,能深切感受到信仰与自然交融的独特韵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去台阶是寺院的大经堂,</span>这是郎木寺最宏伟的建筑,也是僧人举行集体诵经和重大法会的中心。建筑依山而建,需要攀登长长的石阶才能到达,外观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内部供奉着多尊佛像,壁画精美,是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寺院后山还有天葬台,是藏区著名的天葬台之一,是藏族同胞进行天葬仪式的地方,体现了他们"回归自然"的生死观。</p> <p class="ql-block">  大经堂是甘肃赛赤寺的核心建筑,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金顶辉煌,建筑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 经堂外装饰有黑白相间的佛教吉祥图案帷幔,是僧人诵经、辩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的场所,也是郎木寺宗教与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穿行:在梵音经殿中感知信仰温度</b></p><p class="ql-block"> 步入寺院,空气中弥漫着酥油与藏香的醇厚气息。</p><p class="ql-block"> 殿内烛火明灭,僧侣们的诵经声低沉而绵长,裹挟着千年的信仰力量,在耳畔、在心底缓缓流淌。</p><p class="ql-block"> 殿外的转经筒静静伫立,信徒和游客们走过时,轻轻转动经筒,让经筒的吱呀声与口中的经文融为一体,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虔诚,无声却有千钧之力。</p> <p class="ql-block">  游客佛前双手合十,默念心愿,表达虔诚祈祷、心愿诉说或寻求庇佑,融合佛教礼仪。</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仿佛步入了一处尘世之外的秘境。金顶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藏式建筑的精美纹饰与山间的葱郁林木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间,看信徒虔诚,听经声隐约,心也随之沉静下来,只觉时光在此处慢了脚步,世俗的纷扰都被这一方神圣之地悄然抚平,只留下对信仰与历史的深深敬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远观:在山丘之巅饱览双寺盛景</b></p><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实则是两座寺院的统称,一座属甘肃,一座属四川。</p><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路向高处攀登,便能将两座寺院的全貌纳入眼底。甘肃的赛赤寺金顶辉煌,四川的格尔底寺经幡漫天,中间是蜿蜒的白龙江,将两地、两寺温柔分隔又默默相连。</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丘之上,看白云在寺院屋顶缓缓游走,听山林间鸟雀自在啼鸣,顿觉天地辽阔,心也随之澄澈。</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观景台瞭望四周,心情十分愉悦。背后山下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藏式楼阁的红墙白壁与经幡轻扬的佛塔交相辉映,往来的信众与游客似点点星火,在这片被自然与信仰双重拥抱的天地间缓缓流动。</p><p class="ql-block"> 山风掠过,裹挟着松涛与隐约的经声,让这被群山温柔簇拥的寺院,更显宁静而神圣,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山峦隔绝在外,只剩眼前这幅人与自然、信仰交融的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我随另外一个团队的导游介绍,明白了寺院墙壁上深棕色的物体是白玛草墙(边玛墙)。</p><p class="ql-block"> 它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特色元素,由一种名为“白玛草”的灌木加工而成。这种草经过晒干、切段、捆扎、染色等工序后,层层叠压砌成墙体,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防火性能,还呈现出独特的深棕色纹理,是藏式建筑美学与实用功能的结合体现,常见于布达拉宫、拉卜楞寺、郎木寺等著名藏传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藏式特色:建筑结构采用多层楼阁式布局,飞檐翘角,层次丰富;屋顶和屋檐的鎏金构件精美华丽;墙面有色彩斑斓的彩绘和宗教符号(如法轮、吉祥结等),充满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整体风格融合了藏族建筑的庄重与艺术的精致,体现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在宗教表达与艺术审美上的高度统一。</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回味:在烟火日常中珍藏藏地风情</b></p><p class="ql-block"> 寺院外的小镇充满了生活气息,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屋檐下挂着的经幡在风中舒展。</p><p class="ql-block"> 路边的小店飘出牦牛肉汤的香气,喝一碗热汤,尝一口糌粑,舌尖的滋味是藏地最质朴的馈赠。偶遇的藏族同胞脸上带着淳朴的笑意,眼神干净得像高原的天空,一句简单的“扎西德勒”,便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悄然消融。</p> <p class="ql-block">  离开郎木寺时,经幡仍在风中舞动,梵音似还在耳边萦绕。</p><p class="ql-block"> 这片土地用它的庄严、它的灵秀、它的烟火气,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郎木寺的美,是信仰的美,是自然的美,更是人文的美,来过,便觉此生有幸。</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拉扑楞寺</b></p><p class="ql-block"> <b>我们在前往拉扑楞寺的途中,经过桑科草原及桑科湿地,人们在木质栈道上观赏美丽景色。</b></p><p class="ql-block"><b> 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b></p><p class="ql-block"><b> 不知不觉观光车行驶到了“繁华”地段,公路上的车辆很多,我们一直顺夏河边缓缓前行。这一段路,一面是山坡,一面是拉卜楞寺的寺庙群。</b></p><p class="ql-block"><b>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b></p><p class="ql-block"><b> 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b></p><p class="ql-block"><b> 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殿。</b></p> <p class="ql-block">  地接导游是一位四川籍中年男士,他从郎木寺到拉卜楞寺的漫长行程中滔滔不绝的讲述着有关佛教的常识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说:“拉卜楞寺占地面积约为‌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40余万平方米;有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有1700多个转经筒,全长约3.5公里,转一圈需要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走进拉卜楞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条蜿蜒曲折的转经长廊。这条长廊全长约3.5公里,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之一。每一个转经筒都承载着信徒们的祈福和愿望,每一次转动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虔诚的故事。长廊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僧舍和佛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酥油香,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片宁静与祥和之中。</p><p class="ql-block"> 沿着长廊缓缓前行,耳边传来的是信徒们口中念念有词的诵经声,以及转经筒转动时发出的清脆声响。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悠扬的宗教乐章,让人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和净化。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人们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和喧嚣,只愿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p><p class="ql-block"> 进入拉卜楞寺大门,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一个转经长廊,从第一个经筒开始,一个个把经筒用力转起来,一边走一边转。我们不是佛教徒,但观光客们还是随着团队亲身体验佛教徒转经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转经筒要求一定顺时针转,转经廊也要顺时针走。</p> <p class="ql-block">  转经筒的木质轴心发出“吱呀”的轻响,像在重复千年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承载着信仰的土地上,藏族信徒与游客们怀着各自的虔诚与期许,纷纷加入转动经筒的队伍。他们手手相触,一个接一个地推动着沉重而庄严的转经筒,周而复始,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导游轻声介绍道,这圆柱形的经筒与顺时针的转动轨迹,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往复与佛法的圆满无缺,每一次转动,都寄托着人们渴望脱离轮回、趋向解脱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  在拉卜楞寺的巷道间,几位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僧人正成群结队行走。他们的僧袍在步履间轻轻摆动,与周围穿着便装的游客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 眼前是白墙灰瓦的寺院建筑,远处山峦起伏,看这场景既有着宗教场所的庄严,又因游客的存在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展现出拉卜楞寺作为宗教圣地与旅游景点交融的独特画面,僧人们的身影也为这座古老寺院增添了灵动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在拉卜楞寺,烟火气是信仰与尘世的温柔交融。</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来自天南海北的人群熙攘往来,各色衣着的游客与身着绛红僧袍的喇嘛在石板路上交错。有人驻足拍摄金顶的巍峨,有人跟着转经的信徒轻触经筒,孩童的嬉闹声、相机的快门声、转经筒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寺院的宁静,却又让这份信仰之地多了人间的鲜活。</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峦如黛,近处的红墙金顶在人潮中愈发庄重。这份烟火气,是无数颗心在此处的交汇,是信仰在尘世里的生动呼吸,让古老的寺院既存着千年的虔诚,又拥着当下的热闹,每一缕气息都在诉说着这里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穿过错落的僧舍,红墙与金顶在晨光中渐次清晰。大经堂前的广场上,几位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喇嘛正低头诵经,念珠在指间流转。走进堂内,酥油灯的暖光摇曳,照亮四壁斑驳的壁画与层层叠叠的经卷,空气中浮动着酥油与墨香,让人不自觉放轻脚步。</p><p class="ql-block"> 寺后的转经道有数百个转经筒沿山而建,信徒与游客相携而行,手掌抚过较凉的铜筒,一圈圈将虔诚与祈愿传递。</p> <p class="ql-block">  行至高处回望,整座寺院依偎在龙山与凤山之间,炊烟与晨雾交织,远处的大夏河如银带蜿蜒。</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大经堂内色彩艳丽的藏式地毯铺满地面,图案繁复精美。粗壮的立柱上绘有宗教题材的壁画,柱身还装饰着色彩斑斓的织物与法器。高处悬挂着白色的帷幔,在光线的映衬下更显庄严。</p><p class="ql-block"> 经堂内有不少游客,或驻足观赏,或轻声交流,在这充满宗教氛围与艺术气息的空间里,感受着古老寺院的深厚底蕴。整个场景既展现了藏传佛教建筑的华丽与肃穆,又因游客的存在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历史与当下的交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身着绛红色僧袍盘地而坐的喇嘛正低头诵经,念珠在指间流转。堂内酥油灯的暖光摇曳,照亮四壁斑驳的壁画与层层叠叠的经卷,空气中浮动着酥油与墨香,让人不自觉放轻脚步。</span></p><p class="ql-block"> 离开时,僧人们默默地目送着我们,仿佛在说:所有的遇见,都是一场久别重逢。</p> <p class="ql-block">  我问地接 他说这座寺院门楼属于拉卜楞寺的护法神殿,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建筑特色:门楼色彩浓烈且丰富,以红、蓝、白、黄等色彩为主。门楣上方装饰有绘有护法神的帷幔,这些护法神面容威严,色彩绚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藏传佛教艺术中对护法神祇的具象化表现,用于护持佛法、驱邪避凶。</p><p class="ql-block"> 门楼的立柱、门框等部位有精美的彩绘纹饰,图案多为卷草、云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工艺精湛,展现了藏式建筑装饰的细腻与繁复。</p><p class="ql-block"> 整体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都蕴含着深厚的宗教象征意义,是藏传佛教文化在建筑上的直观体现,反映了拉卜楞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重要寺院的宗教地位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寺院的角落,几位身着藏族服饰的汉族姑娘正沉浸在自拍的乐趣中。她们的藏装极具特色,有的以黑色为底,袖口绣满繁复精美的花纹,搭配白色毛绒帽,尽显华贵;有的红白配色,衣摆处饰有毛绒边与精致纹样,长长的辫子更添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 她们手持手机,全神贯注地记录下这身着民族服饰、身处寺院环境的独特时刻,仿佛在通过镜头,将对藏族文化的喜爱与这份别样的体验,永久定格在画面里,也让这不同文化交融的瞬间,在寺院的静谧氛围中,焕发出鲜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卜算子·甘南寺游</b></p><p class="ql-block"><b>远嶂拥禅宫,古刹凝烟翠。</b></p><p class="ql-block"><b>老伴相携意自闲,笑对风光明媚。</b></p><p class="ql-block"><b>快门记清欢,步履留芳迹。</b></p><p class="ql-block"><b>且把流年寄此游,岁岁情如醉。</b></p> <p class="ql-block">  结速拉卜楞寺的行程,虽然是走马观花,但经过听介绍、看实景、查资料,或多或少有些收获和感想;</p><p class="ql-block"> 踏入拉卜楞寺,仿佛进入了一座藏传佛教的文化圣殿。这里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白墙红檐,在高原的蓝天映衬下格外庄严神圣。漫步其中,看到了虔诚的信徒磕长头、转经筒,那一份纯粹的信仰力量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寺内的经堂、佛殿里,精美的壁画、佛像和经卷,处处彰显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游走在长长的转经长廊,跟着信徒的脚步转动经筒,内心会变得格外宁静,仿佛能触摸到千百年的历史传承。</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一处文化瑰宝,让人在游览中对藏传佛教文化、对这片土地的人文历史有了一些感悟,也让人不禁为这份传承与信仰的力量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  下图这是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镇娘玛寺的<b>世界最大大藏经转经筒</b>景区。</p><p class="ql-block"> 转经筒建筑总高42.38米,其中转经筒本身高35.81米,下筒直径12.43米,上筒直径17.6米,总重近400吨,内部装有1080部共11万册大藏经,周身饰有经文与浮雕佛像,外贴纯金箔,已载入吉尼斯纪录。</p><p class="ql-block"> 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信徒们祈福、转经的圣地,承载着深厚的宗教信仰与文化内涵,也展现了甘南地区独特的藏地人文风貌。</p><p class="ql-block"> 由于此景点不在行程规划,所以不能亲临现场感受其雄伟壮观,但在去两大寺院的途中我们欣赏到了阿万仓草原的辽阔风光,领略了甘南的自然与人文之美。</p> <p class="ql-block"> 美仁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美仁大草原位于甘肃省合作市佐盖多玛乡境内,属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草甸草原地貌,地表分布着独特的冻胀丘地貌特征,连绵的浑圆草甸形成"疙瘩草原"奇观。该草原沿合冶公路分布,是通往康多大峡谷、莲花山景区的重要通道,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草原核心景观包括延绵800米的五彩经幡隧道和原生态牧场,保留着藏族传统牧民文化。</p><p class="ql-block"> 草原平均海拔超3000米,设有游览栈道保护植被多样性,分布着珍稀植物红花绿绒蒿。当地通过草原奖补政策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措施,促进牧草生长与生态恢复。佐盖多玛乡在景区建立的"红色驿站"提供旅游咨询、应急救助等服务,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藏式建筑风格独特,色彩艳丽的经幡在风中飘扬,藏民们的笑容淳朴而真挚。在甘南可以深入藏寨,品尝酥油茶、糌粑,体验藏族同胞的生活;也可以在草原上露营,看星空璀璨,听牧歌悠扬。</p><p class="ql-block"> 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文场景,都在诠释着“圣境”的深邃与“心灵之旅”的治愈,让来到这里的人,能暂时远离喧嚣,在信仰与自然的交融中,找到内心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美仁草原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在天地间铺展延伸。连绵起伏的山丘被翠绿的草色覆盖,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波浪。</p><p class="ql-block"> 天空的云影在草甸上缓缓移动,远处的山峦叠翠,与这片草原相映成趣。草原上的输电塔静静伫立,为这片纯净的自然之景添了一丝现代气息,却丝毫未破坏它的静谧与辽阔,仿佛每一处草叶的颤动都在诉说着草原的悠然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  “圣境甘南,心灵之旅”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旅游宣传语,它蕴含着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绝美的自然风貌。</p> <p class="ql-block">  依托高原牧业资源,合作市发展美仁牦牛特色产业,推动畜牧养殖合作社规模化发展。为增加行程体验特别安排参观美仁草原奶粉工厂,工作人员讲解奶粉生产过程,介绍其功效作用。</p> <p class="ql-block">  甘南青绿的山坡环绕着藏寨,清晨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徒步其中,身心都能得到大自然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草原则是另一番景象,辽阔的草原上,牛羊如珍珠般散落,每年夏季,藏族同胞还会在草原举办盛大的赛马节,骑手们策马奔腾,展现着草原儿女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草原小居即景》</b></p><p class="ql-block"><b>绿野连天碧,云居落牧区。</b></p><p class="ql-block"><b>轻伞承微雨,闲步踏芳芜。</b></p><p class="ql-block"><b>远岫含烟翠,新庐映日朱。</b></p><p class="ql-block"><b>悠然尘外境,心自与风舒。</b></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绿意如毯,一直铺展到远处连绵的青山脚下。成群的马匹或悠闲地低头啃食青草,或带着精致的鞍具静立一旁,仿佛是草原的灵动音符。</p><p class="ql-block"> 远处,还有大片的牛羊点缀在绿毯之上,几位牧民或伫立观察,或与马匹互动,这里充满了草原特有的辽阔与生机,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只留下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交响。</p> <p class="ql-block">  途中,看不尽的绿山草地,云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连绵的山峦,山坡上的梯田层层叠叠,与茂密的林木交织成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山下的道路旁,绿色护栏整齐排列,几盏路灯矗立其间,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整个场景在朦胧雾气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卷,静谧而富有诗意,尽显山野间的清新与悠远。</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甘南颂》</b></p><p class="ql-block"> <b>青峰刺破云衣裳,翠草铺成万里床。</b></p><p class="ql-block"><b>天似穹庐蓝作帐,风如牧笛绕山梁。</b></p><p class="ql-block"><b>石崖有韵书奇景,花海无声散异香。</b></p><p class="ql-block"><b>最是甘南情未了,一川诗意入衷肠。</b></p> <p class="ql-block">  <b>晚上下榻甘南合作市绍马大酒店。</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b>夜里宿在合作市,洗漱罢便撑伞出门。雨夜的合作市,霓虹与雷鸣交织,我却独享这风雨中的漫步,华灯初上的街区,霓虹在湿漉漉的地面晕开一片斑斓。</b></p><p class="ql-block"><b> 是谁在风雨雷电里还逛得津津有味?哦,是我这个甘南的“真爱粉”。</b></p><p class="ql-block"><b> 虽已接近甘南行程之尾声,但心中的激荡却久久未平,仍在甘南的风景里沉醉,此刻方觉,心情舒畅,万事皆顺;身体康健,便是最大的福气,心态好才是最好的风景。 </b></p><p class="ql-block"><b> 行程结束,但心还没走,下次还来!</b></p><p class="ql-block"><b> 甘南,后会有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