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年),塔基原址系吴越王钱弘俶的南果园。钱弘俶舍园建塔原为镇压江潮</p><p class="ql-block">六和塔占地890平方米(约1.3亩),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p><p class="ql-block">六和塔塔高59.89米,内部塔芯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仙子等各式图案。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六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为吴越国国王钱弘俶为镇钱塘江潮而建,塔具导航作用。南宋隆兴二年(1164),高僧智昙重修,现存砖砌塔身即为南宋遗物。外部檐廊木构系清光绪二十五年(1999)杭州人朱智出资重修,塔刹为元代元统二年(1334)遗物。塔总高59.89米,为双套筒式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外观十三层。塔内须弥座上砖雕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六和塔建筑规范,基本格局及须弥座砖雕均与中国最早的建筑专业著作宋代《营造法式》(11-12世纪)相吻合,并揭示了中国佛塔的平面形式于10世纪在东南沿海一带发生了由四边形到八边形、由单筒体向双筒体结构的重大嬗变,对后代塔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塔前石牌坊为清代所建,上有乾隆帝题额“净宇江天”。</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今天我们要去游览杭州六和塔,更要看一看著名的钱塘江大桥。途中路过一座公园,花儿开的正艳,芬芳馥郁,飒是好看,原来是市民公园,环境优雅恬静,真是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乘坐地铁来到六和塔景区,六和塔雄伟壮观,在绿树掩映下格外靓丽。</p> <p class="ql-block">杭州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至今已有1055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古塔之一,见证了杭州千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净宇江天”牌坊位于六和塔正门,前临钱塘江。牌坊上放置的“净宇江天”匾额最初为清代乾隆皇帝游历六和塔时题写,今佚。现有匾额为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刘海粟先生重新题写。“净宇江天”四字既有登高望远时眼见“居宇净丽、江天一色”之意,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与通达。每到春季,牌坊上的紫藤会开出如同瀑布般的花朵,为古老的六和塔带来崭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塔内原有清代匾额七块,为乾隆皇帝所题写,现有金色匾额为七位当代书法家分别题写。</p> <p class="ql-block">走进六和塔,开启登塔进程。</p> <p class="ql-block">走进六和塔,观赏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塔:古老沧桑,老态龙钟,窄窄的过道,立陡立陡的石梯上又湿又滑,由于紧邻钱塘江边,潮湿的空气让墙壁上布满了霉斑。(那天游西湖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登上雷锋塔,很遗憾,心想这次一定不要錯过六和塔)。黝黑狭窄的楼道几乎没有扶手,每走一步都触目惊心,小心翼翼,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登上顶峰,俯瞰銭塘江大桥,飒是壮观宏伟。</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上楼是触目惊心的话,那么下楼完全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手不敢扶摸潮湿的墙壁,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生怕一脚踩空。终于来到塔外,真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奉劝老年朋友们游六和塔时千万不要忘记年龄,或者秋高气爽时去杭州可能塔内状况能有所改观。</p> <p class="ql-block">在六和塔上俯瞰钱塘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水如此浩瀚平静,可是到月满长潮期它确凶险无比,古人不得不建六和塔来镇压江潮。</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是杭州市内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8月8日;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9月26日和11月17日铁路桥、公路桥建成通车;于民国26年(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炸毁;于民国37年(1948年)5月成功修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21年入选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的杭州“十大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名单。入选理由为:钱塘江大桥是杭州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代表性建筑。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大桥,是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水平的代表作,体现当时中国现代化铁路公路桥的最高建造水平。</p><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是姐姐在塔下面拍的,距离近清晰度和美感要比我在高高的六和塔上拍的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1937年,大桥仅通车89天,被设计者亲手炸毁,满身血泪。1949年,它第四次被炸,“奇迹般”被保护,并迎来和平曙光;2025年,它88岁高龄,已超龄服役38载,依然笑看风云……它就是杭州钱塘江大桥,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大桥为双层结构设计:上层为双向两车道公路(宽9.14米),下层为单轨铁路(宽4.88米),设计时速分别达100公里和120公里。</p><p class="ql-block">材料与工艺:全钢结构采用铆接技术,桥墩基础深入岩层,抗震设计可抵御8级地震。</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大桥历史</p><p class="ql-block">建设与炸毁:1934年由茅以升主持设计建造,1937年建成通车仅89天,为阻日军南下被迫炸毁。</p><p class="ql-block">修复与重生:1948年修复通车,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缮,超原设计寿命30年仍服役。</p><p class="ql-block">抗战象征:炸桥时茅以升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誓言,成为中国抗战精神的标志性事件。</p><p class="ql-block">建桥是为了争气,炸桥是为了胜利!</p><p class="ql-block">钱塘江大桥的浴火重生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大桥的悲惨历史</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炸桥(1937年)</p><p class="ql-block">原因: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逼近杭州,南京政府下令炸毁大桥以防止日军利用其运输兵力物资。</p><p class="ql-block">细节: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实施,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通车,12月23日被炸毁,仅通车89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炸毁(1944年)</p><p class="ql-block">日军占领期间尝试修复大桥以调动物资,但中方游击队多次破坏修复工程。为避免日军利用铁路运输,盟军飞机对大桥进行局部轰炸,导致桥体无法恢复通行功能。</p><p class="ql-block">第三次炸毁(1945年)</p><p class="ql-block">日军投降前夕为延缓中国军队反攻,再次炸毁已修复的部分。战后茅以升主持修复,大桥于1948年重新通车。</p><p class="ql-block">第四次炸桥(1949年)</p><p class="ql-block">1949年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军队为阻止解放军南下追击,第四次炸毁大桥,直1954年才完全修复。</p><p class="ql-block">原因:国民党军队在杭州解放前夕企图炸毁大桥以阻止解放军南下。</p><p class="ql-block">细节:由于杭州地下党和铁路工人的干预,只炸断部分铁轨,大桥主体结构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后茅以升主持修复,大桥于1954年完全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大桥是中国命运最坎坷的跨江大桥,1937年建成通车后仅89天就被炸毁。但它是抗战精神的象征,炸桥时茅以升就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成为中国抗战精神的标志性事件。建桥是为了争气,炸桥是为了胜利!钱塘江大桥浴火重生的背后茅以升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困苦。亲手炸毁自己精心设计的桥梁,茅以升称如同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p><p class="ql-block">钱塘江大桥是杭州的钢铁脊梁,是一座象征民族自强的历史丰碑。</p> <p class="ql-block">在塔上看我们来时的路,被掩没在绿色华盖下。</p> <p class="ql-block">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和塔融合了吴越、南宋、清等多朝营造技艺,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杭州历史的重要实物。其“六和听涛”景观亦为西湖十景之一,登塔可俯瞰钱塘江潮。</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春雨旺旺的,眼看要下雨了,来不及到六和听涛去观赏钱塘江江景,急急忙忙坐上公交车去西湖买著名糕点,顺便品尝杭州美食。</p><p class="ql-block">雨越下越大,刚好我们都带了雨具,不然下车瞬间就会淋湿。</p> <p class="ql-block">据说晴西湖不如雾西湖,雾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今天坐在车上终于观赏到雨中西湖美景,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这场雨下的真是正正好好啊!让我们观赏到雨中西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雨西湖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吃过中饭,雨终于停了,坐车来到市里,趁机游览浙江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太空俯视,可以看到一颗蓝色的星球;海洋与蜿蜒相接的大陆美景交辉,飘忽变幻的自云环绕其上。我们禁不住赞叹这个宇宙间最美丽的天体,她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地球不仅美丽,而且充满着生命和智慧。虽然科学家在浩渺的宇宙中努力寻找地外生命,但在我们今天的经验范围里,地球是唯—一颗生机盎然的星球。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与家园,生命则是</p><p class="ql-block">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它们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包括一次次生命的爆发与灭绝,才演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将讲述一个关于地球生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恐龙在幼年时期生长得很快,成年后长得就慢了一些,但是一直到死,它们从未停止过生长。恐龙生长的快慢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是否充足。据估计,成年肉食类恐龙如霸王龙的年龄从20—50多岁不等。成年小型肉食</p><p class="ql-block">类恐龙的寿命大约从3岁到10岁不等。巨型蜥脚类恐龙的寿命大约是50岁,有的甚至超过100岁。</p> <p class="ql-block">禄丰龙</p><p class="ql-block">禄丰龙是由中国科学家描述并命名的第一只恐龙,也是中国最早装架展出的恐龙。禄丰龙因产自云南禄丰而命名,为一种原蜥脚类恐龙。</p><p class="ql-block">毛氏峨眉龙</p><p class="ql-block">毛氏峨眉龙是四川省井研县晚侏罗世地层中发</p><p class="ql-block">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主要生活在内陆湖泊的</p><p class="ql-block">边缘,其牙齿粗大,脖子长,以植物为食,喜群体生活。</p> <p class="ql-block">杭州之行感慨万千。登上有着1055年历史的六和塔,观赏浩瀚的钱塘江,江上耸立着宏伟的钱塘江大桥,竟然有88岁高龄,超期服役38年仍威严耸立笑傲风云。她是我国第一个公费留美学者茅以升归国建造的第一座自行设计的公路铁路两用桥,那是国家最积贫积弱的一九三四年,桥梁设计者在凶险无比的钱塘江上费劲心血建造的桥梁,在当时是何等的艰辛困苦。尽管如此为了抗战茅以升又亲手炸毁了他的一腔热血。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远比钱塘江大潮要精彩分呈。以往我只知道茅以升是桥梁专家,他建造了钱塘江大桥,但并不知道大桥背后竟有这么多的悲惨故事。</p><p class="ql-block">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心情无比沉重。</p><p class="ql-block">牢记历史,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在中国重演,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p> <p class="ql-block">2025年四月二十三号早,告别美丽的杭州,向苏州进军!</p><p class="ql-block">杭州再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