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昌长</p><p class="ql-block"> “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影片《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手持报话机向志愿军总部喊话,随后,他怒目圆睁,怀抱炸药包,纵身跃入敌阵,顿时“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当年,多少国人被这一银幕画面感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可谁知,王成的人物原型就是我军“特级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杨根思所属的部队第九兵团20军,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集团军。该集团军的前身就是以闽东红军战士为主体的“江南抗日游击纵队”和稍后改编的新四军第六团,也就是闽东人简称的“老六团”。</p><p class="ql-block"> 当年,毛泽东主席曾赞扬这支部队:“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英雄儿女》所反映的朝鲜小高岭战役,王成(杨根思)怀抱10公斤炸药包,拉响导火索,毅然决然冲向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就体现了伟人评价这支部队是多么的精准!</p><p class="ql-block"> 像类似这样的英雄壮举又岂止一两桩?!</p><p class="ql-block"> 闽东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红色耶稣”凌福顺,为掩护战友突围,把敌人引向自己,最后受伤被俘。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肯说出党的秘密,最后被敌人钉在十字架上施以凌迟酷刑。死前他高声呐喊:“我凌福顺会绝代,但是革命永远不会绝代。”壮哉!伟哉!闽东人民的好儿子凌福顺,临终前还不忘迸发铁心向党的豪迈!</p><p class="ql-block"> 同处闽东革命低潮时期的“孤胆英雄”詹如柏,同样是闽东人民的骄傲!当年,遭叛徒出卖被白匪所捕,敌人妄想在他那里挖出我党的组织秘密,结果没从他嘴里撬出半个子儿消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敌人恼羞成怒,将他处以剐刑。闽东人民的好儿子詹如柏就这样视死如归,慷慨就义!</p><p class="ql-block"> 淮海战役,“畲族雄鹰”蓝阿嫩在那场战役中壮烈牺牲。这位闽东畲族人民的好儿子,先后经历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了血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等诸多战斗;1948年牺牲时,他是华东野战军一纵一师一团的副团长,堪称英勇善战之模范。</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块超重的土地,历史当年在这里曾发出惊悸!</p><p class="ql-block"> 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等革命家,以及非闽东籍的老一辈革命家邓子恢、叶飞、曾志等,当年是怎样在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下坚持革命斗争,带领闽东人们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兰田暴动”“甘棠暴动”“霍童暴动”,他们为建设闽东苏区“五百里红色政权”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后的八年北上抗战,闽东红军同样英勇奋战、所向无敌,韦岗伏击日寇,击毙敌土井少佐,组织“江南抗日游击纵队”,深入敌后夜袭浒墅关全歼日伪,改编成新四军向西转移,挺进江苏常熟,驰骋阳澄湖上播撒芦荡火种,让“沙家浜”的老百姓重沐天光!</p><p class="ql-block"> 啊,火烧虹桥、黄桥决战、车桥决战,无不闪烁闽东将士的光芒,最是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所有战役都彰显了闽东儿女英勇无畏的铁血本色!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陈挺、黄烽等一批共和国少将,当年也着实让闽东人民扬眉吐气,倍感荣光!</p><p class="ql-block"> 啊,会师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参与中原战场,华东战场的大绝唱。最为写意的是,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长征路上,闽东的英杰们也是同样铁肩担道义,热血铸长城!壮哉!闽东勇士!伟哉!闽东儿郎!</p><p class="ql-block"> 90年风狂雨骤,90年地覆天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献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纪念闽东苏区创建9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当年“勇士辉煌化金星”的壮烈画卷,心中总是豪情满怀,心潮激荡,并油然勃发一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