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仙境

老李成蹊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川南明珠泸县玉蟾山风景区。这是玉蟾仙境大牌坊下。“玉蟾仙境”四个字是由四川徐悲鸿、张大千研究院院长屈义林所书。</p> <p class="ql-block">  玉蟾山 ,曾是川南佛教名山,被张爱萍将军誉为“川南明珠”。这是景区大门,我们一路边走边拍。</p> 玉蟾山以独特的蟾文化资源为特征,以良好的森林植被为背景,现在玉蟾山风景区已然是国家级旅游景区。 <p class="ql-block">  玉蟾山现存400余尊明代摩崖石刻,大者盈丈,小不满尺,线条流畅,神态逼真。其中"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悟道图"、"刘海戏蟾"、"十八罗汉飘海"等,雕工精细,技艺娴熟,堪称艺术精品。</p> 景区内有五代徐铉书"第一名山"。 <p class="ql-block">  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代表作《流民图》浮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瞻仰者油然而生奋发图强的爱国热情。在这幅长卷上,按真人比例的百名伤亡苦难同胞,无声的“牵衣顿足拦道哭”的行列,展示了日本侵略军铁蹄下哀鸿遍野、尸骨横陈的人间惨象,表现我各阶层人民渴望生存与和平及民族独立之愿望。画作在中国北平和苏联展出时引起了中国和世界的轰动,揭露了日寇和世界法西斯的罪行,唤起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觉醒,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 《流民图》浮雕,一个全国迄今规模最大的现代人物群像浮雕,高3米,横长40余米,人物100余。它,展示着八年抗战中沦陷区同胞的血和泪! 泸县籍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蒋兆和先生石刻雕像,高3.2米,宽1.7米,厚1.35米,头像清矍,手夹香烟。 <p class="ql-block">  路两旁石头似蟾蜍,因山形、山石状似蟾蜍而得名。玉蟾山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p> <p class="ql-block">  宋代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字山谷)醉留“玉蟾”。相传,山上圆通寺老主持久仰黄庭坚大名,将他迎入寺内,请题赠墨宝。黄公即兴挥毫题写“玉蟾”两个大字。由于黄庭坚醉笔所书,竟将“玉”字的一点写在了上面,留下“醉书玉蟾”一说。后来,寺僧便将“玉蟾”二字镌刻于峭壁之上,并把圆通寺更名为“玉蟾寺”。</p> 先见路边塔林。这是从唐代到清朝山上寺庙中历代住持和尚的埋骨处。塔身已遍布青苔,浓缩着怎样的一段段春来秋去的光阴故事。 玉蟾山以山幽石奇取胜,气象万千,林木苍秀直逼峨嵋。“飞来石”等石刻题记,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造像古朴典雅,线条流畅,雕刻细腻,比例匀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山上松、杉等古树参天,茶、桐、桃、李、犁遍野,据不完全统计,玉蟾山境内有树木240余种,珍惜树种有银杏、桢楠、红豆、水杉、苍劲挺拔的美国湿地松、火炬松;叶似马褂白鹅掌揪等,而今的玉蟾山,纵横数十里,一片苍翠。 主要景区有龙脑桥、古玉蟾关、弥陀寺、龙盘寺、白云寺、金宝山古墓群等。 主峰金鳌峰峭壁之上,镌刻有千手观音、六臂观音、莲台观音等400多尊明代摩岩造像,大者丈余,小不盈尺。 其中“九龙浴太子”、“悟道图”、“刘海戏蟾”、“十八罗汉飘海”等,雕工精细。 这是著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是明代的石刻,明代石刻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保存的较好的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 讲经说法图,悟道图,构图别致,耐人寻味。 玉蟾山主要是表现佛教文化,但也有道、儒文化。 这是道教文化。 这是儒家孔子像。 从这个视角拍摄摩崖石刻,是不是很有趣? 观音和罗汉。 往里面前行,巨大高耸的岩石上,还有一幅建文帝像,出乎意料。 明代杨慎书"金鳌峰"也是珍品。 罗汉堂里各显神通。 长长的石梯映入眼帘。石阶的两旁是川南常见的绿色树木,郁郁葱葱的。登最高处,玉蟾阁。 石阶上满是斑驳的光影,看着满目青翠,听着鸟儿轻快地歌唱,浮躁的心慢慢地沉静下来。 登金鳌阁,一览众山小。 金鳌阁造型别致。 祥龙附柱。曾经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淘洗,逐步褪色,终究成为历史的陈迹。玉蟾山,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游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