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五点,我打开央视新闻,直播画面里,国旗护卫队正踏着晨光走向升旗台。金色的旗杆顶端在朝阳下闪着微光,仿佛承接了第一缕东方的希望。“日出东方”,四个字静静浮现在屏幕下方,像一句温柔的誓言。我站在窗前,随着电视里的国歌轻声哼唱,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七十六年的风雨兼程,都凝聚在这面缓缓升起的旗帜里。</p> <p class="ql-block">路过广场时,有人举着一面红旗,有人戴着印有天安门图案的帽子,神情肃穆。我驻足片刻,忽然明白,庄严不只属于盛典,也藏在普通人对这片土地的敬意里。这城市每天都在奔跑,而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愿意慢下来,向脚下这片土地致以最深的敬礼。</p> <p class="ql-block">今早特意起了个大早,带孩子去广场看升旗。天空湛蓝,红旗在风中展开,五颗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孩子们手中攥着彩色气球,地上还留着昨夜庆典散落的纸屑,像一场未醒的梦。他仰头问我:“妈妈,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开心?”我搂住他:“因为今天,是我们共同的母亲的生日啊。”</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窗台,我便不自觉地翻开了手机相册,那张国庆庆典的照片又一次映入眼帘。红色的渐变如朝霞铺满天际,天安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远处的长城蜿蜒如龙,而那枚直冲云霄的火箭,仿佛正把一个民族的梦想推向苍穹。我站在阳台上,望着城市渐渐苏醒,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踏实感——这山河无恙的每一天,都是祖国给我们的最好礼物。</p> <p class="ql-block">楼下早餐铺的老板娘照例挂起了那面小小的国旗,红底黄星在晨风里轻轻摆动。她笑着说:“每年国庆,我都觉得这星星格外亮。”我点点头,忽然想起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唱《歌唱祖国》时,那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曾让我眼眶发热。如今,那面旗帜不再只是课本上的图案,它飘在街角、飘在心上,像一位沉默却始终守护的母亲,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p> <p class="ql-block">午后去了城郊的一座古建筑群,屋檐翘起,红墙金饰,在秋阳下熠熠生辉。今天是开放日,许多家庭带着孩子来参观,孩子们举着气球,笑声在庭院里回荡。一位老人坐在廊下,静静望着屋脊上飘动的彩球,喃喃道:“这盛世,像不像我们年轻时梦见的?”我没说话,只是拍下这一刻——蓝天、古建、笑脸,还有那随风轻舞的气球,像极了祖国七十六载岁月里,无数个平凡却闪光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书桌上,我摆了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画着长城、天安门和一枚腾空的火箭,中间是大大的“76”。孩子说:“这是中国的生日蛋糕吧?”我笑着点头。白鸽从画中飞出,牡丹在底部绽放,而那句“我爱你中国 亲爱的母亲”,被他用歪歪扭扭的字迹抄在了最上方。原来,爱从来不需要宏大叙事,它就藏在孩子纯真的笔触里,藏在每一个愿意为祖国写一句祝福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我驾车回家,城市灯火如河。道路两旁的国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车灯划出流动的光带。广播里正播放着青年志愿者的采访,一个女孩说:“愿以吾辈之青春,守这盛世之中华。”这句话像一颗星,落进我心里。车窗外,霓虹与红旗交相辉映,我忽然觉得,所谓盛世,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图,而是此刻——每一个平凡人默默守护的灯火,都是祖国最温暖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晚上和朋友视频,他正在高铁上,窗外飞速掠过的山河被灯光勾勒成诗。他指着屏幕说:“你看,这不就是‘国’字里的长城和火箭吗?”我一愣,随即笑了。七十六年,我们从泥泞中走来,把铁路铺进雪山,把火箭送上星空。那个曾经积贫积弱的国家,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奔跑。而我们,恰好生在了能亲眼见证奇迹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睡前翻到一张电子海报,橙黄的背景如晚霞燃烧,巨大的“76”矗立其上,天安门剪影静默如初。中央“礼赞祖国”四字遒劲有力,像一声穿越时空的呐喊。我默默截图,发到了朋友圈,配文只有一句:“生于斯,长于斯,幸甚至哉。”七十六年,不是终点,而是一段壮阔旅程的注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旅程中,最微小也最坚定的光。</p> <p class="ql-block">周末带孩子去公园,他指着一面飘扬的国旗问我:“爸爸,为什么星星是黄的?”我蹲下来说:“因为它们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们的家。”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指着远处的传统建筑说:“那房子好像书里的宫殿。”我笑了。目光所至,皆是华夏;脚下所踏,尽为热土。五星闪耀,不只是信仰,更是我们每天醒来,都能安心呼吸的底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