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世上本无常照月 天边尚有再来春</b></p><p class="ql-block"> 1999年正月,我和妻子雅琴已做好了春播前的计划。尽管她不同意我上山,但心里觉得不参与于心不忍,何况她从小就在乡下农村家庭长大,农活家务无所不通,尤其是对菜园子管理格外娴熟。</p><p class="ql-block"> 我们计划除了播种时令蔬菜,主要以小麦、玉米、杂粮、油菜解决吃油吃饭问题,保证后勤供应,生活无忧。不仅自己可以安心,且可让人们乐而忘返。所以说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面对新开垦的沃土,依然保留着纯天然的质地,是当下罕见的一片净土。因此我们商定无论如何必须保护原生态的特质。尽量寻求先辈保留下来的优秀种子,开辟一片原生态的田园风光。禁用农药、化肥、转基因种子。</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世界最古老最文明的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基和传统文化的基因。我虽然管不了门外之事,但在自己的家里总得留个血统之窗。何况高岭凹这个闻名远近的后山现在方圆十里没有人烟,相对封闭,有着天然屏障的隔离,庄稼蔬菜的花粉不受外界干扰,甚至不受传染病菌侵犯,犹如小小独立王国。有利于健康地保留回归自然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回归自然,是自古以来各个阶层的人们常常挂在口头上的时尚语言。什么叫做回归自然?为什么要回归?怎么样去回归?如此诸多问题不是回到大自然之中那么简单,那么轻薄,那么滑稽。</p><p class="ql-block"> 就我个人理解就是因为脱离了或者叫丢失了本来原真性的物质精神状态,身心皆受创伤,所以需要回到原来固有的自然情状方可聊以自慰,理疗治愈。</p><p class="ql-block">那么自然又是什么呢?就是天地人共同守恒、遵循、融合的生存规律,共同的规律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换言之就是合乎太阳、地球自然的运行规律,人与天地规律相融合以求生存的大规矩就叫大道。人要遵循大道,就有了对道的认知。老子的《道德经》就是要教育人的行为规范合乎情理,合乎逻辑,天人合一,和谐共处,方可“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p class="ql-block"> 回归,不仅仅是身在自然之中,旨在精神灵魂走进自然,安之若素,处之泰然,随遇而安,近乎人性之本真正源。尽情享受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属于自己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正月惊蛰无硬地,二月惊蛰地不开。</p><p class="ql-block"> 1999己卯兔年正月十九惊蛰。大地复苏,农家备耕。我们也准备好了各种种子。尤其是种蔬菜讲究较多,农村人习惯直播,城里菜园子的农民为了提前上市,提前在温室育苗,有成活率高,发育快,结果早的绝对优势。因而妻子雅琴两手准备,提前和她的菜园高手姑表兄弟陈自强商定给山上准备培育菜苗。如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灰白菜(若有误请明确)、红薯等。另外根据节令直播,如土豆、豆角、南瓜、菠菜等等。这样一来,万无一失。</p><p class="ql-block"> 播种前的施肥问题也尤为重要,由于居于荒山缺乏农家肥,所以我们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山里有多年蓄积的荒草落叶,天然自成无污染的有机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p><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雅琴带领着她的娘家兄弟们三天左右就下好种子。后山里的旱地菜园子颇有特色,为荒僻旷野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为野生家族引进了一批似曾相识的姐妹。野性与理性同住,粗犷与温柔共处。妩媚与端庄并茂,自由与竞争融合。第一次开辟了荒山野岭旱地菜园;第一次做着纯天然传统蔬菜的梦;第一次感受先贤隐居于野的神韵。</p><p class="ql-block"> 我神凝般地贯注着眼前荒山中镶嵌着那片新垦的土地,思绪像蓝天下飘荡的云:</p><p class="ql-block"><b>陌路弯弯衔远山,层层梯田步云端。</b></p><p class="ql-block"><b>白云飘飘大雁归,布谷声声播丰年。</b></p><p class="ql-block"><b>大山菜园添异彩,重温先祖耕读篇。</b></p><p class="ql-block"><b>遥想古圣居何处,岂羡京城不夜天。</b></p><p class="ql-block"> 春播大忙季节,我们住在新窑洞里,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最早看到太阳从东边的山后腾升的人,站在院子里似乎伸出左臂就可以把太阳从山峰中提溜出来那样不费吹灰之力。住在万山丛中的人观日出彻底颠覆了太阳从地平面升起的概念。群峰纵横,犬牙交错。万山红遍,霞光喷薄。仿佛给远近高低不同的山峰镶嵌了一圈圈光亮的宝石,与蔚蓝的天际交融,画出了美轮美奂的“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的大山日出图。我们天天迎着朝阳,披着霞光,走进田园。</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一只手扬着鞭,一只手扶着犁,一边吆喝着老黄牛四平八稳地耕地前行。一个人提一筐切好的土豆种子,走一步点一棵用脚踩一下。一个人胸前挎着装满土肥的背箩,走一步抛一把,刚刚好抛到种子上面。一头老黄牛与三个人默契协调的春播图,荡漾在蓝天白云下的大山皱褶之中,分外妖娆,风光旖旎。</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种站在画外的冲动,情不自禁,跃跃欲试。试着试着不知不觉地就走进了天然风景,竟然融入其中不可自拔。</p><p class="ql-block"> 只有住在大山里的人才能看到太阳从东山到西山抛物线的运行轨迹。东山升起,西山落下,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仿佛也有一种疲惫不堪的沦落之感,却总是匆匆忙忙,无怨无悔,无声无息地躲到西山的背后。但就在落山的那一刻,又烧红了天空中游荡的闲云,醉翻了迤逦缠绵的大山。虽然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竟有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鸭两两归”一幅幅凄美壮丽暮归图的无穷魅力,无限留恋。</p><p class="ql-block"> 我们戴着沉沉暮霭走进了烛光摇曳的土窑洞,平展展地躺在地气浓郁的土炕上,似乎从来没有感受过彻底放松了全身经络的那种逸畅的惬意。我数着窗外窃窥的星星,抱着希望,陪着酣眠进入了梦乡的世界,迎接黑暗中的黎明。</p><p class="ql-block"> 面对承包的荒山之梦想,不少朋友都问我是为了什么?我也反复问过自己,当然不在于解决衣食无忧;不在于悲叹世态炎凉;不在于重拾荒凉残缺之美。而在于维护涵养自然风水之灵气;构建敦厚个人风水精神之家园;弘扬先祖仁爱大德文明之窗口。朦朦胧胧,大抵如是。令人费解,让我忘情。</p><p class="ql-block"> 既然如此,基本思路、规划方向初定如是:坚持保护生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荒山,乔灌结合以优质生态林为主全部绿化,美化环境,实现生态文明;荒地,连片治理,保持水土,开发机耕梯田,创建现代化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最终实现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既然如此,在我上山的第一个春天春播的同时,我买了30000株两年生的油松树苗,少量国槐,联系了造林专业队上山植树。负责人叫保元,城北垣东敖村人,认真负责,干练直爽。他带领的由农民组成的20余人专业队,应该是业务熟练,尤以荒山造林颇有经验。</p><p class="ql-block"> 我首先观察着他们把三万株油松苗拉上山后作何处理?没等我问,保元就给我说:“树苗全部拉来了,估计十天半月才能栽完,找个阴凉处先假植起来,浇浇水。一天能栽多少就出多少,不能让小苗脱水,要保证成活率。”他这么一说,我很高兴,知道是个行家。</p><p class="ql-block"> 我领着他们按照适地适树的总体规划开始了第一次大面积荒山造林。</p><p class="ql-block">说实话,荒山造林曾是我的业务,几乎走遍了全县荒山造林每个战场,每个角落,不仅仅只是检查工作,也常常参加劳动,因此适地适树,科学栽植,以及提高成活率的关键要诀在我的眼皮底下方可显现真伪。</p><p class="ql-block"> 保元当着我面给大家分组分工分配任务时严厉讲道:“这位就是郑中午局长,大家都听说过他的名字,他也是林业行家。虽说后山条件差,困难大,但必须认真栽好,等到半年后,根据验收各组栽植的成活率兑现奖罚。”我听了保元的简短安排心悦诚服,非常放心。</p><p class="ql-block"> 幼小苗木栽植虽然无须挖大坑,浇水,较省力气,但比较烦琐,需要拉泥浆,双手轻拿轻放,把苗子坐好,按压实在,拍好育林坑,野草遮阳,似乎像抚育呵护幼儿那样精心……</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我天天跟着他们同出同归,一起栽植。房前屋后,由近及远,第一次第一批的春季造林任务如愿完成,心安理得。尤其是保元的专业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粮食蔬菜春播计划全部落地。春天的希望飘荡在满山遍野的桃红柳绿之中,芬芳在春风得意的田间地头。在我的视野里开始婀娜多姿地幻化……</p><p class="ql-block"><b>春风吹,春意浓。</b></p><p class="ql-block"><b>春归燕复来,春情暗涌动。</b></p><p class="ql-block"><b>春耕黄牛遍地犁,</b></p><p class="ql-block"><b>春光催我快下种。</b></p><p class="ql-block"><b>春日暖,春潮涌。</b></p><p class="ql-block"><b>春雨贵如油,春辉沁我心。</b></p><p class="ql-block"><b>春到后山开新篇,</b></p><p class="ql-block"><b>春逢知音展尊容。</b></p><p class="ql-block"><b>春景靓,春和明。</b></p><p class="ql-block"><b>春色弄五谷,春山绿植萌。</b></p><p class="ql-block"><b>春花纷至迎希望,</b></p><p class="ql-block"><b>春歌一路伴我行。</b></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郑中午,男,1945年5月出生。乡宁县昌宁镇人。中共党员,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大专学历。先后任乡宁县发电厂运行值长;工业局,交通局干事;林业局副局长;乡宁县,洪洞县公安局长党委书记;临汾市公安局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乡宁县昌宁镇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