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过午雨霁云霰时,我们沿着玄武门斑驳的砖墙行走。指尖抚过城砖上深浅不一的刻痕,恍惚触到六百年前某个无名匠人的体温。他或许不知道,自己烧制的大青砖会成为大明王朝的脊梁,更不会想到,那些随手刻下的“张”“王”二字,会在时光里长成不朽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的波光漫过台城柳的倒影,将明城墙的倒影揉成一片流动的青铜。游船划开的水纹里,我望见南朝梁武帝在此检阅水师的旌旗,隋军焚毁台城时腾起的浓烟,以及太平军将领林凤祥在城墙下挥动的战刀。历史在这里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砖缝里渗出的晨露,是柳枝间穿梭的旧时风。</p> <p class="ql-block">漫步环湖路,樱洲的杨柳细长的枝条泛起略显苍凉的残色。穿汉服的妍妆姑娘在杨柳树下拍照,发间步摇与手机屏幕同时闪烁。远处老年合唱团正排练舞蹈节目,吴侬软语的伴唱歌声撞上城墙回音,竟生出几分穿越时空的荒诞感。梁洲金色的银杏叶间或飘零而下时,我仿佛听见两个老人争论着:当年朱元璋在此操练水师,船桨搅动的究竟是玄武湖水,还是六朝金粉?</p> <p class="ql-block">登上和平门城楼,稍西斜的阳光正为鸡鸣寺的飞檐镀金。脚下是川流不息的电动车,远处紫峰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云霞。明城墙在此处突然收束,像一位老将军垂下的手臂,将玄武湖揽在怀中。护城河依然流淌着,只是当年抵御外敌的深壑,如今成了情侣们依偎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时,女儿下单的网约车来了,我们开始返程。回望银灰色天幕下巍峨的古城墙,仿佛看到太平天国守城时,缺粮的士兵用城墙砖缝里的青苔充饥情形。我喝了一口爱人递送过来我们自带的白开水,甘甜里竟然泛起了淡淡的咸味——或许那是六百年前某个雨夜,守城士兵眼角滑落的汗与泪和了进来。</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在暮色里犹如写真的水墨丹青,画影里明城墙的轮廓被勾勒成银灰色的剪影。游人渐渐散去,唯有藏匿于城砖缝隙里的小昆虫仍在浅吟低唱。它们唱着南朝的宫商角徵羽,唱着大明的《破阵乐》,也唱着民国学堂里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我忽然明白,这座城与这汪湖水,原是千年不散的知己,一个用砖石书写沧桑,一个以碧波收藏故事。</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零星的霓虹灯开始点亮现代南京。我身上穿着刚从城墙上商家买的短袖文化衫,上面刷印的这段古墙城景色图案和“南京”二字还泛着墨香。灯光里城墙那蜿蜒的身躯依然高大伟岸,臂弯里还似仍裹挟着朱家王朝最温柔的暴政。六百年过去,大明的风骨依然在砖缝里生长,在湖水中荡漾,在每一个凝视它们的瞳孔里,复活成永恒的春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