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复旦,溯源百廿光华

老崔(拒私微)

<p class="ql-block">今年是复旦大学120年庆典年,由曾在复旦研博毕业,工作数年的路德同学发起,一群老同学于9.28相聚复旦。他为我们办好了预约登记,并筹划了校园的参观路线,研学复旦这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文化传承之路。</p> <p class="ql-block">相约9.30在18号地铁站2号出站口集合,步行350米到了复旦大学本部正门刷身份证进入。(需提前预约)</p> <p class="ql-block">由毛主席题字的"复旦大学"正门(邯郸校区)</p><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的校名源自《尚书大传,虞夏传》的《卿云歌》诗句:“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句话寓意光明与希望不断延续,象征着学术的光芒代代相传,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大草坪前毛主席塑像与其他地方挥手像不同,他双手背立拿着帽子,目光深远注视着前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着季博,沿着校内林荫道路,向西依次打卡复旦源老建筑群和名人先贤雕塑。复旦源就在相辉堂草坪周围的一片建筑,那里藏着复旦的"根”一一是老校长李登辉当年请耶鲁同学做的最初规划,现在成为邯郸校区的发源地。 </p><p class="ql-block">复旦源是1922年李登辉老校长筹资建设的江湾校址所在地,被誉为复旦精神的溯源地。2023年入选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同年启动活化焕新工程。 ‌在120周年今年五月,向社会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雕像:(1891-1977),浙江义乌人。</p><p class="ql-block">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杰出的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译本。</p><p class="ql-block">他是新中国诞生后由毛主席亲自任命的复旦大学首任校长。也是复旦在位时间最长的校长,达25年。'</p> <p class="ql-block">燕园:原为私人别墅。之前的主人先后为王姓与谢姓富商,1935复旦购得产权后,李登辉校长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定名“燕园”。</p><p class="ql-block">燕园以江南园林风格闻名。</p> <p class="ql-block">燕园内的世纪钟:由学生于1999年敬铸(仿复旦第一钟,现阵列于校博物馆,成镇馆之宝),悬挂于燕园内,钟身刻有“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等字样。2010年曾为玉树地震鸣响,现为校园重要文化符号。 ‌</p> <p class="ql-block">燕园内民主广场纪念石:抗战后复旦自重庆北碚返沪复校后,燕园内的小红楼改为新闻馆所在地。复旦进步学生每次举行游行,便是从燕园前的草坪集合出发,此后这里有了民主广场的别称。</p> <p class="ql-block">老校门,在燕园西侧,建于1922年,毁于日寇炮火,在百年校庆时重新建立的复旦老校门,让人瞬间穿越回民国年代,这不仅是时光的追溯,更是复旦精神守望的起点。老校门上的校名由于佑任题字,苍劲有力魏体。</p> <p class="ql-block">老校门背面题字:敬业乐群</p> <p class="ql-block">大门中央校徽标誌图</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校友馆,前身为1922年</p><p class="ql-block">落成的“奕住堂”,是展示校友工作与校友成就、促进校友交流与合作、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复旦公学(时间紧没参观,图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敲响声援五四运动第一钟(图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这一排仿古中式建筑是复旦最早建筑之一,现成展馆的馆所。</p> <p class="ql-block">相伯堂</p> <p class="ql-block">复旦之父马相伯。字志德(1840~1939),祖籍江苏丹阳,出生于基督宗教家庭,懂七国文字。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早年投身外交与洋务,后深感救国根本在于教育。1903年,年逾花甲的他毅然捐献田产三千亩及大量现金,创办震旦学院。后因外籍教士干预校政,他率众退出另创”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寓意“复兴中华”,蔡元培,于佑仁,邵力子等都是他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复旦公学与早于它九年建立的南洋公学(交大前身)不同,南洋公学由盛宣怀倡办清政府出资的官办大学。马相伯为办复旦公学耗尽家财,募捐集资,本人清贫一生。他还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为教育救国弹精竭虑,至死不渝。他百年人生,留下了一所享誉中外的大学和一个高山仰止的伟大身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校长李登辉简介:(1873~1947)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1913年~1936年),福建同安人,出生于荷属爪哇岛(今印尼),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曾对自己的学生蔡元培说:</p><p class="ql-block">“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p><p class="ql-block">他为复旦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多学有所成,其中担任大学校长的至少有二十六人,这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极为罕见,他被世人誉为“人伦师表”,为维持和发展复旦大学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相辉堂:原名登辉堂:1985年,为纪念马相伯和李登辉两位老校长,改名为相辉堂。白墙黑瓦、缀以红窗的大礼堂见证了世纪风云变幻、复旦的百年光华。相辉堂名字由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写。</p> <p class="ql-block">相辉堂前大草坪</p> <p class="ql-block">马相伯,李登辉二位老校长雕像。</p> <p class="ql-block">子彬院,也称小白宫,百年欧式建筑。由留美博士郭仼远付校长负责筹备心理学院、并向其堂叔郭子彬募款5万元,建造心理学大楼,于1925年落成。</p><p class="ql-block">1952年,从各大学数学人才併入调整成立的数学系和后来数学研究所,入住于子彬院长达50年。数学专业成为复旦一个强项的学科,一批优秀数学家从这里成名,至2005年数学院迁址新建光华楼东楼。子彬院是数学大师荟萃,群英辈出的摇篮,彰显着一个世纪复旦的光辉历史的缩影。 也许子彬院与我们有缘,我们参观九人中,有三位的女婿侄甥毕业于数学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国心理学开拓者,子彬院建立的创导者郭任远先生。(照片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郭任远教授通过其叔父郭子彬募捐5万元,督建完成心理学院大楼。为纪念郭子彬的贡献,校方将其命名为“子彬院”。郭子彬先生是潮州帮商人首富,曾多次资助复旦,包括早期捐资10万大洋协助马相伯校长建校。(照片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数学家苏步青校长的塑像,佇立在子彬院草坪前。</p> <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复旦大学数学系78级(7818)校友在子彬院前草坪东南角敬献了一尊名为“7818无穷大”的数学符号铜质雕塑,作为献母校的礼物‌。该雕塑与苏步青铜像共同成为子彬院的文化地标,象征数学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日本研究中心”楼是后来建的,春天这里是最美的赏樱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理科图书馆:前身是由戊午级学生集资购置图书,建立的戊午阅览室,堪称复旦最早图书馆,藏书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逸夫楼</p> <p class="ql-block">逸夫科技楼</p> <p class="ql-block">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校训墙:子彬楼边侧,一排9.78米岩墙从右至左刻着李登辉校长定下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取自论语,子张)。</p> <p class="ql-block">光华楼建于2005年,高达142米,文理双子塔高耸入云,是中国最高的教学楼,也是复旦的新标誌建筑。</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搭起风雨伞,准备迎国庆的"百团大战"社团活动。</p> <p class="ql-block">光草:光华楼前的大草坪(此图选自复旦网)</p> <p class="ql-block">第四教学楼前: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雕塑。</p> <p class="ql-block">驴背诗思的典故可追溯至晚唐宰相郑綮,据《北梦琐言》记载,当被问及新诗创作时,他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p><p class="ql-block">强调诗思需在清苦险绝的逆境中激发。</p> <p class="ql-block">科学楼南侧的日晷:用日晷记录复旦“十二时辰”,日晷位于复旦本部的中轴线上哦!</p> <p class="ql-block">恒隆物理楼</p> <p class="ql-block">任重书院</p> <p class="ql-block">第三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季博在第三教学楼留影,他和儿子同是复旦校友。</p> <p class="ql-block">有三十年历史的学生超市:学生自己管理经营,勤工俭学的超市。</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太专注的故事:母亲送进来粽子和糖,他竟把粽子醮着墨汁吃,待母亲来收拾碗碟时才发现他口边全是黑汁,他还说很甜。真是信仰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原陈望道旧居:</p><p class="ql-block">该建筑于2014年入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修缮后的陈望道旧居成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作为复旦大学校史馆专题馆,长设“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主题教育展。展示馆建筑面积322平方米,不需预约。</p> <p class="ql-block">曦园:以亭台楼阁和绿植为特色,有小桥锦鲤池、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新闻学院前身是新闻系,从校西南处移此新大楼。七十年代我曾经学习新闻写作采编的启蒙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歺的卿云宾馆</p> <p class="ql-block">宾馆大堂</p> <p class="ql-block">我们包房志德轩,正是马相伯校长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卿云食府菜品预定新做,不按一桌价,每歺者150元,几人也可定。吃的滿意,每人索要了订歺名片:正大管理发展中心卿云宾馆。</p> <p class="ql-block">校正门对面的中文系大楼</p> <p class="ql-block">离邯郸本部3公里多的江湾校区是复旦大学“一体两翼”校区总体布局“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温已超34度,预报有大雨,我们这群奔八年纪的老人,来不及去参观江湾校区了。我采用复旦网上图片介绍,让大家继续云游吧。</p><p class="ql-block">新校区占地1600亩。2003年12月30日开建。校区建筑是新古典浪漫主义的优雅与现代气息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恢弘大气的廖凯原法学楼</p> <p class="ql-block">法学楼弧形侧面很美,融汇了欧州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物理楼</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波光粼粼月湖畔,欧式典雅庄重的李兆基图书馆,获评最美十大校园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近影</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内部</p> <p class="ql-block">江湾校区一号门北侧,一河二端的日湖和月湖,是校区一横二纵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知道邯郸老校区,其实江湾校区才是低调中的“天才聚集地”,集科研设计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最现代美丽校院。</p><p class="ql-block">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类</p><p class="ql-block">脑智能、国家实验室等高端研究平台的大本营,江湾校区兼具未来感与设计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科技森林系高校”。</p> <p class="ql-block">溯源百廿,展望未来,砥砺奋进新征程,百年风华正青春。</p><p class="ql-block">复旦一天探游结束了,我们此行大多人在五十九年前来复旦打过卡,今日观之,今非昔比,天壤之别。虽高温暴晒和大雨袭淋,但还是一次难忘回味的值得之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