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野性交织:我的非洲十国漫记

顾客游记

<p class="ql-block">退休之后,我终于有机会去实现那个萦绕心头多年的梦想——走进非洲。这片土地在我心中,始终被两种力量定义:一种是源自人类历史深处的古老“文明”,另一种则是弥漫在稀树草原与滚滚河流之间的原始“野性”。我并未急于一次走遍,而是像品茶一般,分五次徐徐展开,细细品味了十个国度的不同韵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第一次:埃及,文明的重量</b></p> <p class="ql-block">我的首次非洲之行,毫无悬念地选择了埃及。我们从上海出发,经卡塔尔多哈转机,最终降落在尼罗河畔的历史名城卢克索。入住的酒店位置堪称绝妙,推窗便见蜿蜒的尼罗河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转头便能望见卢克索神庙巨大的石柱和雕像。傍晚沿河漫步,晚风温热,带着水汽和远古的气息;入夜后,信步即可走入被灯光点亮的神庙,黄褐色的砂岩在光影交错中仿佛苏醒,那一刻,时间仿佛倒流回了法老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此行的重头戏,是前往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和孟菲斯古城遗址。当亲眼看到教科书上的胡夫金字塔矗立在眼前时,那种视觉与心灵的冲击是难以言表的。它比想象中更加雄伟、更加沉默,由超过200万块巨石严丝合缝地垒砌而成,静静屹立了四千六百多年。站在它的脚下,人类生命的短暂与文明创造的永恒形成了强烈对比。我们也在孟菲斯的阶梯金字塔前流连,那是金字塔的雏形,见证了古埃及人建筑思想的飞跃。离开时,我心中充满庆幸,庆幸自己能在这和平年代,亲身触摸到这人类文明最辉煌的篇章之一。</p><p class="ql-block"><b>第二次:南非,野性的初啼</b></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旅程,我飞向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彩虹之国”南非。这是一次漫长的飞行,从上海至迪拜,再转机至立法首都开普敦,前后近二十小时的航程让人疲惫,但接下来的见闻让一切辛苦都变得值得。开普敦依山傍海,景色壮丽,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前往海豹岛的航程。</p> <p class="ql-block">那天天气阴沉,海面看似平静,但游船一离港,立刻感受到了大西洋风浪的威力。船只在大浪中剧烈地起伏颠簸,宛如一片树叶,我感到头晕目眩,几乎无法站立,只得下到舱内暂避。就在此时,导游兴奋地高喊:“海豹岛到了!”我强忍不适,扶栏走上甲板。只见不远处一座小小的礁石岛上,密密麻麻地躺满了成千上万只海豹,它们黝黑的身体挤在一起,有的慵懒翻身,有的发出憨厚的叫声,有的则扑通跳入海中嬉戏。这股扑面而来的、不加修饰的旺盛生命力,让我瞬间忘记了所有不适。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非洲的“野性”,不是杀戮,而是生命最本真的喧嚣与活力。</p><p class="ql-block"><b>第三、四次:东非,野性的交响与文明的奇观</b></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两次旅行,我深入东非,先后到访了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赞比亚、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在埃塞俄比亚,我专程飞往北部山城拉利贝拉,探访那组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岩石教堂。这些教堂并非用一砖一瓦建成,而是在整块的山体岩石中向下凿刻而成,其工程之艰巨、设计之精妙,令人匪夷所思。穿行在这些深入地下十多米的教堂之间,仿佛步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信仰秘境,这是非洲文明独立生长、绽放出的独特花朵。</p> <p class="ql-block">而第四次旅程的高潮,无疑是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为了观看举世闻名的动物大迁徙,我们天不亮就乘坐越野车出发。当晨曦微露,广袤的草原被染成金色时,我们看到了此生难忘的景象:成千上万的角马和斑马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如洪流般铺满大地。在马拉河边,它们犹豫、聚集,最终在领头的角马带领下,奋不顾身地跃入湍急的河水,冲向对岸新鲜的草场。河水中,鳄鱼悄然潜伏,整个渡河过程充满了紧张、牺牲与生命的顽强。这壮观而残酷的一幕,是“野性”最极致的体现,它关于生存、繁衍和自然法则,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第五次:北非,文明的层叠</b></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非洲之行,我来到了北非的突尼斯和摩洛哥。这两个国家位于地中海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交汇处,历史层叠厚重。在突尼斯城郊,我漫步于迦太基古城遗址,残存的罗马柱廊和浴场废墟,默默诉说着这个曾与罗马争霸的地中海强国的兴衰往事。</p> <p class="ql-block">而在摩洛哥的非斯古城,我则完全沉浸在了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风情中。穿过标志性的蓝门,便进入了被认为是世界现存最大中世纪古城之一的非斯麦地那。这里拥有近六千条迷宫般的街巷,两旁是挤满手工艺品店、染坊和香料铺的集市,空气中混合着皮革、薄荷和多种香料的气味。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毛驴,听着蹄声在狭窄的巷道中回响,时光仿佛倒流了千年。我们还有幸参观了卡拉维因大学,这座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古老的高等学府,无声地展示着北非在伊斯兰文明中的学术地位。</p><p class="ql-block"><b>旅程的感悟与一份贴心的准备</b></p><p class="ql-block">五次非洲之行,让我对“文明与野性交织”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无论是恢弘的古迹还是壮阔的自然,都需要我们深入其间,甚至离开舒适区才能充分体验。也正因如此,一份周全的准备至关重要。丰富的旅程也给我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在健康方面。我曾在南非崴过脚,也曾在肯尼亚的草原上遭遇突如其来的牙痛,那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钻心的疼痛几乎让人崩溃,幸得同行旅友伸出援手才得以缓解。</p> <p class="ql-block">这些经历让我养成了一个铁律:无论去往何方,一个实用的随身药包必不可少。它不仅装着应对跌打损伤的膏药,也应备有应对内火引起的常见不适的药品。最近,有老友向我推荐了比拜克胶囊,他特别说明,此药的特色成分为熊胆粉。熊胆粉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镇痉明目、直挫热势的功效,在诸多医学典籍中,常将熊胆与牛黄、麝香、虎骨并称为四大珍稀动物药材,而熊胆更被历代医家公认为四者之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熊胆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解热镇静、抑菌消炎、解毒、镇痛效果卓越。</p><p class="ql-block">比拜克胶囊,因含有熊胆粉,对急性上火引起的红肿热痛、溃疡具有显著疗效。听其介绍,我觉得这对于长途旅行中因水土不服、饮食变化或休息不足可能引发的上火、牙痛、便秘等问题,无疑是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已将它列入我的行囊清单。</p> <p class="ql-block">非洲的壮美,值得每个人去亲身体验。而充分的准备,则是我们能够安心、尽情拥抱这份壮美的可靠保障。愿每一位行者都能在文明与野性中收获感动,同时也能守护好自身的健康与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