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雨中的守望

致仕牧哥

<p class="ql-block">到山西旅游,要探寻山西的历史文物,了解古建筑,这就必须对山西历史全貌有个大致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博物馆听听介绍。踏入山西博物院,便仿佛步入了一场与时光的对话。在“古韵土木”展厅中,那些按比例缩小的精巧模型、斑驳的琉璃构件、色彩依稀的壁画残片,以及详实的修缮档案,共同构筑起一部立体的中国建筑史。</p> <p class="ql-block">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其存世的元以前木构建筑占全国七成以上,犹如一座露天的“千年建筑博物馆”。这里的每一根梁栱,不仅承载着物理的重量,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图为晋侯鸟尊,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p> <p class="ql-block">据我们请来的专家介绍,博物院的研究工作,远不止于学术上的梳理与断代,更致力于探索如何在岁月的侵蚀下,让这些木构的“老人”更好的加以保护,使其延年益寿。</p><p class="ql-block">图为鸮卣,<span style="font-size:18px;">镇馆之宝。</span>与网络游戏联系,网红中的“愤怒的小鸟”。</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山西更以一座座古建筑为核心,将文博研究、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沉睡的遗产“活”起来。无论是“文明守望”工程的呼吁社会参与,还是精心策划的古建筑研学路线,其目的都是为了在保护与传承之间找到最佳平衡,让这些古老的殿宇不仅存在于学者的书斋中,更能走进寻常百姓的旅途与心间,特别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景点的探访,了解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图为永乐宫重阳宫琉璃鸱吻。</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前一集提及类似应县木塔、悬空寺等网红景点,这一集将是一些小众的景点,可它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佛光寺:在山西众多的古建瑰宝中,佛光寺东大殿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它雄踞于五台山县豆村镇佛光山腰,素有“亚洲佛光”之誉。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其由来,与北魏孝文帝的“佛光”梦境有关,后经唐代长安女弟子宁公遇捐资,高僧愿主持,于公元857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日本学者放言,说中国已经没有唐代建筑了,要想看唐代木构建筑,只有日本的奈良和京都才能看到。正是这座佛光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依据敦煌壁画线索踏寻发现,一举打破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境内无千年唐代木构的断言,被誉为“中国第一国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说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拼命掠夺中国瑰宝,毁坏历史遗迹,当时佛光寺大殿前有两棵茂密的大树掩覆佛光寺,使其免受破坏。</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其建筑形式为单檐庑殿顶,殿宇魁伟,采用单檐庑殿顶和“金厢斗底槽”结构,斗拱高度达柱高的1/2,出檐深远逾3.96米,全凭雄大的斗栱层支撑,可谓“斗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殿内还有唐代塑像35尊、壁画22幅(中原地区仅存唐代寺院壁画)和墨书题记,与建筑四艺同堂并称“四绝”,举世罕见。关于佛光寺,流传着“鲁班建殿,佛光引路”的传说,为其更添神异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祖师塔为北魏遗存,是仅存的两座北魏古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为1937年林徽因爬上佛光寺大殿寻找证据。</p> <p class="ql-block">图为当年林徽因爬梯在观看经幢。</p> <p class="ql-block">二、南禅寺:若论现存木构建筑的年代之冠,则非南禅寺大殿莫属。它隐于五台县李家庄的僻静一隅,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其由来已渺不可考,推测为唐代“会昌法难”后,山村小庙因地处偏远而幸免于难,得以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与佛光寺的雄浑壮阔不同,南禅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厅堂式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屋顶平缓(举折平缓居全国古建之首),出檐深远,规模不大,但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如一只稳健展翅的苍鹰。</p> <p class="ql-block">大殿斗拱为五铺作双杪偷心造和屋角的鸳鸯交首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的代表作特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殿内平梁上不施矮柱,梁架结构仅用两根叉手承托脊檩斗拱硕大疏朗,无补间铺作,极为简洁有力,保留了极为纯正的唐代建筑风韵。殿中十七尊唐代彩塑,神态安详,衣纹流畅,是研究唐代雕塑艺术的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民间相传,此庙有灵,每逢灾年,殿内佛像会暗中庇佑乡民,因而香火得以延续。</p> <p class="ql-block">三、净土寺:在应县,除了举世闻名的木塔,还有一座不应忽略的瑰宝——净土寺。梁思成称为应县有“三宝”,除了应县木塔外,还有就是净土寺的辽代“披头散发”石狮子和天宫楼阁藻井。</p> <p class="ql-block">它创建于金代,其大雄宝殿内的天宫楼阁藻井,堪称中国古代小木作的巅峰之作。净土寺的由来与辽金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的“披头散发”石狮子是辽代遗存,据梁思成考证,这种披发造型在隋唐以后的石狮中极为罕见,其雕刻工艺体现了辽代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石狮的面部和立腿文革期间遭人破坏,但独特的披发造型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形式为金代典型的木构殿宇,而它最令人震撼的特点,全在殿内。藻井遍布三间殿宇上空,以极其精巧的榫卯结构,做出九眼龙凤藻井,四周环绕楼阁、天宫、缠枝花草等繁复木雕,当心间的金龙盘绕,气势磅礴。梁思成先生曾盛赞其为“国宝一绝,构思精巧,妙微入神”。</p> <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工匠耗尽毕生心血,方成此作,完成后便瞑目仙去,将灵魂留在了这方藻井之中。</p> <p class="ql-block">四、五凤楼: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晋东南的长子县,这里矗立着一座形制极为独特的建筑——五凤楼。它并非寺庙,而是当地崔府君庙的山门,但其建筑价值极高。五凤楼始建于汉代,其名取自汉宣帝刘询“五凤”年号,富于浪漫色彩的传说,因楼宇形制奇伟,曾有玉皇大帝五个女儿金凤、银凤、玉凤、彩凤、翠凤下凡降临栖息不愿返回天庭,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的建筑形式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平面呈方形,楼身逐层收分,带有明显的元代风格。明五暗四的飞檐,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立面看去,层层叠叠的屋檐如凤凰展翅,凌空欲飞,极具动感与韵律之美。楼内藻井同样精巧,结构繁复。幸运的是五凤楼还允许登楼游览,我们有幸与1000多年的斗拱零距离接触。</p> <p class="ql-block">称为“天下第一观”的是后面的玉皇观竟然是七拱十三踩,这可是古代木构级别最高的形式,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也才有九踩。</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还有两样堪称绝品的文物,一个高7.13米的桑木独梯,树龄约500年,寓意扶桑通往天宫。另一个是五凤楼的两根荆木梁,所谓荆木是用来编箩筐,“负荆请罪”的荆就是荆条。而这根荆梁直径达50厘米,需生长三千年以上呀!</p> <p class="ql-block">从五凤楼通往玉皇观中间有个拜厅,拜厅的八卦藻井,代表了古代建筑工艺的巅峰。拜厅的有一根梁是断梁,却没影响拜厅的结构。各种说法都有,但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这也成为学者们探索的一个课题。</p> <p class="ql-block">综览山西古建筑,从佛光寺的雄浑到南禅寺的古朴,从净土寺的精巧到五凤楼的奇崛,每一座都是穿越时空的信使,向我们诉说着技艺的传承、审美的流变与信仰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在寻访山西古建中,看到有个与其它地区古建筑不同的现象,山西很多正对庙宇大殿都有个戏台,每当锣鼓响起,神灵与凡人、历史与现实,便在这方寸舞台与千年殿宇的对望中,交融共鸣。它们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整个祠庙空间有机的一部分,是“人神共娱”把观念物化的体现。戏台上演绎的忠孝节义、悲欢离合,既是演给神明看的献礼,也是教化民众、凝聚乡里的媒介。过去民众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很多思想是靠民间传说除了口口相传外,“看大戏”这种老百姓最喜闻乐见中,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这一独特的建筑格局,深刻地揭示了山西古建筑不仅是冰冷的木石,更是充满烟火人情的文化场域,千年文化历史得以传承。它们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去阅读,去倾听,通过感受那木纹年轮中,也流淌着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可以想象,戏台将神灵的威严、建筑的奇观与民间的娱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乡土社会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