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苏祠、报国寺、峨眉山、乐山大佛、黄龙溪古镇 <p class="ql-block"> 24号上午从成都出发前往眉山市,大约10:40左右到达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区眉山市“三苏祠”纪念馆附近。</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途中见到的成片柑橘种植园,是眉山地区特色水果。</p> <p class="ql-block"> 这种一望无际的大棚里都是柑橘,柑橘种植是这里主打产品。</p> <p class="ql-block"> 中午11:00左右达到苏轼故乡三苏祠。</p><p class="ql-block">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始建于北宋,现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p> <p class="ql-block"> “三苏祠”满眼绿色植被覆盖,属于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景区。团友在门口合影留下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苏洵出生于眉山城西南隅之纱縠行私第。苏洵之子苏轼、苏辙也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 三苏祠历史久远,元延祐三年(1316年),三苏故居改建为祠堂。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重修三苏祠。清康熙四年(1665年),眉州知州赵惠芽摹拟重建三苏祠主体建筑——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瑞莲亭。2007年至2008年,眉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建三苏纪念馆、碑廊及陈列馆、文物精品展览馆、文物库房、西园、游客中心及停车场、纱縠行。</p> <p class="ql-block"> 南大门两颗千年柏果树为雄性树,不结白果,到了深秋季节门前一片金灿灿的,秋风吹起金黄色的落叶,铺满了大地,婉如金黄色地毯。</p> <p class="ql-block"> 三苏祠为清代园林式文人祠堂,祠堂由前厅(古祠大门)、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及廊构成三进四合院,在同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东西厢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础上又有自由变化,从而形成不严整对称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南大门门楣正中悬挂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三苏祠”匾,门柱上刻对联一副“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为向楚撰文,刘孟伉书字。整个建筑被古榕覆盖,穿砥道可达前厅。</p> <p class="ql-block"> 三苏祠内收藏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陈列有数以千计的匾联书画等文物,是三苏研究、陈列展览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苏轼母亲陈夫人对子女教育可谓耗尽毕生精力,培养出大文豪苏轼二兄弟。</p> <p class="ql-block"> 父子两代人塑像。 上图父亲、下图右侧为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辙北宋文学家、宰相。父亲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p> <p class="ql-block"> 并蒂荔枝树:这是原东坡先生种下的荔枝树,现已是一颗树根展示供游人观赏。熙宁元年(1068)苏轼33岁,在居父丧期间,曾与三老(王庆源、杨君素、蔡子华)游。苏轼将离开眉山时在家中手栽荔枝树,与三老约定,树长成即回眉山,但世事难料,这一去再也没有回眉山。</p> <p class="ql-block"> 22年后,即元祐五年春,苏轼写下了《寄蔡子华》诗: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枝待我归。荔枝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江南春尽水如天,肠断西湖春水船。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筍不论钱。霜鬚三老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辈。莫从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p><p class="ql-block">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在院子内特地栽种了这棵荔枝树,供人民对东坡先生的追思。</p> <p class="ql-block"> 古井与黄荆树:此井经年不苦,井水甘冽,孕育了三苏父子,被誉为“圣水”,常饮耳聪目明,神清气爽。井旁黄荆树作为苏洵的手栽。千年古井和千年黄荆树是三苏祠祥瑞之宝。</p> <p class="ql-block">木假山堂:三苏祠木假山堂位于启贤堂北楹,小青瓦房面,堂前正中间上方置有一匾,为清乾隆年间所立,杭州人宋凤起题匾,匾书“木假山堂”;堂后壁书有苏洵所做《木假山记》;堂正中放置有木假山。堂前为方池,沟通瑞莲东、西池,池内有石砌台,上作盆状,内塑石山三峰,与堂上木山相映成趣。石山上有小竹一丛,榕树、黄杨各一株。堂前两侧各有石坪桥一座,上覆回廊,穿回廊可达来凤轩。</p> <p class="ql-block"> 因三苏祠解说员讲解声情并茂,得到大家的好评,团友邀请她和大家一起在苏东坡雕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饭前休息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下午游览报国寺。报国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为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山中第一大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p> <p class="ql-block"> 报国寺占地40000平方米,坐西向东,前有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风亭。清迁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以《释氏要览》 “四恩斯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易名。1983年,报国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 在报国寺中这棵巨大的金丝楠木已生长几百年了。</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眉山市澜庭.悦景酒店</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宿酒店附近城市标志。</p> <p class="ql-block"> 25号上午8:00从酒店出发前往峨眉山金顶看云海。旅游车只能到山下的游客中心,从游客中心换乘景交车上到索道附近需要2:00个小时,然后需要爬坡1.5公里才能到达索道入口处,再排队上金顶的索道,一箱能载100人。</p> <p class="ql-block"> 从景交车下来,开始到索道入口的1:5公里的爬坡,过程中在路边出现的猴子。</p> <p class="ql-block"> 索道入口附近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一眼看过去山上冷松长得都很美。</p> <p class="ql-block"> 出索道醒目的“金顶”俩个大字的碑竖立在山顶。</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望过去,深不见底。</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的天气特别给力,蓝天白云,从最高处的金顶一眼望过去,远处的云海格外漂亮。</p> <p class="ql-block"> 2002年,峨眉山佛教协会重新规划并制定了“恢复华藏寺改造工程”方案。拆除原华藏寺前部,整治环境,由峨眉山佛教协会具体承担,建成了高48米(含法台须弥座)的“十方普贤”铜像,以恢复华藏寺(金顶)庄严。</p> <p class="ql-block"> 人们上到山顶都要围绕金光闪耀的“十方普贤”塑像至少转一圈,祈求菩萨保佑平安,信仰佛教的都要转三圈。</p> <p class="ql-block"> 上午12:00终于能站在最高处的金顶,脚底下就是茫茫无际的云海,今天我们是幸运儿,金顶蓝天白云,整个金顶风景区一目了然,仿佛之身云海之上。当我们开始下行时,云雾开始起来,不一会儿整个景区能见度不到20米。那些后上来的朋友就没有我们幸运了😊</p> <p class="ql-block"> 金顶全貌(本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华藏寺,全称永明华藏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华藏寺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汉传寺院。为峨眉山最早寺院之一,是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下索道后在景交车附近餐馆用餐 ,此时云雾非常大,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很容易走错路,我们团队也有因一片白茫茫大雾而走錯方向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6号上午9:00从酒店出发前往乐山大佛景区乘船游览乐山大佛景区,车从乐山市穿城而过,大约11:20左右到达乐山大佛5A景区,团队成员在景区大门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团友与地导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从游轮上看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p> <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大佛左右两侧沿江的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像。大佛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山道,沿绝壁开凿而成,曲折九转,奇陡无比。</p> <p class="ql-block">大佛周边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看似睡佛。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这尊睡佛全身长达4000余米。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联襟而成,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这家“三江汇鱼庄”饭店用餐,菜品很好,饭店附近环境不错。为吸引用餐客人,饭店专门设置水帘瀑布、夫妻床、大烟代等老物件以及门口走道水雾等,供客人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 中间一大盆鱼吃不掉,有点浪费了!😪</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为我们拍摄的行走在饭店门口光和水气形成的雾道上。</p> <p class="ql-block"> 开心快乐瞬间,团队使用饭店门口摆放的老物件导具烟枪,模拟抽烟动作。</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整个行程中最轻松的一天,饭后前往黄龙溪古镇。从乐山用餐饭店出发到古镇车行约1个半小时左右。</p> <p class="ql-block"> 从乐山大佛到黄龙溪途中,在行进中拍摄公路边茶园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左右达到黄龙溪古镇。该镇具有1700年历史的演变黄龙溪古镇,古称赤水,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总面积50.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黄龙溪古镇先后被评为 “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07年5月31日,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公布,黄龙溪古镇入选。同年,黄龙溪古镇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3月,黄龙溪古镇凭借悠久的水文化入选“成都新十景”,成为成都旅游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古战场: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还有蜀王、诸葛亮、张献忠、杨展在此大战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黄龙溪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红石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街中心为一小溪,薄水沿小溪一路东流,溪内乌龟石、青蛙石及不同形式的石头沿溪而落,溪中古木、小桥流水以诗意般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千古一溪</p> <p class="ql-block"> 古建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现有明清民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古树溪上架,行人岸边走。</p> <p class="ql-block"> 这里设计的虾兵海将和巨鱼水中游情境。😊</p> <p class="ql-block"> 沉淀着历史的沿街小巷,岁月沧桑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东寨门:千年水码头的历史与风情。这个位于黄龙溪镇黄龙大道上的历史遗迹,是黄龙溪古镇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不仅见证了古镇的繁华,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东寨门坐落在千年水码头上,旧时是成都南下水路的重要枢纽,曾经呈现出“百货山积”、“帆桅如林”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成都,至此成都、峨眉山、九寨沟等地游圆满划上句号,其中有两个寺庙因体力不支没有去。明天就要离开成都返回,晚餐根据团友的提议聚餐,每人100元标准,大家在一桌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回顾十天时间,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几个团友激情歌唱,举杯祝大家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 这张美丽照片是天府国际机场候机厅展示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由无锡康辉旅行社乐龄人俱乐部组织的四川成都11日游圆满结束。这次成都之行,又结识了新朋友,大家在一起同游,从彼此不认识到认识、熟悉再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大家在快乐中出行,美景中相互拍照,留下永恒的瞬间。乐龄旅游也是给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天、喝喝茶创造机会。11天的成都团聚,将成都周边5A景区一网打尽,美好回忆令人难忘,这次成都之旅收获不但只是美景,更多的是友情的延续和升华。</p><p class="ql-block"> 在旅游过程中乐龄人俱乐部叶总、小王、小陈和小小叶一直关心我们的行程,及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注意休息,大家深受感动。随行全陪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他为人诚恳,热心为大家服务,及时与大家沟通,得到了团友好评。接地社小王导游旅游知识丰富,各个景点历史、人文,当地风俗习惯以及饮食文化介绍详细,一路上为大家尽心尽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此谢谢他们的关心与付出。</p><p class="ql-block"> 文章中引用部分团友拍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感谢您的关注与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