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2025年9月9日傍晚我们离开黄果树瀑布景区,冒雨赶到小七孔景区入住景区内的酒店。自驾车辆不准入内,酒店车从景区的东门外接我们,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游览小七孔景区必须经过这道手续,好在景区里有接送的电瓶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日早上的小七孔,湿润的空气裹挟着草木的芬芳扑面而来,远处山峦叠翠,云雾缭绕,脚下响水河碧水潺潺流淌,奏响着大自然的乐章。我们乘坐电瓶车来到小七孔桥景点。据了解,小七孔风景区又名拉香桥、七姑桥,荔波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西南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总面积约46.4平方千米。小七孔风景区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地带,该景区地学景观分为岩溶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四大类,其中岩溶景观又分为地表岩溶景观和地下岩溶景观,天钟洞是地下岩溶洞,飞云洞则是喀斯特洞穴。小七孔风景区于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第六个、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又于2015年7月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小七孔风景区最佳顺序是,从小七孔景区的西门开始,沿着比较省力的下坡路走,一路观赏卧龙潭、鸳鸯湖、翠谷瀑布、水上森林、石上森林、断桥飞瀑、68级跌水瀑布、拉雅瀑布等景点,最后观赏小七孔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小七孔桥开始游览是逆行,我们没考虑那么多冒雨观看小七孔桥。小七孔是在贵州的苍翠群山中,藏着的一处被时光偏爱的秘境,这里的水是翡翠雕琢的,山是云雾织就的,而这座横卧溪上的古桥,则像一页泛黄的诗笺,静静记录着大自然的馈赠与岁月的温柔。这座建于清代的七孔石桥,桥身爬满藤蔓,石缝间藏着苔痕。它静卧在响水河上,像一位慈祥的老者,看惯了朝霞暮霭,听惯了水声潺潺。小七孔古桥是小七孔风景区的灵魂,桥体由麻石条砌筑,长40米,宽2.2米,高5.5米,桥身覆盖藤蔓与蕨类植物,桥下涵碧潭与两岸古木形成独特景观体系。历史上作为黔南通往广西的盐马古道枢纽,现为景区核心地标与文化旅游融合典范,承载布依族与瑶族交往历史,被誉为“忠贞之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站在小七孔桥上,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中。这座横跨响水河的古桥,以七孔青石拱洞的优雅姿态,将喀斯特地貌的灵秀与布依族匠人的智慧完美融合。当我们踏上桥面时,感受到桥下碧绿的河水如翡翠般透亮的视觉震撼,脚下潺潺水声的听觉享受。两岸古树虬枝倒映水中,与桥身青苔斑驳的石栏构成天然的水墨画。历经百年风雨,响水河畔的小七孔古桥依旧屹立不倒,清澈的河水从桥孔中潺潺流过,仿佛在诉说着百年的历史故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拍照留念之后,沿着响水河边的蜿蜒栈道步行百米,便看到了高悬崖壁上的拉雅瀑布,宛如天降神韵。水珠飞溅,如烟似雾,与雨水溶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片清凉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雅瀑布是小七孔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位于响水河畔,与68级跌水瀑布隔岸相对,瀑宽10米、落差30米,水流量极大,从高处倾泻而下,湍急澎湃,声势浩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其横向坠落的水流与纵向分布的68级跌水瀑布构成独特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水雾弥漫,带来清凉体验,与纵向跌水瀑布的垂直分布形成鲜明对比,构成“瀑在路侧,人在瀑下”的沉浸式景观。宛如一位身披洁白纱裙的美少女,在绿荫环绕的山崖上轻盈飘落。拉雅瀑布如白色水幕倾泻,水雾迷蒙成雨丝,轻抚面颊时,连阳光都温柔了,轰鸣声在山壁间撞成磅礴的交响,是大山在呼吸,是水的魂灵在漫游。名称源自布依语“拉雅”,意为“美丽的女神”,传说布依族姑娘拉雅与瑶族青年金宝因七孔桥结缘,瀑布因此得名。这座瀑布不仅是一道自然景观,更承载着一段深情的爱情故事。从此,响水河畔的拉雅瀑布与小七孔桥相映成趣,共同描绘出一幅绝美的景致。拉雅瀑布不同于其他瀑布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灵动与神秘。瀑布后方有一条小道,游客可从瀑布后方穿行而过,感受“水帘洞”般的奇妙体验。尤其是在夏季,水流湍急,站在瀑布后方,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由于下雨我们未能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雅瀑布对面就是68级跌水瀑布,位于小七孔景区响水河谷,是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典型产物,全长1.6公里,总落差110米,由68级连续跌水瀑布组成,最宽处约40米,平均河道宽度25米。其源头始于拉雅瀑布,终端衔接水上森林景点,构成连贯的水景系统。形成于第四纪晚期,被誉为“知音谷”,是小七孔景区的核心景观之一。水流沿石阶蜿蜒,每一层都从容跃下,形成小巧的银白飞练,叮咚声如玉珠落盘,看似平静却执拗地雕刻着时光。因高原间歇性抬升导致河流快速下切,在狭窄山谷中塑造出阶梯状瀑布群。河床由白云岩和灰岩构成,覆盖钙华沉积物,呈现动态水景系统。瀑布群形态各异,每级落差不同,水流或倾珠撒玉,或雷霆万钧,与原始森林、钙华地貌共同构成“绿宝石仙境”。我们沿着响水河岸的栈道逐级观赏68级连续跌水瀑布。耳边不断传来潺潺水声,仿佛是大自然在轻声呼唤。随着台阶的上升,那层层叠叠的跌水景观逐渐展现在眼前,只见清澈的河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在形态各异的河床岩石上形成一级级错落有致的瀑布,水流撞击岩石,溅起洁白的水花,宛如无数珍珠洒落人间。每一级跌水都有其独特的形态,或如轻纱拂面,温柔婉约;或万马奔腾之势倾斜而下,气势磅礴,声震如雷;如白练腾空直泻,激荡间银花四溅,水雾弥漫如烟。而跌水之下,便是一汪汪碧绿的深潭,潭水清澈见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站在观景台上,望着眼前这银链串起的翡翠奇观,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所折服。68 级跌水瀑布,不仅是荔波小七孔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喀斯特地貌的神奇与美丽,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沿着瀑布旁的栈道漫步,还能发现许多与瀑布相映成趣的自然景观。两岸青山对峙,树木郁郁葱葱,各种珍稀植物在这里茁壮成长,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林间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为这片静谧的山水增添了几分生机。在瀑布的下方,有一片宽阔的浅滩,河水在这里变得平缓,清澈见底的河水倒映着周围的青山绿树,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倒影图。我们观赏这些美景之后,继续沿着栈道前行,我们的外孙看到滑竿上半躺着的游客很好奇,于是也坐滑竿潇洒走了一段路,下来让姥姥体验一下,祖孙二人换着坐很快便到翠谷湿地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翠谷湿地是小七孔风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以山水相映、植被茂盛的湿地生态和亲水体验为特色,紧邻翠谷瀑布,集自然风光与休闲功能于一体。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总面积约46.4平方千米。湿地以自然生态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超92%,负氧离子浓度高(每立方厘米18万个),气候宜人,是“洗肺康养”胜地。湿地与翠谷瀑布相邻,形成碧水、青山、栈道交织的田园画卷,倒影成趣。翠谷湿地以“树在石上长,水在林中流”的喀斯特奇景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走进小七孔风景区翠谷湿地,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抬头望去,四周青山环绕,连绵起伏,像是大地的守护者。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那一抹抹翠绿倒影用语言难以形容。在翠谷湿地中漫步,木栈道微微的弹性让我们步履轻盈,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有宁静与祥和。每一处景色都让我们陶醉,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随着翠谷瀑布的临近,瀑布倾斜而下的声音愈加清晰,雄伟壮观的翠谷瀑布展现在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翠谷瀑布是小七孔景区落差最大的瀑布,瀑高60多米,因悬于苍翠群山之腰而得名“翠谷”。远观如一条玉带悬挂山间,近看则水势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浪花飞溅,景色清新悦目。地处响水河上游的上、下已定村附近,是一个封闭的峰丛洼地。瀑布源于喀斯特地貌的暗河系统,主要由卧龙河和响水河两河的水流汇聚而成,水流从山垭口喷涌而出,与原生森林、云雾山峰构成完整生态系统,下游形成绿水潭,与怪石、绿树相映成趣。瀑布悬于群山之腰,四周峰峦叠翠,植被茂密,与洁白的瀑布形成鲜明对比,宛如仙境。水流顺山势倾泻而下,多条水流交叉穿插,浪花飞溅,水雾弥漫,气势磅礴又不失灵动,有很强的动态美感。翠谷瀑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高度和壮观的水流,更在于它苍翠欲滴、田野郁郁葱葱的所处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瀑布前,我们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呼吸声,感受到它的节奏和韵律。每一滴水珠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水花都在讲述着大自然的传奇。瀑布轰鸣如万马奔腾,水声在峡谷中形成天然回响,时而如闷雷滚过,时而似碎玉飞溅。潭水因富含矿物质呈现独特的蓝绿色,与周围苍翠的喀斯特峰林形成强烈对比,仿佛一块被摔碎的翡翠。我们从翠谷瀑布落入水潭的轰鸣声中,真切的体会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意识到小七孔“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之名也绝非虚传。我们拍照留念之后乘坐景区的观光车去看鸳鸯湖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鸳鸯湖地处小七孔风景区中段,由“上湖”和“下湖”两个高山喀斯特湖泊经约700米水道相连,形成奇妙水网,总面积约46.4平方千米,属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是一个由两个大湖和四个小湖串联而成的天然喀斯特高原湖泊,以树木植根水中石头的独特水上森林景观和多彩湖水著称,划船游览是其核心体验,船票另收费30元/人。因地形、水深和光线变化,湖水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浓密树木倒映更添绚丽。鸳鸯湖的水,是造物主最慷慨的馈赠。湖面如绸缎般铺展,倒映着两岸的苍翠与蓝天,偶尔有游船划过,荡起的涟漪像碎银般闪烁。鸳鸯湖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色彩与形态,更在于它能唤醒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站在湖边,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所有的烦恼和尘嚣都被这份宁静所消融。由于水上森林景点关闭,我们取消了乘船游湖的计划。我们继续往前走到卧龙潭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卧龙潭景点也是小七孔景区内的核心景点,为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因人工筑坝形成的深潭、滚水瀑布及传说得名,以潭水如镜、色彩变幻和月牙形瀑布为特色,被誉为“蓝宝石”景观。四周高山环绕,怪石古树点缀,传说因形似卧龙而得名。潭水清澈湛蓝,湖水呈蓝绿色,能倒映周围山峰与绿树,弧形坝体形成的瀑布如丝般柔滑,月牙形水幕被称为“仙人梳”。丰水期气势磅礴,枯水期则婉约秀丽。潭底暗河翻涌,形成“静潭动瀑”的独特景观,随光线呈现翠绿至深蓝渐变,四周高山倒映,色彩斑斓。作为喀斯特地貌代表,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缭绕。卧龙潭瀑布是别具一格的瀑布,与普通的瀑布不同。 卧龙潭瀑布上游是非常平静,孔雀兰的湖面,在月牙型边缘同时落下,形成非常漂亮的半月形水帘瀑布。而下面遇到石块又激起雪白的水花如白云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站在观景台上,空气中弥漫着负氧离子的清新,混合着湿润的青苔气息。能感受到水雾轻抚面颊的凉意,脚下是亿万年来水流冲刷形成的奇特地质景观——这种震撼与宁静交织的体验,正是卧龙潭最动人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七孔风景区是值得一看的美景,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人探索和珍惜的地方,一个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圣地。目光所及皆青绿的画,是地球遗落的绿宝石,也是跌落凡间的仙境。这里的水是凝固的翡翠,山是凝固的浪花。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远眺四周,群山环绕,仿佛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传说。山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像是大自然的神秘面纱,掩盖着无数未知的美景。这里是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是水与石的对话,是岁月与静谧的共鸣。一座座拱桥跨越着响水河,像是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时光之门。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感受到生命的奇迹,感受到心灵的洗礼。如果不来亲眼目睹,此生必欠自己一场与青绿的温柔邂逅。来吧朋友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