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9-24参观北京故宫钟表馆、珍宝馆。钟表馆位于故宫奉先殿区域。明代后期,欧洲机械钟表传入中国,至18世纪,清代官延巳大量使用。这些钟表通过海外贸易、官员进献、外国使团或组织馈赠,清廷自主制造等几种途径汇聚清宫。其中既有英国、法国、瑞士等国的名家之作,也有清宫做钟处和广州等地精品,还有一些中西合璧的产物。装饰华贵,制作精美,功能复杂是其共性。这些钟表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而且拥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科技价值。故宫博物院现藏各式钟表1500余件,钟表馆精选部分展出,人们可以从中领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钟表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钟表馆入口。</p> <p class="ql-block">小展厅视频。</p> <p class="ql-block"> 铜镀金奖杯式寒暑面表,19世纪未法国。</p> <p class="ql-block">铜热气球式钟,19世纪未法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葡蔔架表,18世紀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水法跑鸭冠架钟,18世紀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象驮转花钟,18世纪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饰蓝瓷瓶式钟,19世纪末法国巴黎。</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琺琅围屏式钟,19世纪未法国马蒂公司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石座水法亭式钟,19世纪末法国。</p> <p class="ql-block">鸟音山石钟,19世纪瑞士。</p> <p class="ql-block">黑漆描金楼式钟,20世纪初瑞士播威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转花自呜过枝雀笼钟,1783年瑞士。</p> <p class="ql-block">英国钟表</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四象驮转花水法钟,18世纪英国伦敦威廉森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人指时刻分钟,18世紀英国伦敦威康 .维尔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镜面人打钟,18世纪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三面转人瓶式表,18世纪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鹿驮转花变花钟,约1770-1805年英国伦敦卡朋特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太平有象钟,18世纪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嵌琺琅画钟,1781年英国伦敦路易斯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四羊驮双人擎表,1770年英国伦敦修德制道。</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七政仪表,18世纪英国詹尼曼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锁金嵌珐琅转花鸟音水法钟,约1780-1795年英国伦敦威廉森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壁瓶表,18世纪英国伦敦丹尼尔 .奎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人戏狮象驮钟,1790年英国伦敦约翰 .维尔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象驮宝塔变花钟,18世纪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自开门人打钟,18世紀英国伦敦卡朋特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嵌珐琅容镜表,约1779年英国代修斯制造。</p> <p class="ql-block">洋瓷雕飞天人钟,18世紀英国伦敦豪斯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象拉战车钟,18世纪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皮套钟,19世紀未法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嵌料石挂表,18世紀英国。</p> <p class="ql-block">木楼嵌铜活带日历钟,18世紀清宫做钟处。</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双鹤表,18世紀英国。</p> <p class="ql-block">玳瑁嵌银饰钟,18世紀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水法音乐箱表,18世紀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花瓶式表,18世紀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四狮驮跑人水法钟,18世纪英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六角钟,19世纪未法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嵌珐琅皮套钟,19世纪末法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船式表,19世纪法国</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写字人钟,1780年英国伦敦威廉森制造。</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福禄寿三星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转柱太平有象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群仙祝寿楼阁式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卷帘白猿献寿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倒球卷帘转人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法琅三人献寿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法琅三人献寿钟,钟下面的三人献寿。</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楼攀杠人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自开门寿星葫芦式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珐琅双鹿驮钟,清乾隆广州。</p> <p class="ql-block">木楼提环三套钟,清宫做钟处钟表。</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故宫博物院钟表馆的"镇館之宝"-彩漆彩絵楼阁群仙祝寿钟,它高185厘米, 比咱们常见的衣柜还要高大,是乾隆年间清宫做钟处能工巧匠们的颠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 钟表馆视频。目前展示的钟表就是这些,从第一件钟表进入宫延开始,400年来有规律的滴答声奏响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今天,故宫人悉心呵护着当年的卓越技艺与精致美学,用工匠精神延续一个关于 "时间" 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 故宫博物院目前收藏有180多万件文物,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清代宫廷遗存,今称 "清宫旧藏" 。清宫旧藏品有的源自前代皇室的递藏,有的系由官廷营造体系-内务府造办处与苏州、南京、杭州三织造等共同承旨制作,另有每逢年节地方官史的贡品,甚至不乏來自少数民族政权或其他国家馈赠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这些文物历经岁月淘洗,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物证。其中有一部分以金、银、玉、翠、珍珠等制作而成,不但材质珍贵,甚或还由著名匠师设计制造,可谓精美绝伦、竭尽巧思,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技术水平,显示出皇权至高无上的气度与尊严、皇家富丽精致的品味与好尚。</p><p class="ql-block"> 珍宝馆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遴选约400件(套) 文物,结合建筑的特点,在皇极殿两侧庑房四个展厅分别陈列珠宝、金银、玉石、盆景类文物; 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等建筑则根据功能与历史,恢复相关原状陈设。</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美轮美奂的殿堂之中,细细品味这些奇珍异宝所呈现的旷世之美,默默感受先人的理念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珠宝馆入口。</p> <p class="ql-block">翡翠鱼式盒,清乾隆(1736-179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宝石雕佛手,清 (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重2875克拉。</p> <p class="ql-block">金錾花卉纹嵌宝石盒,清 (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斋戒牌,是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员祭祀时佩挂身上的警示牌,具有鲜明的礼制含义。清沿明制,于祀前斋,设木制斋戒牌于内廷或坛、所、斋、宫等。雍正十年(1732),雍正皇帝以内外官员虽有斋戒牌之设,但恐言动起居之际仍有懈慢,故亲定斋戒牌样式,并缩小尺寸谕令官员将斋戒牌佩于身上,以期简束身心,竭诚致敬。</p> <p class="ql-block">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 扳指,本为拉弓射箭时套于拇指上勾弦的工具,后成为一种装饰品。清宫旧藏的扳指多以质地硬滑的玉、翠为原料加工而成,既可减少射箭时的摩擦力, 又可使拇指不易被弓弦划伤。金质扳指因硬度不高,且表面的纹饰又阻碍弓弦的滑动,故不具备实用意义。</p> <p class="ql-block"> 金胎绿珐琅嵌红宝石高足盖碗,清乾隆 (1736~179年)。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 (1738~1780年) 到承德避暑山庄恭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敬献贡品。其中有一件银胎绿珐琅嵌红宝石高足盖碗,乾隆十分喜爱,特命造办处仿制了此器。这两件姊妹文物成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朝珠,清代一种独特的礼制性饰物。外形同念珠,共计108颗,一般由三颗较大的结珠分作四等分,顶端的葫芦形部件称"佛头塔",两侧有三串小珍珠串,称作"记念",每串十粒,珠串的末端为宝石坠角。佛头塔下连阔丝带,缀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子下还垂有一块宝石,佩戴位于背后,称作"背云"。 服制规定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者许佩朝珠。妇女受封五品以上者同。制作朝珠的材料有东珠、青金石蜜蜡、珊瑚、绿松石等,视身份、等级和场合不同而使用不同材质的朝珠。</p> <p class="ql-block"> 手串,由礼佛用具念珠演化而来。可配挂于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供闲暇时把玩。因由十八颗珠子组成,俗称"十八子"。材质一般为翡翠、珍珠、碧玺、珊瑚、蜜蜡等。</p> <p class="ql-block"> 金累丝嵌珍珠宝石五凤钿,清(64~191年)。钿子,是清代贵族妇女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丝编成帽的形状,也有用纸板或在细铁丝上缠绕黑色丝线为胎,编出方格纹、钱纹、盘肠纹等,再将各种宝石珍珠镶嵌到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纹饰。钿子穿戴时多与吉服相配。</p> <p class="ql-block"> 扁方,清代满族妇女插发用的头饰,相当于汉族妇女发髻上的扁簪。它不仅具有装佈作用,还能控制发髻,防止散落。满族妇女所梳"两把头"最初是把真发分成两绺,以扁方固定。到了晚清则将两把头改成以青缎制作,戴在头顶,而与真发梳成的头座连接也需使用扁方。</p> <p class="ql-block"> 流苏,是清代后妃的首饰品种之一,俗称"挑子"。属于步摇一类,步行时微微摇摆,使女性显得更加妩媚和优雅。每逢宫中吉庆节日,后妃们均会佩戴。</p> <p class="ql-block"> 点翠,是一种主要用于金银首饰装饰的工艺。在金属制成的底托上,用金属丝勾勒出图案边缘,然后于凹陷处粘贴翠鸟的羽毛。用点翠工艺装饰的器物色彩鲜艳,华丽异常。</p> <p class="ql-block"> 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明万历 (1573-1620年)。</p> <p class="ql-block"> 凤冠为皇后参加大典时所戴礼帽。 通体以点翠和珍珠、宝石装饰 , 共用大小珍珠5000余颗,红、蓝宝石近100块。1958年出土于十三陵之定陵,为明神宗万历帝孝靖皇后随葬器物。</p> <p class="ql-block">主要展出金、银饰品。</p> <p class="ql-block"> 两边是“金亭式香熏”,中间是“金甪端形香熏",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p> <p class="ql-block">金錾花卉纹嵌珠宝如意式香熏,清 (1644~ 1911年)。</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天球仪,清乾隆 (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金镂空大吉葫芦式香熏,清 (1644~ 1911年)。</p> <p class="ql-block">金交龙钮 "奉天之宝" 玺,清崇德 (1636-1643年)。</p> <p class="ql-block">金胎掐丝珐琅崁画珐琅人物图葫芦式执壶,清乾隆 (736~179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錾双喜团寿字茶碗,清同治十一年( 1872年)。</p> <p class="ql-block">金累丝崁松石佛龛,清(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松石楼式佛龛,清 (1644~ 1 91年)。</p> <p class="ql-block">金盖、 托玛瑙葵瓣式碗,清乾隆 (1736~179年)。</p> <p class="ql-block"> 金嵌宝石释迦年尼像,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这是乾隆十三年 (1748年) 十二月二十日造办处奉旨用赤金 (九成金) 成道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背光嵌玻璃,是当时很时髦的做法。佛陀双手施转法轮印,全咖肤坐于莲花座上,鼻梁高挺,具有中亚人的特征。身上袈裟厚重,衣褶呈规则的梭状起伏,底座以繁复的莲花装饰,带有模仿古代喀什米尔造像风格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弥勒立像,清(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清(1644~191年)。坛城,梵文音译为"曼陀罗"或"曼达","满达"。据佛经记载,印度密教修法时,为防止外道魔众侵入,在修法处划定界线或修建土坛,并在上面设置诸佛像,表示诸佛聚集或轮圆具足。后来,法时设置的坛和划定的界线被称为"坛城"。</p> <p class="ql-block"> 金嵌珍珠宝石八宝,清(1644~1911年)。八宝,亦称"八吉祥",属于佛前供器,是转轮王的八件宝物。一为法轮,象征佛法永不停息;二为法螺,象征法音传遍四方;三为宝伞,象征张弛自如,广被众生;四为白盖,象征降伏烦恼,得到解脱;五为莲花,象征至清至洁,免于不净;六为宝罐,象征福智圆满,毫无缺漏;七为金鱼,象征活泼健康,慧眼常开;八为盘肠,象征回环贯通,没有障碍。</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宝石八宝》视频。</p> <p class="ql-block"> 金嵌珍珠宝石七珍,清(1644~191年)。七珍,亦称"七政宝",属于佛前供器。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一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二为白象宝,佛以形象教人;三为绀马宝,驱驰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为神珠宝,净浊水;五为玉女宝,为转轮王之供养;六为主藏臣宝,掌宝藏;七为将军宝,是转轮王的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宝石七珍》视频。</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宝石覆钵式塔,清(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 金累丝万年如意,清乾隆 (1736~179年)。一套共60柄,每柄均以绿松石镶嵌 "甲子","乙丑" 等干支纪年和 "万年如意" 字样,怡好组成一甲子。该套如意是乾隆皇帝六十寿辰 (1770年) 时王公大臣进献的礼品,共用黄金1361两。</p> <p class="ql-block">金嵌宝石八角覆钵式塔,清(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金累丝嵌珍珠宝石覆钵式塔,清 (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 珍宝馆有四个展厅,分别陈列珠宝、金银、玉石、盆景类文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看了珠宝和金银两个主要展厅。</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视频。</p> <p class="ql-block"> 故宫有很多文物馆可参观 ,但我最想看的就是钟表馆和珍宝馆。早就听说故宫的钟表馆和珍宝馆很出名,我曾去过故宫两次,那时还是在文革期间,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这两个馆都没有开放。我父亲在文革前去过故宫,这两个馆他都看过,他给我讲过这两个馆的情况。<span style="font-size:18px;">听我父亲说,这些钟当时都是转动的,有报时的,每到整点有道具人打钟,还有木偶小人出来游走。</span>但这次看到的钟都没有转动,更别说到整点报时打钟了,我问了工作人员,他们也无法解答这个问题。我想可能是年代久远,这些钟表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机械部分巳老化,又多年没有维修,只有停摆了,对此比较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