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中国古代虽然都在公元前就制定法律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但是国王、皇帝、达官贵人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过“一夫一妻制”。欧洲进入工业社会之前各国都是王权社会,国王(皇帝)掌握法律制定权和行政大权,他们制定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法只适用于老百姓,而统治者不受约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古代等文明古国的国王、皇帝等统治者都是一夫多妻(妾)。下面仅对古罗马和中国几个朝代的一夫多妻现象做一下简介。</p> <p class="ql-block">【一】古罗马的一夫多妻</p><p class="ql-block">古罗马法律规定,一个罗马公民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配偶,这一规定从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7~公元前27年)就已确立,但是皇帝、贵族却妻妾成群。</p><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的第五位皇帝尼录-科老迪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简称尼录,公元37-68年),他有三任妻子,婚姻生活混乱不堪。他将第一任妻子屋达维娅玩够了流放到外地,并将其杀害,为的是和情人波培娅-薩宾娜结婚。当波培娅-薩宾娜怀孕后,竟然被尼录一脚踢死。尼录又爱上了一个名叫斯波鲁斯的男童,他强行将斯波鲁斯阉割,穿上女人的衣服,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封斯波鲁斯为“皇后”,荒唐至极。</p> <p class="ql-block">再如罗马帝国第24位皇帝马克里奴斯(公元165-218年),他本是被卖到角斗场的黑奴,他体壮勇猛,曾连续100场角斗获得胜利。当时有个规定:角斗连续取得100场胜利的奴隶可以解除奴隶身份,获得公民身份。获得自由后,他当过卖淫男,做过邮差,后来又参加了军队。在军队凭借战功和元老院的良好关系登上了皇位(公元217~218年)。上位后,他借口自己是非洲人,应遵循非洲人的多妻习俗,在短短两个月内征集到500名嫔妃,终日沉迷于酒色,挥霍无度,完全无视婚姻制度和法律。</p><p class="ql-block">上行下效,古罗马的达官贵人,以及具有公民身份的人,也是名义上“一夫一妻”,实则一夫多妻。由于丈夫在家庭中具有绝对权威,他可以随便和女奴发生性关系,也可以纳妾,所生子女没有继承权等法律地位。</p> <p class="ql-block">【二】中国古代帝王的多妻现象</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帝王的一夫多妻,并非是简单的婚姻选择,而是皇权、礼制、宗法紧密绑定的制度性存在,其核心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可以拥有一位法定皇后,同时可纳数量不等的妃、嫔、姬、侍等,形成庞大的后宫体系。这种制度的目的是服务于延续皇室的血脉,巩固宗法秩序,也是皇帝权力与身份的像征。从西周到大清的后宫都是妻妾成群,嫔妃众多。</p> <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是嫔妃制度的起始定型期,《礼记》中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明确了后宫等级和数量。后宫妻妾最少也超过了120人(尚不包括服务的佣人),这套体系为皇室生育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皇室通过嫔妃家族背景构成了政治联盟。</p> <p class="ql-block">西汉帝王的后宫规模随着皇权的强化而不断扩大,嫔妃的等级更细化,从皇后、夫人、美人,到良人、七子、八子等,各有不同的俸禄和职责。汉武帝刘彻的后宫最为典型,他早年宠爱陈皇后,后因陈皇后无子又爱嫉妒被废。继而宠爱卫子夫,卫皇后不仅为其生了太子刘据,而且其兄长卫青、外甥霍去病是西汉的名将,是支持皇权的重要力量。刘彻晚年又宠幸钩弋夫人,在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太子后,为杜绝钩弋夫人家族乱政,赐死钩弋夫人。汉武帝后宫的选择始终与巩固皇权,平衡朝局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后宫的规模与等级多样性达到顶峰,嫔妃制度进一步完善。除皇后外,还设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四夫人,以下还有九嫔、婕纾、美人等级别。唐太宗立长孙皇后为后,长孙皇后贤惠且有谋略,曾多次劝谏唐太宗,其长兄长孙无忌是貞观之治的重要助力。</p><p class="ql-block">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宫更具传奇色彩,他早年励精图治,后宫以王皇后为核心;后期贪图美色,先宠爱武惠妃,武惠妃去世后,竟将儿媳杨玉环纳为贵妃。“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便是对其沉迷后宫的真实写照。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超出常规,不仅为其修建华清宫,还重用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最终引起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p> <p class="ql-block">清朝是嫔妃制度的最后阶段,制度高度僵化且等级森严,从皇后、皇贵妃、贵妃,到嫔、妃、贵人、常在、答应,每个等级的人数,待遇都有明确规定。康熙皇帝的后宫规模非常庞大,他一生拥有4位皇后,3位皇贵妃,1位贵妃以及数十个妃、嫔等,生育了55个子女。</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帝王的一夫多妻,一方面是个人的私生活,同时也是皇权、礼制、宗法和政治集合体。他保障了皇室血脉的传承,平衡了各个家族的势力,巩固了皇权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三】中国古代民间的“一妻多妾”</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民间有经济实力家庭的男人一妻多妾现象普遍存在。纳妾需要口粮,布匹等生活费用,只有地主、富商和取得功名利禄的人士才可为之。家庭贫困者纳妾的人较少。纳妾的目的一般有三方面:一是满足私欲,二是“纳妾求嗣”,三是增加家中劳动力。</p><p class="ql-block">妻和妾在社会的地位相差很大,妻需要通过“六礼”明媒正娶,进门后是家庭的主母,拥有管理家务和支配妾室的权力。妻所生子女为“嫡出”,享有家庭财产继承、宗族祭祀的优先权力。妾多出身于贫困家庭、陪嫁的丫鬟、或被买来的女子,她们不需要复杂的仪式进门。妾进门后需要对“正室妻”行跪拜之礼,她们的地位仅高于家中的奴仆。其子女为“庶出”,在家族中常被边缘化。</p><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末民初,西方男女平等思想传入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受到冲击。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民法》,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制,禁止纳妾,“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一延续数千年的婚姻制度从法律层面走向终结,但是它留下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一妻多妾现象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彻底杜绝。</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照片--AI处理</p><p class="ql-block">编纂: 樵人 2025/09/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