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VR大空间沉浸展”

兵兵有礼

<p class="ql-block">2025年共和国华诞,我走进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光影厅,一眼就看见屏幕上那句醒目的“国宝+VR”。展览时间从2025年7月一直延续到2026年10月,像一道通往过去的邀请函。走进宽敞明亮艺术大厅,数字光影奇幻,营造高雅艺术氛围。而我的目光却早已被那幅传说中的《坤輿萬國全圖》吸引着,仿佛听见了四百年前的风,正从地图的边缘吹来。</p> <p class="ql-block">那幅地图就静静铺展在记忆的中央——不是冰冷的复制品,而是融合了中西视野的古老智慧。它用斑斓色彩勾勒出当时人们所知的世界,山川、海洋、城邦,每一笔都带着手绘的温度。我曾以为“天下”只是中原的代称,可在这张图上,非洲的轮廓已悄然浮现,美洲的海岸若隐若现。它不只是一张地图,更像是一封写给世界的信,由利玛窦与明代士人共同执笔,字里行间是文明交汇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戴上轻便的VR头显那一刻,我忽然成了那个时代的“我”。第一站是“觀天下”,我站在九重天之上,脚下星河翻涌,北斗如勺,银河似水。风吹过耳畔,竟带着《尚书》里“钦若昊天”的回响。接着是“涉沧溟”,我随大明船队扬帆出海,巨舰破浪,桅杆如林,远处海市蜃楼般浮现出异国港口。最动人的,是“通四海”中的双塔情缘——大报恩寺琉璃塔与英国邱园宝塔隔时空相望,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中式浪漫如何漂洋过海,在异国生根发芽。原来交流从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两颗文明之心的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这三十分钟的旅程,竟让我忘了自己身处百平米的展厅。无需手柄,只凭脚步,我就能在虚拟与现实间自由穿行。技术在这里不是炫技,而是隐形的引路人——720°全景让我抬头可见极光舞动,低头能见青花瓷瓶上龙纹的釉光流转。最震撼的是那场由千万粒子构成的极光,像宇宙在耳边低语,用Houdini引擎编织出的光之雨,竟让我眼眶微热。原来科技的尽头,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让人重新学会敬畏。</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知道,这场展览背后藏着多少匠心。南京博物院不仅拿出了镇院之宝,还把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拱门构件请了出来,与VR中的虚拟重建交相辉映。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觀天下”,从来不只是看世界,更是以一颗开放的心,去理解那些曾被称作“远方”的地方。而今天,我们用VR重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怀旧,而是提醒自己:每一次抬头望星,每一次扬帆出海,都是对未知的温柔致敬。</p><p class="ql-block">走出光影厅时,我深深被新技术、深度文化呈现和沉浸式历史探索的新方式所震撼。‌整场体验由故事驱动,用互动引导,使我参与其中,从视角出发呈现《坤輿萬國全圖》中“大明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