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锡崖沟挂壁公路

理上往来

<p class="ql-block">太行山锡崖沟挂壁公路,位于晋城市陵川县锡崖沟村,长度为7.5千米,开凿时间长达30余年,当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太行山锡崖沟挂壁公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出的。此类工程奇险、艰难,在中国筑路史上极为罕见。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从远处望去,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而且多层呈现,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800里巍巍太行中,共凿有七条挂壁公路(分别是锡崖沟、昆山、穽底、虹梯关、郭亮、回龙、陈家园挂壁公路),其中工程量最大,耗时最长,最早、也最为壮观的当属锡崖沟挂壁公路。</p><p class="ql-block">锡崖沟地处太行山腹地,位于陵川县境最东端,晋豫两省交界处,锡崖沟人为走出大山,靠自己的一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30年,用锤子、钎子,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造就了闻明华夏的“锡崖沟精神”。锡崖沟挂壁公路于2009年7月荣登《中国路谱》典型农村公路榜首,2011年9月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6月入选山西三晋十大新发现。锡崖沟挂壁公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精神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复制性,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和人类创造遗迹,是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建设背景:</p><p class="ql-block">锡崖沟村由十七个自然村组成,200多户人家,800多口人。他们的祖先是古代战乱和灾荒年代逃进山里来的。这里,四山环山,八方阻隔,上山、下山全是悬崖绝壁。千百年来,他们过着自生自灭的原始生活,在沟里开荒、种地、植树、放牧、砍柴,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解放以后,他们也向往新生活,但闭塞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无法摆脱困境,大批的水果烂掉了,大量的药材沤了粪,烧了火。成群的猪羊赶不出山,人们生了急病,抬到半路就咽了气,山外的姑娘不往里嫁,除了换亲,只有打光棍。1962年,一位县委副书记来这里下乡,骑着马走到崖头找不到下山的路,把马也吓死了。回去以后,给锡崖沟拨了三千元钱,让他们修路。从此,他们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修路里程。</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在悬崖上抠出一条小道,只能胆大的人走,他们试图赶猪出山,结果赶了27头猪,走一里多就摔死13头。</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他们又换了一个方向修路,修到半途,无法前进,反而引得山上的狼进了村,被称为“狼道”。</p><p class="ql-block">第三次修路,他们想凿一个洞钻出去,结果打了一百米,碴也不好出,烟也无法排,交通局技术员说“以你锡崖沟的条件,80年打不通,5代人不受益”,结果这个洞变成了“羊窑”。</p><p class="ql-block">三起三落,锡崖沟人二十年的奋斗与探索、是希望与失望的心灵煎熬,是汗水和心血的挥洒与搏杀。三次筑路的失败,锡崖沟人并不甘心,亦没有死心。</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一次点燃了锡崖沟人走出大山的希望。1982年1月1日,党支部又一次举起了筑路的旗帜。他们请来了工程师,制定了“依山就势,顺崖凿洞,天窗排渣,螺旋上升”的大胆创新筑路方案。为了筹集资金,他们捧出了准备娶媳妇的积蓄,献出了过门的嫁妆,捐上了早已备下的棺材,还有人变卖了菲薄的财产。村委会卖掉了集体的树木、牛羊、饲养室、连几间办公室也作了贷款抵押。作好了一次破釜沉舟、决死一战的思想准备。他们组织了党员攻坚队,青年突击队,光棍决死队,妇女支前队,全村男女老少都扑在了修路上,最后终于修成了这条弯弯曲曲、上上下下,长达15华里的进出村山区公路,创造了一项筑路史奇迹。</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锡崖沟挂壁公路一般不允许外地私家车进入。这既是出于安全考虑,亦是属于秩序管理,当然可能还有利益分配。这次能全程走一次锡崖沟挂壁公路很幸运,属一次因祸得福的际遇。原由是恰逢由王莽岭停车场进入锡崖沟的新隧道在当天进行维修,以迎接国庆客流。我们的车辆无法进出,所以改乘当地人车辆,从而能仔细观赏、深刻感受一下这项人类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的壮观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外观高度不同,蜿蜒而上的锡崖沟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条件的改善,挂壁公路不怎么适用了。但这项工程还在;教育启迪作用还在。后人们应该学习、传承前辈们这种自强不息、战天斗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敢于担当,勇于挑战贯穿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其它行动过程当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