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坊村除了油菜花、水稻,还有什么?【退休去景漂】

行者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云中一队南迁的候鸟,鲇鱼山镇徐坊村万亩稻田</i></h5> “扑腾......扑腾.......”,一只褐色大鸟往绿色的那片稻田里“扑”进去,动作很笨拙,尽管已经很使劲地扇动翅膀了,弄出了大声响,让我这个耳背的人都觉察到动静,它还是没有上升多少高度,好似就是仅仅离开了地面而已,都没有超过稻子的高度,就糊里糊涂跌进稻田里啦!我确定是一只雌性环颈雉,在离村子这么近的地方竟然能看见环颈雉!!!我转身想招呼阿红一起过去,她却喊我看天上的鸟,哪个方向?太阳那边!抬望眼,一片金晃晃!俩人就方位啰嗦了几次,互相都觉得没讲到点子上,阿红干脆让我看照片,在太阳的十点钟方向,有整整齐齐的一个小队,看不出鸟种。<div>我对阿红的期望值瞬间提高,她第一次来彭家滩就看到了2种猛禽,今天也发挥一下!鹭鸟、鸻鹬之类,我没抱太大期望,稻子都要收割了,地里没水吧?</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收割后的芝麻地,我们接近时惊起一片斑鸠,因为数不清几只,惊慌失措地逃向四面八方,胆大的2只就势落在电线上观望局势。</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珠颈斑鸠竟然是当天看见的数量最多的鸟种,不仅田地里多,村子里也多,是亲人性鸟种的典型代表。</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环颈雉躲进了左边绿色更多的稻田中,右前方是鲇鱼山火力发电厂,左侧一片山峰,哪座是鲇鱼山呢?</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绿色的稻田里,还有水,那就可能会有鹭鸟、鸻鹬之类,可惜若它们不飞,就很难观察到。田埂上密密麻麻的野草,怕有蛇,我们不敢太靠近。</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标牌:万亩高标示范基地</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2025年菜花节的痕迹</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稻田有部分倒伏,有的地块有,有的地块没有,有的地块还有好几块,是人为的吗?这时又想起无人机了的优势了,升到高空后可以看看造型,是否有“麦田怪圈”?</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棕背伯劳立在竹竿上,躯干基本不动,不停转头观察环境</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生长期的芝麻、甘蔗</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紫皮甘蔗,阿红摄</i></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50年前,竟成公社良种场种的是青皮甘蔗,到12月的收获期,父母会带着我们去甘蔗地买,是自助型的,自己到地里去挑最粗壮,节最长,又没有虫眼的,付账是按根计算的。那时就觉得家里有长兄就好了,我们女生真的抗不了几根甘蔗。</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紫茄子、绿茄子就两排吧,种在规整过的水渠旁,地势比稻田要高。中国的农民</i><span style="font-size: 17px;"><i>见缝插针</i>,</span><i style="color: inherit;">舍不得浪费一毫地,而中国传统的食客眼睛大肚子小,好像不浪费一半就没有面子似的,好在现在的饭馆提倡“光盘”“打包”。</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每块甘蔗地的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产业,可能是各家的自留地看心情随便种种吧</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巴掌大的土地庙-左侧樟树林前的小房子</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已经可以采摘的板栗,背景是稻田</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板栗树,背景是鲇鱼山镇</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古樟树“五子登科”</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古樟树“连心树”</i></h5> <h5><i>古樟树“五子登科”和“连心树”看起来都是5个主干,但本质完全不同,“五子登科”是在一个主干上分裂出5个枝干。“连心树”原本是距离很近的5棵小树苗,竟然一起长大了,树干的粗壮程度也差不多,这在自然界不是很常见的。大树底下不长草,它们几个伙伴竟然长得差不多大,是协商一致均匀分配资源吗?</i></h5> 2024年3月中旬,徐坊承办第一届万亩油菜花旅游节,发现基础设施落后,鲇鱼山镇出资修路,将狭窄的乡间小道扩建成可双向通车的标准道路,并新建两个大型停车场。将百年樟树林提质为休闲广场,不仅配备了健身运动设施,还修建了两座凉亭、公共卫生间,若开设固定的周末集市就好了,北京的延庆、怀柔等地,周末都会有固定大集,本地的农场品相当的丰富便宜,北京城里的居民很喜欢开车去囤货。<div>就我们半日的观察,徐坊和周边的村子,至少可以提供原产地的稻米、菜油、芝麻和芝麻油、甘蔗、柑橘、板栗、土鸡土鸭、莲藕以及各色蔬菜。</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徐氏祠堂,方塘</i></h5> 徐坊村是一个有据可查的千年古村。<i>据《徐氏宗谱》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始祖进公自南昌土坊迁乐平县石砚山;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其十一世孙徐东一定居于昌江区丽阳镇,其子徐仁(字本荣)再迁今址。因村前有一口四四方方的水塘,故命名“方塘”,解放后,改村名为徐坊。</i><div><i>20世纪70、80年代,徐坊村内尚有古民居上百余栋,两三人合抱的香樟等古树十多株,村内小巷均由厚重的条石铺成,村北建有古朴的北门。如今北门和许多古民居都已灭失,或因保护不善倒塌,或因无处建新房而被拆掉,现仅存老房屋数十栋,市、县不可移动文物点6处。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知名度最高的老屋,非徐氏宗祠莫属。</i>这里是电影《祭红》与《烧郎红》的拍摄基地,这两部电影与景德镇两种非常出名的颜色釉有关,都是讲述用生命保护祖宗的知识产权。</div><div><i>资料来源:美篇“徐氏源流文化与村庄民俗-景德镇徐坊村”</i></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徐坊村的古戏台,资料来源:美篇“徐氏源流文化与村庄民俗-景德镇徐坊村”</i></h5> 徐氏祠堂里据说有一座戏台,是从御窑瓷厂搬迁过来的。“2016年,市御窑遗址管理处将影响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戏台,由省文物保护中心整体迁至徐坊宗祠前厅复原重建。”“逢年过节,村里和村民们便外请戏班子来‘演戏’,政府部门送戏、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也往往是到戏台来‘捧场’。”<div><div>但据《徐坊徐氏宗谱》记载,徐坊村有族规“四禁”:禁赌博、禁龙舟、禁学剧、禁兴灯。“禁学剧”,看看应该是可以的。“禁龙舟”不知何故,因为昌江就在家门口,将“方塘”再延长些,家门口就可以玩龙舟。</div></div> 村子里现在的民居,城里人可能大都很羡慕,好些是独栋别墅上千平米的体量,我是觉得很可惜,没有好好做规划,一是村子的布局和各家的房子没有规划,二是村内和周边的植物没有规划,村子和大部分的房子不够做拍照的背景。若是能将演戏的时间固定,在“景德镇文旅”上发布演出计划,与菜花节、金秋节、甘蔗节、观鸟节之类的相配合,徐坊、彭家滩一带的“美丽乡村”就很值得周末经常溜达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鲇鱼山镇,徐坊村,彭家滩,万亩示范田-冬春油菜、夏秋水稻</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鲇鱼山镇,位于景德镇市区南,乐平北站之东北方,自驾便利</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