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溪是大海的童年,童年是一条温柔的河,流淌着细碎的阳光和斑驳的树影。每当回忆的闸门打开,那些鲜活的画面便扑面而来,尤其是暑假里学习小组的时光,像一颗颗甜蜜的糖,融化在岁月的舌尖上。</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是个安静乖巧的男孩,成绩好,便成了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暑假的学习小组设在唐秀风家里,她的父母总是笑眯眯的。我一进门,唐妈妈便会塞给我一块西瓜或几颗糖,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真懂事,成绩又好。”唐爸爸则喜欢在我写完作业后,拉着我问学校的趣事,偶尔讲个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而我总是红着脸低下头,心里却像揣了一只欢快的小鸟。那些夸奖和笑声,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轻盈而温暖。</p><p class="ql-block"> 偶尔晚上,学习小组会转移到我家斜对面的新丰家里。他的父亲是中华船厂的高级工程师,戴着金边眼镜,说话温和有力。每次见到我,他都会拍拍我的肩膀:“小家伙又来了?好好学,将来也当工程师!”新丰家的客厅里堆满了技术图纸和外文书籍,他父亲也喜欢喝咖啡,空气中弥漫着书卷和咖啡的混合香气。最让我难忘的,是饭后时光——新丰的父母并肩坐在沙发上,轻声交流着一天的工作,偶尔相视一笑,妻子为丈夫递上一杯茶,妻子替他整理微皱的衣领。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琐碎日常中的默契与珍重。那一刻,幼小的我朦胧地意识到:婚姻最美的模样,大抵就是这般细水长流的相伴。</p><p class="ql-block"> 更巧的是,世界小得像一个圆圈。一次闲聊中,我提到自己的表哥也在中华船厂工作,新丰的父亲眼睛一亮:“你表哥是张宗仪吗?我们共事过,他做事雷厉风行,可是个老革命呀!”原来他们间认识,表哥当时已调任市物资局当领导,但厂里仍流传着他的老革命故事。这种意外的关联,让我恍惚感到,成人的世界虽大,却总被缘分的丝线悄悄缝合。</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首,那些片段依然清晰:唐秀风家中的瓜果甜香,新丰家客厅的灯光,以及沙发上一对夫妻的剪影。它们像河底的卵石,被时光冲刷得愈发温润。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悄悄塑造了我对“家”的理解——认可与鼓励如春风,爱与尊重如基石。以至于成年后,我与妻子也延续了这种“不吵架”的习俗,或许正是因为童年早已将幸福的密码,埋藏在了记忆的最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10.01徐根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