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峰乙巳国庆书«三字经»,欢迎品鉴

必峰书画苑

<p class="ql-block">李必峰乙巳国庆书《三字经》,欢迎品鉴。</p> <p class="ql-block">笔锋起落间,墨香氤氲在秋日的晨光里。宣纸铺展如云,一方砚台静卧案头,仿佛等了一整个夏天,只为这一刻的相逢。他提笔蘸墨,腕底生风,一行行竖排的汉字自笔尖流淌而出,不疾不徐,如溪水绕石,如松风入林。字字工整,笔笔有力,那是多年修行的沉淀,也是对传统的深深敬意。</p> <p class="ql-block">这一幅幅墨迹,不只是文字的排列,更是心性的流露。纸色浅淡,墨色沉静,黑白之间,自有天地。那些关于教育、道德、孝道的句子,从《三字经》中走出,穿越千年,落在今日的纸上,依旧铿锵有声。孩童启蒙时的朗朗书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人之初,性本善”,简单六个字,却承载着中华文化最本真的教化理想。</p> <p class="ql-block">他写得专注,像在与古人对话。每一笔都带着思索,每一字都含着温度。这不是炫技,而是一次庄重的传承。在这个举国同庆的乙巳国庆,他以笔为媒,以墨为祭,将一部《三字经》重新书写,不是为了炫耀才情,而是想让那些被快节奏生活冲淡的价值,重新被看见、被记起。</p> <p class="ql-block">文字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礼仪,句句皆根脉。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因有这一代代人默默守护着这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如今,它们被重新誊录,不只是艺术的呈现,更像是一种提醒: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不能丢。</p> <p class="ql-block">字体风格一贯而下,布局规整,如列阵之士,肃然有序。这不仅是书法的美感,更是书写者内心的秩序。他在国庆这一天选择书写《三字经》,或许正是想以最传统的方式,表达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不是喧嚣的口号,而是静默的笔耕。</p> <p class="ql-block">宗教的庄严、历史的厚重,在笔墨间悄然交融。虽然《三字经》并非宗教经典,但它所承载的伦理观与宇宙观,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底色。这份庄重与典雅,不是刻意营造,而是由内而外自然流露。</p> <p class="ql-block">整幅作品完成后,屋内仿佛多了一份宁静。那是一种雅致的静,能让人停下脚步,深呼吸,回望来路。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有人选择放烟花,有人选择远行,而他,选择了提笔。用最古老的方式,写下最熟悉的文字,却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空白的纸张上原本有网格,那是为练习准备的舞台。而今,舞台已落幕,墨迹已成章。但那张带格的纸,仍让人想起无数个清晨,少年伏案临帖的身影。也许李必峰也曾如此走过,从一笔一画的模仿,到如今从容挥毫的自如。每一道格线,都是成长的刻度。</p> <p class="ql-block">李必峰乙巳国庆书《三字经》,欢迎品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