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古村寨一一云山屯

亮剑

<p class="ql-block"> 云山屯是安顺云峰屯堡八大村寨之一,距安顺市约十五公里,它座落在云鹫山的半山腰间,上山小道陡峭,呈45度盘旋而上,到达村口是一小块平地。寨门如古城门,高耸坚固,进入寨门是一条数百米长的明清古道,直达屯后门。</p> <p class="ql-block"> 当年朱元璋为一统天下,下旨任命颖川候傅友德为统帅,调集了江南三十万大军远征云南、平蕃定边,后在贵州安顺一带驻扎下来,建城戌边,屯军转制为民,垦田为生,他们把江淮的屋脊、徽州的马头墙连同整片的江南烟雨砌进了云鹫山的石头里,于是那些古老的墙缝里时不时地透出了稻花和桂花的馨香,就连午后不停鸣叫的秋蝉声,也与江南梧桐深处流出的蝉鸣声那样相似;六百年前的硝烟和刀戟而今早已转化成了袅袅炊烟,一切那样宁静祥和,透着丝丝暖意,清凉的山风掠过长街,让人无限舒适。</p> <p class="ql-block">  数百年前,这里也曾人烟阜盛,商贾云集,繁荣一时。岁月尚未彻底抹去明清和民国的建筑,沿街的马蹄形铺台是方便与骑马商人做生意而设,布庄、当铺、戏台、药铺等明清古迹,庸常之中仍存微芒,似历史活化石。我站在高处,看着光影在狭隘的古道上缓缓流过,应了徐悲鸿楹联之意“白马西风寨上,杏花烟雨江南”。</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似乎也感叹:“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先民都是迁徒自江南的百姓或明朝士兵的后裔,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和戏台、祠廟,几乎与江南的如出一辙;俱有地方特色的屯堡地戏俗称“跳神”,也源于江南的军傩,那是军队出征前用来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傩仪。今天的古戏台,右侧墙上挂着用于戏剧表演的面具,戏台正面左右两根台柱是一幅对联:七八人将广兵多,四五步山遥路远。这隐含小小戏台展示的是雄壮的军旅生活和战争。</p><p class="ql-block"> 也许今天古戏台的功能退化了,采风画画的学生占据了舞台,他们正用稚嫩的眼光,调着颜料,竭力想记录下历史的印痕和明代的文化遗风。</p> <p class="ql-block"> 时间故意走慢了,我且可凝望容与,多思曩昔。</p><p class="ql-block"> 那些画画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曾想到,当年富可敌国、得罪了朱元璋的沈万三,他的马帮铁蹄也曾踏在这条青石板上。可惜,艺术的抽象,再多的翰墨也无法复原当年的马帮铃响了。</p><p class="ql-block"> 沈万三的故居在天龙屯堡,近在咫尺,其实他的乡梓远在千里之外的水乡周庄,他用沉重、无奈、辛酸的双手,把周庄和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拉在了一起,酿成了一个悲壮的历史晓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六百年前明朝的一项“屯田定边”决策,使中国史籍典册中出现了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词语“屯堡”。今天这些古村落成了探寻江南遗韵、明代古风的景区,云山屯则是云峰屯堡中的核心景区,现今它已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村”。</p><p class="ql-block"> 看着那“石头的街道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军民如猛鹫翱翔在云雾中,守卫着这片江山。六百年的风云岁月,以无声的语言镌刻进了这片石头世界。</p><p class="ql-block"> 世界应是一个有回音的空谷。</p> <p class="ql-block">文字 摄影 亮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