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于京杭大运河,我情有独钟,无论是在小学课本上,还是在后来的历史学习中,都了解了一些关于它的知识。也曾亲眼目睹过在山东临清、聊城、济宁,在江苏淮安、扬州、无锡等地的大运河,但是没有目睹过在杭州终点的大运河,所以这次在杭州,专门抽出半天的时间去看看。</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p><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全长约1794千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程分为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七段。</p><p class="ql-block">修建历史: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连通长江与淮河。隋代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进行扩建,形成完整体系。元代将其“裁弯取直”,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于1293年全线通航,奠定了现今的格局。</p><p class="ql-block">重要价值:自开凿以来,是连接中国南北的重要干线,连通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具有南北物资运输、大型航船行运等作用。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运河终处是杭州:从北京到钱塘,我站在了千年水道的尽头。</p><p class="ql-block">从武林门码头上船,心情是带着几分求证意味的。地图上说,运河的尽头还在更南边,与钱塘江交汇。可我偏执地认为,一条活了千年的大河,它的终点,不该只是一个地理坐标,而应是一处精神的归巢。</p><p class="ql-block">游船推开混浊的、蕴着千年泥沙的波浪,不疾不徐地向北驶去。两岸是杭州城的剖面图,一边是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折射着锐利的天光;另一边,却还藏着老旧的民居与水埠头,有妇人在石阶上浣洗,时光在这里仿佛慢了半拍。船行其间,像翻阅一本被水浸过的历史书,新旧墨迹交融晕染,难以剥离。</p><p class="ql-block">也正是在这略显矛盾的景致里,我忽然明白了运河的“尽头”何在。它不在某一处水闸或江口,而在这从“运输”到“生活”的悄然转换中。当河水的功用性被观光船和浣洗声稀释,当它从帝国的动脉,彻底融入一座城市的日常肌理时,它的使命,便,抵达了终点。</p><p class="ql-block">走过桥,便踏入了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的“终点”意味,愈发浓郁。它不再是航行的终结,而是一段伟大历史的沉淀与陈列。</p><p class="ql-block">沿着青石板路漫步,旧式的江南民居里,开着安静的茶馆、扇子铺和书店。空气中没有刺鼻的商业气息,只有一种被时光浸润后的温润。我走进那几个由旧厂房改造的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在那些精美的器物与斑驳的工具前,我仿佛看到,运河从全国运来的原料、技艺与匠心,最终都汇聚于此,被消化、被升华,凝结成杭州独有的风雅。</p><p class="ql-block">这街巷,这博物馆,不正是运河所带来的文明与繁华,最终沉淀下来的“文化终点”么?</p><p class="ql-block">天色向晚,华灯初上。我坐在运河边的长椅上,看最后一班游船划开金色的水波返航。那一刻,万籁俱寂,唯有河水亘古不变的流淌声。</p><p class="ql-block">我忽然了悟,我找到的,并非一个物理的尽头。我找到的,是一段伟大征程的圆满,是一种从奔腾到宁静的安顿,是一个从历史走进生活的温柔接口。</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它一路呼啸着、奔劳着,从燕赵的豪情,流经江南的温婉,最终把所有的故事、所有的力气,都轻轻地、轻轻地,放在了杭州的怀里。</p><p class="ql-block">所以,是的。在杭州,在拱宸桥,在这片温柔的暮色里——我找到了京杭大运河,真正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用手机拍摄的原照片和原视频,记录我的所见所闻。</p> <p class="ql-block">风把运河的故事吹得很轻,游船推开的不只是水波,还有从春秋到如今,关于江南的所有温柔想象。</p> <p class="ql-block">船行碧波上,两岸枕河人家的烟火与千年运河的涛声撞个满怀——原来杭州的时光,一半在西湖,一半在这流淌的诗里。</p> <p class="ql-block">不必追赶风景,因为此刻就在风景里——游船载着我的目光,掠过运河边的古桥与新绿,也掠过千年的岁月流转。</p> <p class="ql-block">岸边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上下船的码头,现在称为【御码头】。</p><p class="ql-block">御码头依旧在,不见了乾隆来!</p> <p class="ql-block">杭州的浪漫藏在细节里:是西湖的柔波,也是运河上的这程船旅,风里都带着时光沉淀后的温润气息。</p> <p class="ql-block">桥下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南巡盛典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在杭州的运河上慢下来,看白墙黛瓦随船移动,听船桨划开历史的涟漪,才懂“活着的遗产”原来是这般模样。</p> <p class="ql-block">船的前方就是杭州著名的拱宸桥。</p><p class="ql-block">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终点,也是杭州重要的城市地标。</p> <p class="ql-block">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由民间人士集资修建。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建,清顺治八年(1651年)桥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段志熙倡导捐筑,三年后竣工;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捐俸重修;光绪十年(1884年)杭人丁丙主持重建,形成了如今所见的桥身。</p><p class="ql-block">桥身长约92米,高约16米,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因江南土质松软,工匠设计出薄墩薄拱式结构,用轻盈的石板石条铺就桥面,兼具端庄雄伟与江南秀气。</p><p class="ql-block">2005年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运河水工遗存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点。它见证了杭州倚河而兴的历程,是解读运河文化的重要注脚,还曾是康熙、乾隆南巡的“门面”,承载着老杭州人的记忆与情感,也是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的设计元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世界的运河。</p> <p class="ql-block">船到拱宸桥,下船游览岸边码头和古商街道。</p> <p class="ql-block">岸边码头上的雕像,反映着码头工人装卸船时劳动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杭州拱宸桥的名称核心源于“宸”为帝王代称,取“迎接帝王”之意,因历史上此处是杭州城北门户,常为迎接帝王南巡的重要节点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拱”字有“拱手相迎”的敬意,“宸”在古代特指帝王的居所或代指帝王本身,组合起来的“拱宸”即“恭迎圣驾”。明清时期,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南巡途经杭州,拱宸桥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端的重要桥梁,是帝王进入杭州城的标志性节点,其名称正是为契合这一历史功能而确立,既体现对皇权的尊崇,也彰显了运河作为皇家巡幸通道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p><p class="ql-block">网友的抖音视频介绍了拱宸桥,请你欣赏一下,在此向网友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我用手机上的镜头,记录着我上桥的过程。</p><p class="ql-block">脚踩青石板,眼望运河水,拱宸桥的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老杭州的记忆。此刻我走在这里,像和千年前的过往,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拱宸桥最高处的石阶上,风里裹着运河千年的故事——它曾拱手迎过南巡的銮驾,如今陪我看往来的船、岸边的树,把时光慢慢酿成温柔。</p><p class="ql-block">不追着风景跑,就坐在拱宸桥上发呆。看水波推着船走,听风掠过桥洞的声响,才懂这“拱宸”二字里,藏着的不只是敬意,还有江南的慢时光。</p><p class="ql-block">坐在这里,一边是运河的流水潺潺,一边是老城的烟火袅袅——拱宸桥不仅是座桥,更是把历史与当下连在一起的温柔纽带。</p> <p class="ql-block">在杭州,我找到了京杭大运河的终点。</p><p class="ql-block">在此与大运河终点的相遇时光,我用抖音视频记录着。</p> <p class="ql-block">踏过拱宸桥的青石板,望着游船推开的粼粼波光,才真正读懂京杭大运河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流淌的岁月。它曾载着漕粮商船穿梭南北,把江南的丝竹与北方的驼铃连在一起;如今岸边的茶馆飘着龙井香,往来的画舫载着游人,千年水道依旧在烟火气里鲜活。从春秋时的邗沟到元代的裁弯取直,从帝王南巡的仪仗到寻常百姓的生计,运河里淌的不只是水,更是一部写在水波上的中国史——它藏着古人凿山开河的智慧,也映着今日江南的温润日常,让人忍不住驻足,在风里接住那些从时光里飘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运河水面,这场旅程也近了尾声。站在岸边回望,千年运河如一条银色的丝带,串起了杭州的过去与现在。它曾是南北交通的命脉,如今是城市的精神印记,每一朵浪花里都藏着故事。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离开,期待下次重逢时,还能在这水波之上,再寻一段属于运河与江南的温柔。</p><p class="ql-block">再见了,大运河!</p><p class="ql-block">再见了,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