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吻上了菊黄蟹红

洋歌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到秋季,有一种花卉很容易撩人眼球,勾人味蕾,这便是盛开的菊花。与此同时,有一种美食也在秋风乍起因菊香“横行霸道”起来,上岸是青色,和厨师切磋后,换个马甲,摇身一变,红通通地横上了餐桌,这便是人们赏菊时朝思暮想的螃蟹。所以,民间早有菊黄蟹肥之说。再忙,也不能错过!</p><p class="ql-block"> 菊花与螃蟹组合在中国文化中,自然会让人们联想到浓浓的秋意,黄色的菊瓣,红色的蟹壳,象征着丰收与富饶。赏菊、吮蟹、饮酒、作诗,又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作派,亦是人生金秋时节独有的美好享受。</p><p class="ql-block"> 菊花的确很美,秋风落叶时节,更显菊之坚韧美妙,人们就会饮菊花酒,品重阳糕,食菊花饼。螃蟹也很特殊,大地落叶金黄一片时,餐桌上就会“鸿运当头”,红红火火,中秋佳节更是傲视七碟八碗,独占鳌头,只要它“四平八稳”的红在餐桌上,所有的佳肴美馔瞬间黯然失味儿!</p> <p class="ql-block">  不过,菊花有一个功能是螃蟹所不具备的,亦是螃蟹望尘莫及的。这就是菊花的祭奠之用,以及它花语中的哀婉之情和怀念之意,更是人们对逝者传递的哀思与悼念!</p><p class="ql-block">‌ 菊花的圣洁与清雅,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纯洁、雅思、吉祥的象征,又是对具有高尚品德之人的敬仰!更是用于寄托哀思、丧葬活动的重要祭品,它代表着对逝去亲人和英雄的思念和缅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  当然,螃蟹亦有菊花所不能及的寓意和象征,在中国古时科举文化中,学子们常常会佩戴螃蟹造型的玉佩进京赶考,以便保佑自己考取功名,光宗耀祖。</p><p class="ql-block"> 螃蟹外壳坚硬,谐音“甲”,学子们都想考取第一名,“一甲及第”,而它的身材十分特殊,八只爪子和那横着走的姿势,象征着八方来财,而两只大钳子,也能让人想入非非,似乎能帮人抓住钱财一样!</p><p class="ql-block"> 古时宋朝汴梁城是赏菊食蟹兴起的高峰期,才子佳人、文人墨客常常会聚在一起,吮蟹、饮酒、切磋诗文,佳作流传颇多,正如宋人高似孙所说:“不是桂菊蟹,如何能好秋。”不论是饮食文化,还是诗歌文化,在文学史里都占据了重要篇幅。足见赏菊食蟹在中国文化中已有数千年历史可循。</p> <p class="ql-block">  食用螃蟹也十分讲究,分为文吃和武吃,南方多文吃,要借助工具,掰、剪、剥、吮,再配上绍兴花雕酒,就可以惬意满满的品出秋黄菊香蟹肥的意境来!最后再把蟹壳拼图还原,一幅“横财大将军”的艺术品,活脱脱地跃然桌上,仿佛活过来一样,让人瞠目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北方多武吃,简单粗矿,不像文吃那么费时费力,还要听着苏州评弹,一斤老酒下肚,还可能吟诗作画一番。北方人食蟹,基本是暴力伺候,大卸八块后,大快朵颐,只能听到牙齿与蟹壳碰撞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响,咀嚼后壳肉不分的碎屑残渣堆在一起,真正的精华与鲜美就这样在牙缝中流失掉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螃蟹真正鲜美好吃的部位是它的腿部和两只大大蟹螯里面的肉,吮出咀嚼,味道妙不可言!所谓会食蟹者食腿,不会吃蟹的吃黄,精华稀少还有季节性。不像牛身眼肉,羊身黄瓜条,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所以,若想解馋就得伴着秋风尽情尽快享受。</p><p class="ql-block"> 入秋后的两个月是食蟹旺季,传统说法是九月多食母蟹,此时的母蟹,蟹黄饱满肉质肥厚,到了十月就要吃公蟹了,这时的公蟹,膏足流沙肉质劲道。不过,现代人食蟹基本不分雌雄了,因为到了金色的秋天,便是人与螃蟹难解难分的味蕾之约,怎一个“鲜”味儿了得!</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临近,太太在单位订了几只高邮湖大闸蟹,我又在古都汴梁买了些菊花饼,再配上备好的绍兴老黄酒,就等“鸿运当头”了!真希望大闸蟹突然能横着过来,因为口水在口腔里早已打转转了,呵呵!</p><p class="ql-block"> 虽然朝思暮想的“八方来财”尚未空运到家,但菊香透着蟹味儿,仿佛已被秋风吹送过来了,就是不知该如何与“横财大将军”过招呢?文吃乎?武吃乎?似乎均不舍得下手!真希望打开顺丰冷链时,看到的是一个个精美的螃蟹玉佩饰品,让俺也佩戴上再考一次大学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