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温可登基尼斯记录,持续至今秋分之后,还是余情未了,白天宅家孵空调,近日听到近处几个园林,延长开放至夜8点,一直到10月8号。 沧浪亭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也是借景杰作!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外观各式各样,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就漏窗框架的形状来看,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大部分的漏窗外形以方形和多边形居多。一般来说,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寸、间隔多为相同或者相近,产生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沧浪亭 平时以兰展、漏窗、竹韵见长,夜景实属罕见。 拟是走进潇湘馆...... “周规”月洞门上两字、反面是“折矩”,门外花窗意境无限。 曲径通幽,步步入胜。 此景只在夜中有,竹影灯影人静心静。 摄影爱好者的乐园 和谐的光影 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真正产生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 沧浪亭 小山坡上,可见全园景色。 复廊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的,在廊墙分隔内外的同时,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拓展了游人的视觉空间,丰富了游人的赏景内容,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 那天多云,没有拍到蓝调的景色。 这天天气晴朗,气温稍降,下午5点,兴匆匆的带着相机、三脚架去怡园,想拍傍晚蓝调园林,不想相机电池没装,老年痴呆了,背着6公斤的包,只能手机拍拍!随遇而安......还是赶早了一点。 怡园为了双节,装扮一新,非常喜庆! 怡园,苏州的古典园林,位于市区人民路原43号(现1265号),现有面积6270平方米。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1874-1882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 1992年,享誉国内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吴兆基,著名古琴家徐中伟、叶名佩,及吴门琴社琴友十余人欣然应邀,再续怡园琴会,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延绵至今。 为全园主厅,鸳鸯厅式,厅北取自杜甫“疏树空云色,茵陈春藕香”诗句,得名藕香榭,又名荷花厅,盛夏可自平台赏荷观鱼,室内陈列黄杨、楠木树根桌椅,一半天然,一半人工;窗棂外形优美,造型与构图极具特色,窗大而外中美景极易映入眼帘。 天色呈蓝 太湖石--屏风三叠 为怡园镇园之宝。 亭南临绿波涟漪的荷花池,取《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意得名。亭为六角形,仅在朝北的一面设壁,上开六角形漏窗。立于亭中可纵览全园景色。亭东北立有三块造型独特的太湖石,为怡园镇园之宝。 不开放夜花园,蓝调拍不到的。 怡园占地不大,但能吸取各园之长,巧置山水,自成一格。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东部以建筑为主,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建筑。在造园艺术上,怡园能博采诸园景物,如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政园。布局自然,亭榭廊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堪称园中精品。西部,以拙政中园为蓝本,北掘地为池,池南——鸳鸯厅(藕鱼榭及锄月轩)为园中主体建筑。西北部叠石参照环秀山庄,狮安邱壑、磴道奇曲、洞窟 诡异。建筑有“碧梧栖凤馆”、“画舫斋”、 “面壁亭”、“小沧浪”、“螺髻亭”、诸人文景观,特别是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艺术被称作“怡园法贴”。 硕果累累 谢谢观赏 多多指教!<div><br></div><div> 摄制 老 鱼</div><div> 2025.10.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