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市:共和国摇篮旅游区红井景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行政局旧址

西游记

<p class="ql-block">红井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瑞金城西的沙洲坝镇沙洲坝村,这里伟人史迹丰富,文物景观独特,“红井”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驻沙洲坝后,这里成为中央政府等党政领导机关在瑞金的第二个驻地。现有革命旧址和纪念性建筑物2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毛泽东、张闻天等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人才,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领导机关从这里迁往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瑞金革命遗址红井革命旧址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行政局旧址</p><p class="ql-block">是中央内务部下设的工作部门,根据《內务部的暂行组织纲要》规定,它主要管理市政的建议事宜,如马路、街道、电车、电灯、自来水及其他公用的市政企业的建设和管理。</p> <p class="ql-block">旧址建筑为客家民居风格,黄墙黛瓦,两层楼房,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行政局旧址一楼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接待室</p> <p class="ql-block">民警室</p> <p class="ql-block">秘书科(第一展厅)</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建设工作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为本馆题写的馆名</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共革命政权建设的伟大创举。从此,瑞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红都。</p><p class="ql-block">在红都大地上,热火的斗争培养和造就了人民共和国的一代英杰,开创了管理国家、建设国家的伟大实践,苏维埃中央政府内务部和行政局,承担管理市政建设,维护城市整洁和安全的职责。在苏区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城市建设的一代先驱克服重重困难,以顽强拼搏、勇于牺牲的精神投入根据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伟大斗争,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写下了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光辉绚丽的篇章。</p><p class="ql-block">21世纪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15年时隔37年后,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城市发展掀起了历史性的一页。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建设工作陈列馆由创建红色中华、建立市政机构、加强市政建设、优化城市环境、建设市政交通、开发水电资源、管理城镇人口、兴建“六大”工程、发扬光荣传统、从瑞金到北京等十个部分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史料、照片等展品,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市政建设作全景式的历史回顾,展示城市建设的新成就,皆在激励全国城市建设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苏区光荣革命传统和学习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创建红色中华</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主力挺进赣南闽西,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根据地得到迅速扩展。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瑞金叶坪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诞生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红色政权的建立,是我党领导开展市政建设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基础。</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时期发行的宣传小册和文件</p> <p class="ql-block">红军第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路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红军检阅台模型</p> <p class="ql-block">红色政权的创立</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时期发行的宣传小册子和文件</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组织系统图</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区域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临时中央政府发行的货币:纸币、银币、铜币和经济建设公债券、借谷证。</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建立市政机构</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指出:“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了加强根据地市政管理和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市政管理机构,实行工农群众自己管理市政建设的纲领。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市政、行政组织系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央内务部人民委员部公章、<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内务人民委员会公章、内务部市政管理局公章、内务部行政局公章、兴国县苏维埃民警厅公章和瑞金市苏维埃市政厅公章(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出台有关市政建设的法律文件</p> <p class="ql-block">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组织机构图</p> <p class="ql-block">行政科(第二展厅)</p> <p class="ql-block">1931年1月,何叔衡任中央内务部部长,亲自负责市政管理局和行政局的工作。</p><p class="ql-block">1933年,梁柏台任中央内务部代部长,兼市政管理局局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建设工作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央苏区“六大工程”的总指挥。</p><p class="ql-block">曾山,1934年2月任中央内务部部长,是中央苏区市政、行政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人</p> <p class="ql-block">省(县区)执行委员会组织系统图表</p> <p class="ql-block">城市苏维埃组织系统图、市政行政组织系统图</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行政局旧址二楼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前往二楼的楼梯(不开放)</p><p class="ql-block">二楼为钱壮飞、何叔衡、梁柏台同志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工作人员住室。</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加强市政建设</p><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市政建设,是在战争环境条件下开展的。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市政建设的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在一切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的号召指引下,充分利用民房建筑,白手起家修筑医院、学校、金库、谷仓和完善公用市政企业,为根据地的建设和苏区军民生活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油画《毛泽东号召加强市政建设》</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发行的宣传小册、文件和房屋登记簿。</p> <p class="ql-block">苏区民歌:</p><p class="ql-block">不怕强盗不怕偷,不怕白鬼来烧楼,</p><p class="ql-block">坏楼烧光不要紧,革命成功盖新楼。</p> <p class="ql-block">苏区时期对医院、兵站、小学等建设</p> <p class="ql-block">苏区时期建造的谷仓、银行金库、红军大学、感化院等</p> <p class="ql-block">市场建设</p> <p class="ql-block">中央政府大礼堂(模型)</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优化城市环境</p><p class="ql-block">维护城市秩序,优化城市环境,是苏区市政、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责任是确保首都瑞金的安全,保持街道整洁卫生,建设公共市政企业,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严惩赌博和破坏公物等等。中央苏区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尤其是红都瑞金,人文环境的改变,让苏区军民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中央机关和首府瑞金的安全,中央政府决定成立瑞金卫戍司令部,承担警戒和保卫任务。</p> <p class="ql-block">全苏区实行最严密的赤色戒严,一切步哨由赤卫军负责,须在十天内建立起来,严防敌人侦探混入,严查行人和携带物品,凡有可疑者,须带至政府严密察究,……立即举行全苏区户口清查,特别是对于城市之一切可疑分子要加强考察和监视,这一工作各级政府要取得工会少先队及一切群众团体的参加和帮助。</p><p class="ql-block">一一摘自《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12号一一关于战争紧急动员令》</p> <p class="ql-block">全民行动起来,禁毒禁赌,整洁卫生,美化城乡环境。</p> <p class="ql-block">经过优化、整治城市环境活动,红都瑞金呈现一派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时期发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报纸和</span>小册子</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建设市政交通</p><p class="ql-block">中央苏区地处山区,交通十分不便。群众到城市圩镇赶集,都是肩挑手提,人员拥挤的医院、兵站和圩镇主要通道,大多被高山或河流阻隔。为了繁荣市场贸易,方便群众,支援革命斗争,市政工作者根据战争的需要和苏区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方面提出了道路修筑计划,一方面组织实施清理河道、疏通水上交通,建立起具有根据地特色的长短结合、水陆相连交通网。</p> <p class="ql-block">市政科(第三展厅)</p> <p class="ql-block">中央苏区交通干路图</p> <p class="ql-block">修路、架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军民修筑道路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第六部分:开发水电资源</p><p class="ql-block">中央苏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大多数是用河水或水塘里的水,有的城镇用的是井水。为了解决饮水困难,确保人民群众用上干净水,市政工作者想方设法找水源,就地取材,引用山泉水,安排组织挖水井。毛泽东亲自带领挖的沙洲坝红井,留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一段佳话。根据地居民的照明,用的是松木、火把和煤油灯。在红都瑞金,在“一苏大”会场,无线电机务人员发明创造了小照明灯和汽灯,这成为红都瑞金的一道亮丽风景。在“红色小上海”长汀县等一些苏区,用上了城市街灯。</p> <p class="ql-block">油画《喜饮清泉》</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时期发行的报纸、小冊子和苏区军民使用过的饮水用具。</p> <p class="ql-block">图为毛泽东带领瑞金群众开挖的沙洲坝水井</p> <p class="ql-block">《红军烈士纪念塔》模型</p> <p class="ql-block">第七部分:管理城镇人口</p><p class="ql-block">根据地城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口</span>管理,主要有人口清查、颁发居民居住证、检查落实婚姻条例、进行选民登记、居民道德教育及房屋分配编订门牌等。城镇人口的有效管理,为苏维埃政府制订政策、征收税金和发展城镇企业等提供了依据。</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口统计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时期发行的报纸和小冊子</p> <p class="ql-block">苏区时期的《婚姻条例》、自由结婚证章与证书、选民登记表等</p> <p class="ql-block">第八部分:兴建“六大”工程</p><p class="ql-block">中央苏区“六大”工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筑杰作,也是红都瑞金的标志性建筑,它反映了苏区工程设计和建筑的水平,是苏区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建筑工人使用过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梁柏台,中央苏区“六大工程”总指挥。</p><p class="ql-block">钱壮飞,<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苏区“六大工程”总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图为“六大工程”之一的“中央政府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六大工程”之一的“红军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时期发行的报纸和小冊子</p> <p class="ql-block">“六大工程”之一的“红军检阅台</p><p class="ql-block">“六大工程”之一的“红军烈士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财务科(第四展厅)</p> <p class="ql-block">“六大工程”之一的“公略亭”</p><p class="ql-block">“六大工程”之一的“博生堡”</p> <p class="ql-block">油画《沸腾的工地》</p> <p class="ql-block">第九部分:发扬光荣传统</p><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市政建设,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点上开展起来的。苏区广大市政、行政工作者为了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改善人民生活,支援革命斗争,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建设和行政工作的人员有四、五万人,他们中有许多人都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的事业光荣捐躯,他们的英名光照日月,留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苏区民歌:</p><p class="ql-block">红军革命好艰苦,</p><p class="ql-block">霜风雪冻穿短裤,</p><p class="ql-block">树皮草根当米饭,</p><p class="ql-block">荒山野岭来露宿。</p><p class="ql-block">日月穿行盘陀路,</p><p class="ql-block">生活苦中苦,</p><p class="ql-block">劲头冲天足,</p><p class="ql-block">若问为何故?</p><p class="ql-block">只图革命早成功,</p><p class="ql-block">为民铺平幸福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区市政、行政工作人员使用过的生活物品</p> <p class="ql-block">图为中央苏区建筑突击队队长凌福民英勇就义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第十部分:从瑞金到北京</p><p class="ql-block">“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市政、行政工作,为党领导城市建设积累了最初的实践经验,在此后各个革命阶段得到继承和发扬,为新中国的城市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家的城市建设,人民共和国处处呈现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中央机关撤离瑞金,率领主力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踏上了北上抗日的万里长征。</p><p class="ql-block">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陕北设立西北办事处。1936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迁驻延安。</p> <p class="ql-block">1936年2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刘景苑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厅长。</p><p class="ql-block">1942年初,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高自立兼任边区政府建设厅厅长。</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书法:“光明在前”</p> <p class="ql-block">这是建设部颁发的法律法规文件和发行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span style="font-size:18px;">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31日,朱德总司令为新中国工程公司成立题词。</p><p class="ql-block">“提高规划水平,促进城乡发展。”</p><p class="ql-block">2004年6月1日,李瑞环同志为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建成五十周年题词。</p> <p class="ql-block">公略亭、博生堡(模型)</p> <p class="ql-block">《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沿革及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历任领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