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人类一步步从“堆石记事”、“结绳记事”、“符号文字”、发展到“甲骨文〞等成熟文字。</p><p class="ql-block"> 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传为黄帝的左史官。据记载: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搜集、整理流传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p><p class="ql-block">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籍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逐渐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世国家职名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看到“仓”字就理解为仓库,便将仓颉杜撰成管仓库的官员。更有甚者,传仓颉自立为帝,号仓帝,以阳武为都。这些传说自相矛盾、破绽百出。</p><p class="ql-block"> 考古已证实文字有一个超级漫长的演化过程,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努力创造的。黄帝时代距今不超过5000年,而9000年前的贾湖遗址就出土了大量文字符号。</p><p class="ql-block">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里的“作书”也不是造字。更可能是对符号系统做了规范、整理,相当于造字典。“字”和“书”也不是一回事,“书”是“字”的载体,其中区别颇大,古人怎会分辨不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古时代的事,还得返回到字源(甲骨文)说起,才有正本清源之效。</p><p class="ql-block"><b>昔者</b>:过去的人;</p><p class="ql-block"><b>仓颉作书</b>:甲骨文中“仓”指草色,无“颉”字,但是苗语中还保留了这个字,是乌龟的意思。别忘了,苗族也是正宗华夏民族,苗语亦属华夏文化。所以,“仓颉”是指中华草龟(中国特产),“仓颉作书”就等于“将仓颉制作成书本”,意思是指在草龟壳上刻字,规范文字形成字典。标志甲骨文的成熟,使人类告别蒙昧,走向文明。这与出土大量甲骨文考古事实相符。</p><p class="ql-block"><b>天雨粟</b>:天降粟雨。象征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粟,指小米。</p><p class="ql-block"><b>鬼夜哭</b>:鬼整夜哭泣。意指巫文化自此衰落,世俗文化自此兴起。 </p><p class="ql-block"> 后世把仓颉理解成一个人,谬矣。如果你还是不能理解,请把“仓颉<i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龟甲)</i>作书”和“仓颉<i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人名)</i>造字”各诵读100遍,其中差异自会涌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