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红色故事演讲大赛(2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血丹心照宁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讲李鲜梦 撰稿李凤忠 制作陈晓东</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铁血丹心照宁城》,故事的主人公,是牺牲在宁城县境内级别最高的地方抗日干部——陈革。 1908年,陈革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他曾担任安国县抗日游击大队政治委员,1941年进入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1943年5月来到冀东,担任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办事处武装科长。大家可能不知道,陈革还有个化名叫做“克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名字也伴随着他在承平宁地区书写下不朽的传奇。 陈革同志既有丰富的武装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的党建工作功底。他一到承平宁地区,就一头扎进群众当中,再也没离开过这片土地。在宁城地区,他和黄云同志一起,开创了党员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河。在那个敌人统治严密的年代,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有多难啊!但陈革不怕困难,他深入到三座店峰水山、石佛温杖子等地,培养了杨秀章、金宝善、任中善、孟庆元、贾文奎、宋树枝等一批抗日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这些可都是宁城地区最早的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就像星星之火,点燃了当地群众的抗日热情。 为了壮大地方武装力量,陈革经常跟着游击队一起活动。在实战中手把手地指导游击队成长。1944年,在抗战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为了减轻高桥同志坚守的宁城中心区的压力,陈革亲自带领赵洪武、李新年、郝瑞廷的游击队,攻打平泉卧龙岗樱桃沟和宁城八里罕三岔口的日伪警察分驻所。这些战斗仗打得很出色,吸引了敌人的部分兵力,暂缓了中心区的压力。 可谁能想到,就在打完八里罕三岔口日伪警察分驻所之后,危险悄然来临。1944年3月6日,陈革、郝瑞廷的带领游击队在宁城存金沟小梁子活动时,突然遭遇了韩全福的伪警察讨伐大队。情况万分紧急,陈革和郝瑞廷带领游击队边打边撤,往小梁子西北方向的杨树沟转移。当他们率先冲上南岔梁时,看到还有游击队员没有突围出来,为了接应战友,他们又返回来阻击敌人,就是这样,本来已经突围成功的陈革、郝瑞廷为了掩护战士们壮烈牺牲了。小梁子战斗,一共有6位同志牺牲,除了陈革和郝瑞廷,还有存金沟羊草沟门的刘斌等4位战士。残忍的敌人不准群众掩埋烈士遗体。直到三天后敌人撤退了,当地民众王志成、刘殿甲、孟宪坤、等人,才在夜里偷偷把6位烈士的遗体转移到山脚下安葬。</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革命老区小梁子的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这些先烈。1967年,小梁子村的群众把6位烈士的遗骨从山里移出来,安葬在村西不远处的山脚下。墓地背靠大山,6位烈士的墓东西向一字排开,从东往西数,第一位是游击队长郝瑞廷,第二位就是陈革,第三位是战士刘斌,另外三位烈士因为年代久远,姓名籍贯都不清楚了。80多年过去了,这片墓地保护得很好,现在还修建了陵园,成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陈革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牺牲时只有36岁,正是大好年华,却永远倒在了宁城的土地上。他是牺牲在宁城境内级别最高的地方抗日干部。如今,当我们走进小梁子烈士陵园,站在陈革同志的墓前,仿佛还能感受到他那铁血丹心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陈革烈士事迹,一个用生命照亮抗日道路的英雄故事。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烈,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