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礼赞》

谈兵论剑123

<p class="ql-block">十月礼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月的风,带着金桂的馥郁,从北国的白桦林一路南下,掠过长江黄河,拂过江南水乡,最终停驻在每个人的眉梢眼角。这是属于共和国的季节,是大地披上盛装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清晨,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护卫队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来。他们的靴底与花岗岩地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历史长河中的回音。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那面浸染着无数先烈热血的旗帜便徐徐升起,在晨风中舒展如翼。我站在人群中,看着无数手机屏幕反射着朝阳的光辉,恍若星河倾泻。这一刻,七十余载的光阴在旗杆上流转,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从百废待兴到盛世华章。</p><p class="ql-block"> 长安街两侧的银杏开始泛黄,片片金叶在风中摇曳,与街道两旁悬挂的红灯笼相映成趣。老人们在树荫下摆开棋盘,孩子们举着糖葫芦追逐嬉戏。卖糖人的老师傅手指翻飞,顷刻间就捏出个神气活现的"中国龙",引得围观的小朋友阵阵惊呼。这寻常巷陌的烟火气,恰是太平盛世最生动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午后走进博物馆,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玻璃展柜里,1949年的开国大典请柬已经泛黄,但烫金的五角星依然熠熠生辉。旁边展厅正在举行"脱贫攻坚成就展",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悬崖村通公路的纪实影像。当看到村民们第一次坐着汽车出山时眼里的泪光,我突然明白,所谓国庆,不仅是纪念过去的荣光,更是丈量当下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暮色四合时,城市换上霓虹的晚装。写字楼里的灯光渐次亮起,像无数星辰落入人间。外卖小哥的电动车穿梭如鱼,他们的保温箱里装着天南地北的美食。咖啡馆里,几个留学生正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讨论《觉醒年代》的剧情。窗外广场上,大妈们跳起新编的《我和我的祖国》广场舞,红绸扇翻飞如蝶。</p><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深,电视里重播着阅兵式的画面。老兵胸前的勋章在镜头前闪烁,新型战机划过长空的尾迹还未消散。阳台上的年轻人突然举起手机,原来朋友圈里正在接力"向祖国表白"。我翻开相册,找到去年在雪域高原拍的照片:经幡飘扬处,崭新的高速公路如哈达般蜿蜒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这个节日从来不只是七天的假期。它是刻在骨血里的文化基因,是写在田野上的诗行,是车间里机床的协奏曲,是实验室数据的跳动曲线。当十四亿人的梦想汇聚成星河,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耀着庆典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十月的风还在吹拂,带着五谷的芬芳,带着大海的咸涩,带着每个中国人对明天的期许。在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上,庆典永不落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