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泸沽湖

人在途中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早餐后我们从西昌向泸沽湖驰骋。今天的天气很给力,晴朗的天空飘着白云,车窗外高原绿海飞播林,盐源的万亩苹果园让人目不接暇。</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车窗外小高山上是盐源的万亩苹果园,盐源县是丑苹果的种植基地,这里的苹果又脆又甜。</p> <p class="ql-block">  到达泸沽湖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这是泸沽湖边村子的一座喇嘛庙。扎美喇嘛寺位于泸沽湖北面的古尔山脚下,是摩梭人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从元朝至民国时期,永宁土司实行政教合一制,扎美喇嘛寺成为当时摩梭人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寺庙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当地信教群众朝拜敬香和喇嘛进行佛法佛事的活动场所。1966-1976年期间,扎美寺被毁。1986年之后,重建了扎美寺大殿、护法殿、佛塔等建筑,大殿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的坐像,偏殿中塑有一尊高10.2米的弥勒佛坐像,偏殿的四壁绘有308.79平方米的清代壁画。该壁画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古代壁画,也是云南藏传佛教壁画中的代表作。1993年,扎美寺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景区将高原湖山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文化相融合,是人类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泸沽湖周边千百年来居住着摩梭人、普米族、彝族、汉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主体民族为摩梭人。摩梭人称泸沽湖为“谢纳米”,意思为“母亲湖”。泸沽湖又称鲁窟海子,俗称亮海。</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摩梭人就开始定居于泸沽湖地区,其居住历史已有1500年。湖岸沿线有落水、里格、浪放等十余个民族村落。</p><p class="ql-block">泸沽湖周边生活着彝族,摩梭人等,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p><p class="ql-block"> 世居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保留着“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习俗,被专家称为世界上唯一的母系部落和人类社会“活化石”,被称为“东方女儿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是当地人的母亲湖,被人们誉为蓬莱仙境。有文字记载,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曾在四川片区的泸沽湖地区设立左所土司千户所,建立土司制度,土司公署驻多舍,所以泸沽湖又被称为左所海。……</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沿岸是摩梭人的主要聚居区,根据国家的民族认定,摩梭人被分别认定为蒙古族和纳西族。据史料记载,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是古氐羌人的后裔,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摩梭传统文化由各种文化事象及其内容构成,包含了母系文化、婚姻文化、节日文化、建筑文化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摩梭母系氏族大家庭是以母系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以母为尊、女为贵,家庭主事者通常由德高望重的老祖母担任,称之为“达布”。泸沽湖摩梭母系氏族大家庭强调母系血缘组织,婚姻形式有走婚、同居、入赘和娶嫁四种形式,家庭分工上实行“舅掌礼仪母掌财”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一个年轻的匠人在精心的雕刻着发簪。</p> <p class="ql-block">  经过草海的一个马场,没有马在这里,只有几艘猪槽船停在那里。周围绿草如茵,让人遐想着马在草场悠闲地吃草,野鸭和水鸟在远处湖中嬉戏,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走婚桥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草海区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木桥,全长300余米,离水面约80厘米。走婚桥最早建于土司时代,最初的功能是方便两岸居民的通行,并在战争时为土司集中兵力提供便利。随着土司制度的消亡,桥的功能逐渐转变为主要用于走婚者的通道,也是摩梭人走婚文化的重要象征。它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落,为 “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尚未找到伴侣的单身青年在走婚桥上行走,有望找到心爱的人,因此它也被称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 走婚桥上,男女青年会穿上传统服装,手挽手走动,象征着他们结为夫妻,并接受长辈和家族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走婚桥周围的草海景色优美,由于常年淤积的泥沙,湖水较浅,生长有很多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草海全长约75米,均宽约800米,面积91余亩,属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乡管辖。草海是一个聚宝盆,不仅鱼虾多,而且在芦苇丛中处处可以拾到野鸭蛋,还有国家一级珍禽东方白鹳、黑冠白尾雕、白天鹅黑颈鹤等。</p> <p class="ql-block">  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走婚桥是他们走婚时必经之地,也是他们进行婚礼仪式的场所之一。走婚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亲家庭里,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走婚桥不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是摩梭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母系氏族的智慧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  走婚桥——这是一座情意绵长的木桥,连接着这头的山,连接着那头的水,它在爱意缱绻的时光中走过春夏秋冬,走过四季轮换。所有的摩梭儿女,都对走婚桥有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情愫。是年少时那段懵懂的初恋,也是成熟后的一生挚爱,这座桥上见证着无数摩梭人纯粹的爱恋。</p><p class="ql-block"> 走婚桥——天下第一爱情鹊桥。横跨草海两岸,连接了泸沽湖两端,也连接了蕴藏着纯粹爱意的摩梭儿女。</p> <p class="ql-block">  站在走婚桥畔,望着远处的草海,会让人感觉自己处在天堂里。湖面上倒映出天空和山峦的美丽。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真实和美好,享受宁静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走婚桥——天下第一爱情鹊桥。横跨草海两岸,连接了泸沽湖两端,也连接了蕴藏着纯粹爱意的摩梭儿女。草海中最著名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鹊桥”之称的走婚桥,它是草海芦苇丛中延伸出来的一座长达300米的木桥。原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桥大部分木头已经腐烂或毁坏,散落在草海中。现在这座与老桥紧邻,是后来重新修建的,微风一吹,扬起纷飞的花絮,像仙女撒下的雪白花瓣。走婚桥横跨草海,穿过芦丛,直达两岸村落,为两岸村民、“走婚”的“阿夏”们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历史上,走婚桥还是左所土司喇宝臣的汉族夫人去后宫的一条捷径。</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朴,无论是成丁礼、阿夏婚泸沽湖、母系家庭、丧葬,都是绝无仅有的。每个礼仪,每种风俗,都是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一支支悠扬动听的牧歌,无不充满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从而给人以遐想与思忆。</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上有很多小木船,这些木船就是猪槽船,曾经摩梭人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他们的历史生活记录,到泸沽湖乘坐猪槽船也是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在船上看日出、看日落、喂海鸥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草海因长年泥沙淤积,湖水较浅,生有茂密的芦苇而得名。15000亩草海,是镶嵌在泸沽湖东面的翡翠,几十种水生植物、奇珍异鸟和各种鱼、虾、贝、螺、蛙等构成罕见的生物大观园。草海内芦苇如墙,水路错综,红白衣裙的摩梭姑娘划着猪槽船出没其中,悠扬的“啊哈吧啦”民歌在水草丛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是一个让人在有生之年很想去的地方,位于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是一座高山湖泊,两省的界湖,被誉为“人间仙境”。湖水清澈见底,蓝绿色的色调令人陶醉,湖畔群山环绕,绿树红花点缀其中,景色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是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一个高原湖泊,是一个丛山峻岭中的世外桃源。泸沽湖环湖一圈有76公里的路程,在泸沽湖的湖岸边,有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柏油路,沿着湖岸穿过十数个摩梭村庄环湖一圈,这条环湖路一共有76公里。</p> <p class="ql-block">  湖水清澈,碧波荡漾,蓝天白云,岱山远景倒影在湖面,好一副美景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里务比岛位于泸沽湖西南水域,和黑瓦俄岛位于一条直线上。里务比岛四周环水,是摩梭人居住最早的一个岛。岛屿中心建有里务比寺,该寺属黄教喇嘛寺,始建于公元1634年,20世纪60年代初被摧毁,20世纪80年代,罗桑益世活佛主持重建了该喇嘛寺。寺中塑有释迦摩尼、千手观音等佛像,每逢农历六月四日,泸沽湖畔的摩梭人都会到岛上念经,祈求神灵保佑。里务比岛的最高处原建有一座瞭望塔,后被毁,仅存遗迹。1933年永宁土知府总管阿云山去世后,其骨灰罐便存放在了里务比岛,并于1983年修建了阿云山总管墓。</p> <p class="ql-block">格姆女神山</p><p class="ql-block"> 格姆女神山又名狮子山,位于泸沽湖北面,海拔约3770米,是泸沽湖的最高峰。狮子山,摩梭语称“格姆”,意为白色女神,摩梭人将格姆山神化,看做是女性的化身,将其作为女神偶像,顶礼i膜拜。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摩梭人祭祀格姆女神的日子,该节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格姆女神山中有两个溶洞,一个是女神藏宝洞,另一个是格姆女神洞。女神藏宝洞,在摩梭语中称为“格姆阿布”,此洞位于格姆山顶峰,面对泸沽湖的崖壁,是一处可容纳百人的溶洞,洞中有多条岔道,藏有土司藏金腰带和珠宝,其入口处也非常小,人只能爬进去。格姆女神洞位于格姆山腰海拔3450米处(格姆山主峰海拔3770米),摩梭语称其为“格姆尼科”,相传该处是格姆女神与男神谈情说爱、幽会的地方,洞内有石柱、石笋等各种钟乳石景观。每年泸沽湖湖畔的人们大都会在春节或转山节或转海节期间来格姆女神洞祈祷,祈求格姆女神保佑送子生育。</p> <p class="ql-block">里格半岛</p><p class="ql-block"> 里格半岛位于泸沽湖的西北部,是泸沽湖北缘海湾内的一个海堤连岛,是泸沽湖“蓬莱三岛”之一。里格半岛傍立格姆女神山,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面是一条仅2米宽的小路与陆地接壤,海拔2690米。里格半岛被称为“水中女儿国”,岛上居住着十几户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历来以长寿者居多,故有人称“蓬莱仙岛寿星多”。从里格半岛出发可前往小落水村、草海、永宁温泉等景点的交通便利。泸沽湖湖域东岸的观景台上既可看到里格半岛的全貌也可俯瞰整个泸沽湖的全景。</p><p class="ql-block"> 里格半岛也是泸沽湖观看日出的最佳点。以湖光山色、摩梭文化和临湖客栈闻名,西侧观景台可俯瞰全景,是泸沽湖旅游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  里格岛被青山环绕,湖面碧波如镜,四周的山峰和白云清晰地倒影在水中。清晨,岛上常常被晨雾笼罩,宛如仙境。傍晚,摩梭人划着猪槽船在湖中捕鱼,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 每个村寨里, 你都能够听到隐约的乐声,节奏欢快、如梦似幻。循声而去,你就会见到一种神秘、热烈的摩梭人舞蹈--甲搓舞。走进这些院落内,篝火熊熊燃起,几十名摩梭青年男女围着火焰跳动。摩梭姑娘们雪白的长裙随步轻盈飘旋,随着乐曲的节奏变换,舞步亦变化多端,快时豪放刚健,慢时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篝火晚会:据传古时候摩梭人为防外敌侵袭,部落首领组织族众在村口烧起一堆大火,人们围着火塘呐喊跺脚。敌人退兵后,众人欣喜若狂,围着火堆通宵达旦的唱歌跳舞,最后产生了群体娱乐性的锅庄舞。</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入住的酒店,庭院种植着很多花草,还有鱼池,让人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  出了酒店大门就是泸沽湖草海,草海岸边格桑花盛开。</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草海景区有4个大小不等的草海,碧绿地点缀在母湖——泸沽湖的周围,相互映衬,相互呼应。草海景区主要分布在泸沽湖的北面和东北面,川滇各有两个。</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境内的很小,而四川省境内的却很大,其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们日常说的草海都是四川境内的那个大草海。这两个草海也有大小之分,大的足有10平方公里,小的只有两平方公里,分布在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集镇两侧。</p><p class="ql-block"> “草海”就是指长满草的高原湖泊,在这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上很有特色。它是泸沽湖的子湖泊,泸沽湖的水与它相连。泸沽湖的水非常的蓝,非常的清。</p> <p class="ql-block">  在泸沽湖畔,成千上万株的格桑花迎着秋风竞相绽放,将这片神奇的土地装点成一片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的“女儿国”源于摩梭人的母系氏族社会结构和走婚制度,女性主导家庭事务,通过走婚维持关系,这一独特文化与自然景观共同构成旅游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摩梭人主要聚居在川滇两省交界的泸沽湖地区,云南的摩梭人属于纳西族。他们以母系文化为核心,家族事务大多由女性管理和决策。摩梭人的家庭形式多样,包括母系家庭、双系家庭和父系家庭,但母系家庭尤为突出,家庭中没有传统的夫妻关系,而是以走婚制度为特色。</p><p class="ql-block"> 走婚是摩梭人的独特婚姻形式,男女双方不结婚,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维持关系。男方晚上到女方房间过夜,次日早上返回自己家中。这种制度强调感情的自由和忠诚,并有严格的道德规范。</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化吸引游客,还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闻名。湖水清澈,能见度高达12米,湖中有多个岛屿,周围环绕着群山。格姆女神山是当地的标志性山峰,传说中是摩梭人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是一座高原淡水湖泊,位于中国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泸沽湖湖面海拔2690米,最大水深105.3米,平均水深为40.3米,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泸沽湖湖盆区坐落于永宁盆地,是中国第三深的淡水湖泊;湖面面积58.8平方千米,其中西部26.2平方千米的湖面属云南省,东部24.1平方千米的湖面属四川省。</p><p class="ql-block"> 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格姆女神是一位守护着泸沽湖居民的女神。她不仅与附近的男山神有阿夏关系,而且与远方的男山神有阿夏关系。一天,格姆女神正与附近的一个山神幽会,被前来和她相会的远方的男山神看见,远方的男山神见此情形急忙调转马头返回,马嘶鸣三声,奔驰而去。格姆女神听到马的嘶鸣声后,觉得对不起远方来的阿夏,便立即追赶,但远方的山神已走得很远,只见山下踩出的一个马蹄印。女神赶到马蹄印就站在马蹄印边哭泣,泪水如雨,滴满了马蹄印,变成了泸沽湖。</p> <p class="ql-block">  村中建筑以摩梭人特有的全木结构的木楞屋为主,靠近湖边的地方有很多摩梭人独有的交通工具猪槽船。</p><p class="ql-block"> 到泸沽湖,王妃岛是必去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坐上猪槽船到王妃岛</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里飘着零星的“水性杨花”,这种花的名字实际为波叶海菜花,生长于云南、四川的湖泊中。它对水质要求极高,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所以也被称为“水质的试金石”</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干净清澈的水留住了这些洁白的小花。而它们无瑕的白又为泸沽湖增添了一分美丽素雅。碧蓝的水面上,星星点点的白色花瓣、黄色花蕊的小花点缀其间,随着水波舞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宛如点点坠落人间的星辰,宁静淡雅,又格外璀璨。</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的水性杨花,学名波叶海菜花,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沉水草本,花白色,花蕊淡黄,漂浮水面,花期5-10月,花语"真诚忠贞",为泸沽湖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波叶海菜花是一种沉水草本植物,茎短缩,叶子修长,边缘呈波状反卷,最长可达90厘米。花朵白色,花蕊淡黄,茎细长柔软,盛开时漂浮于水面。 主要生长在水质清澈的浅水区,对水质污染非常敏感,是水质的指示物种。 白天阳光充足时,花朵露出水面绽放;夜晚或恶劣天气时,花朵收拢潜入水底。</p><p class="ql-block"> 花语是真诚和忠贞。在云南,它被称为仙女裙摆。 在白族传说中,它是殉情少女的化身。 摩梭人将其奉为走婚花。 纳西族的《东巴经》记载了雌雄株隔水相望的浪漫传说。</p><p class="ql-block"> 水性杨花为泸沽湖增添了独特的景观,花朵随波荡漾,宛如点点繁星闪烁在湖面。盛开时与波光粼粼的湖水交相辉映,形成迷人的景致,吸引众多游客。</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看到的只是星星点点,盛开期已过了。</p> <p class="ql-block">  王妃岛,原名博洼俄岛、博凹岛,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境内,整座小岛面积7.5亩,四周碧波万顷。对于泸沽湖当地人来说,这里是一个拥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因为“摩梭末代王妃”左所末代土司喇宝臣的王妃肖淑明生前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 末代左所土司在博凹岛上面修建了一所豪华的别宫,来用安置来自雅安的汉族夫人肖淑明,同时还修了一座庙宇和一座雕堡,均为土木质结构,十分大气壮观,沿四合院周围栽有槐树、皂角树、万年青等。岛的四周则是一圈环岛而修的骑马道。16 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嫁入泸沽湖的肖淑明与土司喇宝臣上演了当代“文成公主”的故事。这位做事果敢的女子平日除了参与土司家务政务、收租判案外,还经常飞马双枪,带领队伍到各地督征督收,闲暇时便教摩梭子弟学习汉语,深得摩梭人尊敬。肖淑明</span>在这个岛上消磨了她的整个青春年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王妃肖淑明离岛后最终沦为废墟。</span></p><p class="ql-block"> 如今,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徘徊在岛上,令人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这位“末代王妃”,博洼俄岛也因此改名为王妃岛。</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王妃府系参照原有格局重建,这里的王妃府遗址博物馆是盐源县重点打造的“两府、一馆、一中心”之一。馆内有肖淑明的生平简介,生前的遗物、照片、相关文献资料及名人题词等,还有她与土司共同走过的行程图,真实地再现了这位当代王昭君的传奇一生。</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览馆,站在博物馆后面的宽大阳台上,环顾着这个不平凡的小岛,我仿佛看见了昔日的王妃在岛上骑马、练枪的矫健身影,看到了年迈的肖婆婆为摩梭人致富、为活态保护泸沽湖女儿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小岛向四处奔波的艰辛……末代王妃肖淑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p> <p class="ql-block">  肖淑明1927年出生在成都的文庙街,兄妹4人,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母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后裔,父亲是二十四军军需处长,与当时的西康省主席、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交往甚深。她聪慧漂亮,学习成绩优异,有个性有胆识,能歌善舞,还会骑马射箭、琴棋书画。</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16岁那年,读初三的她,因一个男人的突然出现彻底改变了肖淑明的命运。此人是泸沽湖摩梭“土知府”——土司喇宝臣。他到雅安拜见刘文辉汇报工作、赠送礼物的同时,还请求刘给他介绍一位知书达理、能帮助管理土司内务的女子做王妃。</p> <p class="ql-block">  据说当时喇宝臣已经提前偶遇过漂亮的肖淑明,也听说她是雅安城里有名的才女,因此早在心中把她选定,而刘文辉非常愿意联姻以加强对泸沽湖的管控,二人一拍即合当即敲定了次日成亲。但肖淑明对此还浑然不觉,得知此事时,她感到非常吃惊,几乎是下意识就拒绝了这件事,但耐不住父亲和家人劝说,最后只得答应,到泸沽湖去做土司喇宝臣的二夫人。作为“汉摩和亲”的新娘,16岁的肖淑明坐滑竿、骑马,翻山涉水来到了泸沽湖。</p><p class="ql-block"> 显然,离家前她已从远嫁土司的惊恐中平静下来,想到了未来的生活。为此,肖淑明还随身带了50套1至3年级的各科课本和一架双凤牌风琴。</p><p class="ql-block"> 到达泸沽湖,肖淑明被改名“次尔直玛”,在充满对家人的思念和异邦生活的极度不适中,她选择了随遇而安,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一年后,她就会说一口好听的摩梭话。丈夫对次尔直玛很是宠爱信任,把土司大印都交给了她,由她管理的摩梭内务也是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次尔直玛在泸沽湖度过了一段非常潇洒愉快的生活:抽烟、喝酒、吟诗、歌舞、书法、狩猎、打仗、平定叛匪,她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很快赢得了摩梭人的尊敬。在泸沽湖,她生下4个儿女,这块土地给了她幸福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  1951年泸沽湖正式得以解放,土司制度被废止,她的丈夫喇宝臣从土司变成了左所区区长、盐源政协主席,次尔直玛也因此结束了她摩梭母系氏族的最后一位王妃生涯,从王妃沦落为平民。遣散了家里的管家、丫鬟,肖淑明很快适应了新角色,自己学做家务、带孩子、种地,自食其力的开始了普通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肖淑明无愧当代王昭君的称号,她为盐源的和平解放、剿匪平判,为泸沽湖的平稳过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人是三节草,不知哪节好”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总有悲欢离合、有喜有忧,有顺有厄。肖淑明曾拥有荣华富贵,也曾与苦厄相伴。</p><p class="ql-block"> 由于特殊的身份,她曾经历了一次次人生的打击。</p><p class="ql-block"> 因肖淑明远嫁摩梭土司,其父母兄长皆魂断泸沽湖。</p><p class="ql-block"> 1960年肖淑明因“不法封建主、解放后继续收租、贩卖大烟、子弹”等罪名被判有期徒刑8年。</p><p class="ql-block"> 1976年,一直分居两地的丈夫喇宝臣也因痨病客死他乡,肖淑明连他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p><p class="ql-block"> 但这些打击都没能让她倒下,她“认命”但从不任凭命运的摆布,乐观地面对现实,用自己的智慧度过劫难。1980年,有关部门为她落实政策,摘掉了帽子。随后,她又先后被选为盐源县政协委员、凉山州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泸沽湖旅游开发兴起,已届晚年的肖淑明因其“末代王妃”的身份为媒体关注,她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撰写文章、接受媒体采访,在媒体上宣传泸沽湖摩梭文化,讲述自己传奇经历,积极带领当地摩梭人开发旅游发展经济。</p><p class="ql-block"> 1998年,以她为主人翁的纪录片《三节草》,获法国第20届真实电影节特别奖。</p><p class="ql-block"> 2008年10月30日,81岁的泸沽湖“末代王妃”次尔直玛因突发脑溢血悄然离世。</p><p class="ql-block"> 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祭奠这位一生之中充满传奇和磨难的老人,按照摩梭人的习俗,对老人进行了火葬,遵照老人的遗嘱,将她的骨灰安放在王妃岛上。</p><p class="ql-block"> 肖淑明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摩梭人,奉献给了这块土地,次尔直玛的大爱融入了这里的青山,融入了泸沽湖纯净的湖水,她安息在王妃岛上日夜守护着这方净土。</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是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藻花点缀其间,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浮干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这里更增添几分古朴宁静,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宁静安详,可以让人遐想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为川滇两省界湖,为四川云南两省共有,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湖水清澈蔚蓝,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流连忘返。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看下早上的日出,绝美!能让人静下心来,内心深处是另一种浮想联翩!一天不同时辰有不同景色。</p> <p class="ql-block">  醉美泸沽湖,一半云南,一半四川,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人间仙境。湖水如镜,山峦如画。</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是大自然的诗行,摩梭人的圣湖,宁静而悠远。这里是梦的栖息地,动人心弦。</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时光在此停驻,美在瞬间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