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东三省·沈阳

老邱随缘行

<p class="ql-block"><b>美篇号:48359003</b></p><p class="ql-block"><b>题记:沧桑但庄严,静谧而有韵。当你走进沈阳这座城市,你一定会爱上这里的一切。</b></p> <p class="ql-block"><b>在一年中最热的中伏时节,我们40后同学一行七人为了避开上海“蒸笼”般体感的生活,相约向北,开始东三省的悠闲行。</b></p> <p class="ql-block"><b>沈阳是辽宁省省会。“沈阳”地名最早出现在元代,“沈”取自沈水,沈阳浑河的古称;“阳”则是根据“山南水北谓之阳”的说法,由于当时城池地处河水北岸,所以称之为“沈阳”。</b></p> <p class="ql-block"><b>沈阳,一座盛京,半部清史,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后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了中国的清朝。</b></p> <p class="ql-block"><b>沈阳故宫原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在“一座盛京,半部清史”的殿阁廊柱间,听海兰珠与皇太极的爱情在朔风中低吟;凝视乾隆御笔的“紫气东来”匾额,在文溯阁的雅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文脉悠长。</b></p> <p class="ql-block"><b>清昭陵俗称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寝。是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寝。</b></p> <p class="ql-block"><b>清昭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张作霖张学良的官邸,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b></p> <p class="ql-block"><b>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府花园、恢宏气派的大青楼、欧式风情的边业银行、中西合璧的小青楼、精巧别致的赵四小姐楼,漫步其间,感叹低语在青砖黑瓦间的半部民国史。</b></p> <p class="ql-block"><b>东三省总督府是清末民初东北最高军政机关所在地,始建于1907年,为中西合璧的官式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b>现存主楼呈“凹”形,地上两层,砖木结构,是典型的中华巴洛克风格欧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辽宁省博物馆是艺术与历史的殿堂,文物琳琅满目,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明清时期的瓷器,古代书画,近现代艺术品,每件文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b></p> <p class="ql-block"><b>我们去时正值“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展期(5.18-8.18),展品90%以上是首次公开展出。</b></p> <p class="ql-block"><b>老北市作为“最沈阳”文化的地标,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曾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等并称中国的“十大闹市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锡伯家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沈阳中街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有“东北第一街”的美誉。古香古色的巷陌小店、传承至今的老字号、各色味美的胡同摊位,展示了中街的悠久历史与新潮时尚。‌</b></p> <p class="ql-block"><b>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现代高楼和古建筑交相辉映,满街的皇后格格,形成了独特的景观。‌</b></p> <p class="ql-block"><b>位于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气派很大,左边刘老根三个大字,右边二人转三个大字,是赵本山旗下的产业项目,创立于2003年。</b></p> <p class="ql-block"><b>长安寺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路过沈阳时命“门神”尉迟敬德督建,取名长安寺,寓意“长治久安”,故民间传言“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b></p> <p class="ql-block"><b>皇寺(实胜寺)始建于1636年,由清太宗皇太极敕建为清代皇室家庙。</b></p> <p class="ql-block"><b>皇寺融合汉式宫殿与藏式庙宇风格,采用黄琉璃瓦绿剪边规制。</b></p> <p class="ql-block"><b>慈恩寺是沈阳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三路四进的院落,含天王殿、大雄宝殿等135间建筑,藏有明、清古籍万余本,包括《永乐北藏》等国家级珍品。‌‌‌‌</b></p> <p class="ql-block"><b>般若寺是处于沈阳闹市中的清净之地,般若,佛语意为能证悟空理的智慧,清康熙二十三年修建,20世纪60年代曾遭毁。青砖青瓦的藏经楼内收藏“三藏十二部”佛经。</b></p> <p class="ql-block"><b>驻足其间,幽静脱俗,抬首阅见被风轻轻吹动的金铃,仿佛世间的纷扰都在此刻暂停下来。</b></p> <p class="ql-block"><b>大佛寺与慈恩寺、般若寺相邻,因寺内佛像高大而闻名,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时,发现了唐代残碑和法器,证明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沈阳天主教堂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哥特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教堂南北长66.3米,东西宽17.2米,两个钟塔伸向天空,高约45米。</b></p> <p class="ql-block"><b>鹿鸣春饭店始建于1929年,主营辽菜,有“辽沈无双味,天下第一春”之誉。</b></p> <p class="ql-block"><b>鹿鸣春饭店名称源自《诗经·小雅·鹿鸣》,抗战时期曾为抗日联络站;解放战争期间,其1号包房曾作为中共地下活动场所,店内保留有革命历史痕迹。</b></p> <p class="ql-block"><b>近百年来慕名前来品尝鹿鸣春美味佳肴的有张学良、李宗仁、蒋介石、宋美龄、高岗、林彪、邓小平、溥仪、马连良、梅兰芳、荀慧生、侯宝林、孙道临、赵本山、高仓健、中野良子……。</b></p> <p class="ql-block"><b>宝发园名菜馆创立于1909年,因张学良命名的“四绝菜”(熘肝尖、熘腰花、熘黄菜、煎丸子)有“四绝美誉满关东”之说闻名,我的感觉是熘肝尖‌偏咸,熘腰花‌有小腥。</b></p> <p class="ql-block"><b>沈阳火车站,典型的辰野式自由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以红砖墙体配白色石带装饰、三段式对称立面和绿色穹顶为特征,兼具西方古典美学与日本近代建筑特色。</b></p> <p class="ql-block"><b>漫步在沈阳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历史的印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岁月的痕迹,这里的每一片砖瓦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当你走进沈阳这座城市,你一定会爱上这里的一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