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腿子干部”到阶下囚:李亿龙的不归路

笃虎长啸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泥腿子干部”到阶下囚:李亿龙的不归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湖南的政商江湖中,李亿龙曾是一个无人不晓的名字。他以作风强悍、敢作敢为著称,却也因霸道专横、贪欲无度,最终用自己的人生印证了那句古训:多行不义必自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 早年崛起:“能干”与“霸道”的双面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亿龙的起点并不高,从商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后,他留校任教,随后转入长沙市二商业局,开始了他的仕途。与“笔杆子”出身的张文雄不同,李亿龙的风格是跑出来的、干出来的。他善于交际,雷厉风行,三年跑烂五双解放鞋,被农民称为“泥腿子干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岁月里,他确实展现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敢在暴雨夜带队抢修堤坝,敢在工地上踹翻偷工减料的沙堆,吼出“谁掺假,我扒谁的皮!”这样的狠话。这种强悍的作风让他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看得见的成绩,也让他从科员到办公室主任,再到主政芙蓉区、浏阳市,一路晋升,赢得了“能吏”的名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能干”的另一面,是“太霸道”的评价早已如影随形。强拆、压案、任人唯亲……关于他作风问题的举报和议论,从未停止。他信奉的是“拳头硬,才能站得稳”,这份霸道,为他日后的倾覆埋下了最初的伏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 权欲膨胀:主政一方的“家长”做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权力越来越大,李亿龙的霸道逐渐演变为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的“家长”作风。2006年调任怀化市长,与市委书记张文雄的“龙虎斗”便是其性格的极致展现。在常委会上公然拍桌叫板,打断领导发言,甚至说出“在怀化,我说了才算!”的狂言,将组织的议事规则视为无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绕开市委书记,自行决定重大事项,直接将“一把手”架空。对他而言,程序和法律似乎只是束缚别人的工具,他自己则凌驾于规则之上。这种对权力的极度迷恋和滥用,让他在背离组织和人民信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 贪欲横流:与家人共筑的腐败深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专权是李亿龙倒下的第一块骨牌,那么无度的贪欲则是彻底推倒他的核心力量。经查,他的贪腐史长达18年,从1998年至2016年落马,他与妻子、女儿联手,将家庭打造成了一个敛财共同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怀化,他用公款购买名表、眼镜等贵重物品占为己有,甚至虚开发票报销个人开支。到了衡阳,他更为癫狂。在旧城改造项目中,大笔一挥将百亩地划给开发商,当晚收受的现金就能塞满越野车后备箱。他滥用职权,在污水处理厂收购项目中,一手操纵致使国家损失近3000万元。更令人瞠目的是,他在郊区兴建占地近百亩的奢华私人庄园“龙园”,名为“生态农业”,实则是藏匿情人、现金和赃物的“销金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 终局:多行不义必自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4月,刚刚调离衡阳的李亿龙在长沙火车站被带走调查。他与他斗争半生的“老对手”张文雄,以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方式走向了相同的终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1月15日,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亿龙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四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庭之上,昔日的“霸蛮书记”终于低下了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亿龙的悲剧,是一个关于欲望如何吞噬人心的标准样本。他从一个能干的基层干部,一步步被权欲和贪欲腐蚀,最终彻底迷失自我。他以为“拳头”和“权力”是最硬的后台,殊不知,失去清廉的底色,所有的能力和政绩都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来,便轰然倒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亿龙的故事,再次为所有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清廉,才是行走仕途最硬的底气、最稳固的后台。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人,终将应验那句古老的箴言——多行不义必自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