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东兴</p><p class="ql-block"> “沧州教育名师团乡村行”行动走进东光县铁西小学,作为领队和“沧州教育名师团爱心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我执教了六年级语文《创意思维与表达<这件事,我这样看>》一课,并做了专题讲座《知行合一:实现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p><p class="ql-block"> 有些老师听了我的课,对我说:“您的课真放得开!我们可不敢这样上课,驾驭不了,hold不住呀!”我追问:“为什么非要驾驭学生呢?为什么非要hold住学生呢?”这个问题有点深奥,老师们一时无从回答。切忌空谈,还是借助我上的课来剖析一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点“放得开”:上课的学生既有铁西小学六四班的学生,还有曲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俩学校,不同班级,孩子们结成学习伙伴,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所有的孩子都在我的视野中,都是我的新学生,没有什么特别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点“放得开”:我需要两名学生给我当“助教”,跟我一起来上课。两所学校,两个班,各出一位“助教”。一开始,没有学生敢站出来,这在我的预料中。我本来想用我的新书《学着幽默一点点》作为奖品,但是早上出门时车钥匙掉电梯井中了,书在车里拿不出来,便改用两块月饼做奖品。经过鼓励,两位“助教”顺利产生。我为他们佩戴上“助教”的胸卡,给他们准备了粉笔,将在黑板上做板书的任务交给他们。有困难,但是能实现,也在预设中。</p><p class="ql-block"> 第三点“放得开”:我在屏幕上展示出我提炼的“有梦想,有方向;有本领,有修养;有作为,有担当;有体验,有成长”的“八有”时代新人育人方向,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想法。两三个学生发言后,就谈到“新时代的小学生也应该做这样的人”。其他学生都同意这种观点,都愿意做这样的人。我趁势引导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座右铭”。既然学生们自觉地想把这“八有”作为人生座右铭,于是就在那个发言时一鸣惊人的男生的带领下做了宣誓。</p><p class="ql-block"> 第四点“放得开”:让学生揣摩课题“这件事,我这样看”,就课题来确定学习的两个重点。学生很快明确:什么事?怎么看?老师们习惯了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现在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这也是板书的重点和思路。</p><p class="ql-block"> 第五点“放得开”:第一个学习的主体材料是微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字幕:输在起跑线上的红衣女孩经过不懈努力第一个冲到终点,成为最终的成功者。我让学生自己确定怎么去把握视频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体会道理。然后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思路去把握这个视频内容。</p><p class="ql-block"> 第六点“放得开”:我让学生去体会视频发布者的意图。学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赞扬红衣女孩的拼搏精神;弘扬不怕挫折、勇于坚持的精神。我话锋一转,让学生再看视频,跳出刚才的思维,进行“头脑风暴”:视频中还有哪些人,哪些事?经过讨论,学生们又找到了他们原本没有关注的:被红衣女孩两次超越的男孩;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跑到终点的男孩;起跑后一直跑在第一位最后被红衣女孩超过的男孩……孩子们的视野被打开了。</p><p class="ql-block"> 第七点“放得开”:我学生前段学习的结论挖了一个“智慧陷阱”:红衣女孩是最后的成功者……。这个“智慧陷阱”的关键在省略号。我引导学生:被红衣女孩两次超越的男孩是不是失败者?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跑到终点的男孩是不是失败者?一直跑在第一位最后被红衣女孩超过的男孩是不是失败者?学生们很快就作出了否定的回答,而且阐明了自己的道理。这样的深度思考,就是在对原有结论的冲击和修正。</p><p class="ql-block"> 第八点“放得开”:我向学生出示了两幅漫画,都是家长和社会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内容。随后又出示了孩子们课间自由快乐活动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谈感受,说说他们更乐意过怎样的生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深刻而复杂的社会焦点问题,就在这样简单的对比中得到了结论。</p><p class="ql-block"> 第九点“放得开”:我让学生们拓展阅读我自己创作的新教育儿童诗《你看人家谁谁谁》,先自读,后朗读,再追问:诗中写的是谁的妈妈?是不是只有妈妈们这样?原来这是个社会普遍的问题,家长和教师都在用这样的思维去评价孩子和学生,结果却是毁掉了很多孩子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第十点“放得开”: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人生思考(想拥有怎么样的童年和少年)写在学习单上。孩子们写得很投入,因为此时的他们是在“以我手写我心”。展示分享环节,学生们很踊跃地走到台上。我让他们思考,这个学习活动的关键词为“Deepseek”: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应该向谁来述说?结果,现场听课的教师(另一种身份是家长),就成了听众,成了倾诉的对象。孩子们吐露的心声很感人,主要的呼声就是“要轻松自由快乐的生活”,当然,也谈到会“积极乐观向上”。</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点“放得开”:既然教师(兼家长)是听众,他们就不能无动于衷,于是,我让学生们自发选出两名“小记者”去采访现场的老师,老师们自然会有一些反思性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点“放得开”:学生们下课后继续写完自己的心里话,将心里话和我的新教育儿童诗《你看人家谁谁谁》与家长进行交流。我将承诺赠给孩子们的书《学着幽默一点点》第一时间快递给他们,他们接到后很开心地读起来。</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点“放得开”:整个教学过程中,两名“助教”不仅仅完成了板书记录,还参与了确定发言人、组织学习活动、做一些小结等任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有这么多的“放得开”,整个教学过程却都很顺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显而易见。一切都在预期中,就是所谓的“hold”住。其实,我本就没有想要“驾驭”,没有想去“hold”住什么,只是一直在引领着学生向前走:人生主题是鲜明的,教学要素是具体的,活动组织是严谨的,评价激励是适切的,教育教育是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活泼的,师生关系是共成长的……坚持了这些,放开就是了,不用在乎是否“hold”住! 2025年9月30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张东兴,笔名希乐舅舅。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著作有《在创新中求发展》《享受语文每一天》《换种视角来阅读》《作文快乐岛》《希乐舅舅大锅炖》《研学故事,行走的风景》等。自创“新教育儿童诗”。曾荣获2012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