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写在结婚34周年纪念日

张自力

<p class="ql-block">  站在新区丽晶酒店西座10楼的窗前向西眺望,葛天源风景区绿意葱茏,更远处,老城区在夕照下泛着温润的金光,陉山的轮廓静静绵延,像时光深处沉默的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  这片风景,见证了一条路的变迁,也见证了我婚后三十四年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站在窗前,我的目光落在那片已成为风景区的土地。曾几何时,那里纵横的某条小径,是我走了多年的、回婆婆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我与先生相识不久,第一次随他回杜庄村老家。那时,如今的风景区还是一个广阔的军用机场,我推着自行车,站在无垠的机场边缘,内心满是忐忑。那条土路窄而颠簸,车辙如嶙峋的瘦骨,两旁是沙沙作响、高过头顶的玉米地。迷宮般的岔路口让我全然迷失方向,好在有身旁的他,谈笑指引,才终于抵达。 </p> <p class="ql-block">  然而,村庄的贫瘠破旧,瞬间浇灭了我所有的浪漫想象,是母亲的话,为我点亮了心灯:“选伴侣,重在人品。只要他真心待你,肯上进,两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日子总会好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这番话,成了我的信仰,也定义了我此后三十四年的付出。我试着用他的眼睛重新看待这片土地,和他一起扛起了家里老大的责任。此后的日子里,我们经常骑着自行车回家,这条路上,留下了我们许多幸福的回忆。我们在那条崎岖的小路上并行而骑 ,累了便席地而坐,背靠着背,听他讲述童年的小洪河、旧砖窑、打麦场……一个聪明而倔强的男孩形象,在我心中活了起来。爱,就这样生根发芽。在家啥也不会干的我,学会了烙馍、擀面条,做家务,学会了把老公穿旧的针织衫改成宝宝裙,还绣上了花,每次回老家,我会给老人和弟弟、妹妹家的孩子们买礼物,带他们玩,连老家的小猫、小狗我都喜欢,这些年,我心甘情愿地,将最好的年华铺筑在这条回家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也记录着我的成长。婚后的第一个收麦季,我独自送菜回乡,在军事壕沟旁连人带车摔倒。面对三条陌生的岔路,我茫然无措。那份孤立无援的彷徨,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幸得父亲的学生引路,才找到家门。先生笑我“小笨瓜”,那份嗔怪里,是当年被笃定守护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泥泞土路早已被宽阔的行政大道取代,葛天源风景如画,家人安康,生活富足。</p> <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列车呼啸向前,改变了生活的面貌,那条曾经的土路,清晰地印刻着我们携手奋斗的足迹,也映照着我毫无保留的信任与付出。我用自己的整个青春,践行着母亲那句“齐心协力”的教诲。</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结婚三十四周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三十四年,这条回家的路,从物理上的曲折,走成了我心中的坦途……虽然经历过泥泞和坎坷,但那条深植于我心、关于爱与善、关于责任与希望的初心之路,将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坐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