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025.10.1</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早晨醒來看手機,流覽到一組國慶老照片,其中有1959年國慶十週年的南京西路石門路口的“德義大樓”,頓時想起小時候經常路過此地的情景,讓我最注目的是德義大樓(下面有南京理髮店)外牆上的一組雕塑。雕塑為塊面硬線條風格的人物立像,有人説是希臘女神。記得那時俺就對她“情有獨鍾”,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 可惜還未等我長大成人便發現六位女神們都走了。有人説是“大革命”時拆了,但我覺得還要早些。今天找到佐證了,有下圖為證,早在1959年便沒了蹤影。</p><p class="ql-block"> 這張“五九德義圖”勾起了我的回味与興趣,於是就問度娘詢豆包,都説“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結果還是“豆包”管用,問了兩次,總於提供了一張模糊的照片及好事者凭記憶描幕的女神像。雖然与我的記憶有些許偏差,但說明喜她的人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 請看照片——</p> <p class="ql-block">位置示意圖</p> <p class="ql-block">1959年已有宋慶齡題寫的少年兒童書店</p> <p class="ql-block">女神基座</p> <p class="ql-block">基座特寫,年代不詳,与59年不同</p> <p class="ql-block">唯一的女神像照片,可惜太模糊</p> <p class="ql-block">有人凭記憶畫的女神圖,我的記憶還要瘦長,沒有弧線</p> <p class="ql-block">別人也在感慨</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德義大樓</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德義大樓</p> <p class="ql-block">“全家”年代</p> <p class="ql-block">南京理髮店怎麼沒看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後記</b></p><p class="ql-block">抱歉!前面搞錯了。又搜到一張南立面繪圖,雕塑位置不是轉角処,而是在南立面的兩个凹槽処和拐角的兩端,不是6个女神雕塑,是四個。圖上可以看到3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網絡鏈接/</p><p class="ql-block"> 上海南京西路778号的德义大楼(原称丹尼斯公寓)是一幢具有百年历史的Art Deco风格建筑,其底层商业空间既承载着城市记忆,也展现着时代变迁的痕迹。以下从历史脉络、建筑特色、商业现状展开分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历史脉络:从单身公寓到城市地标</b></p><p class="ql-block"> 德义大楼由地产大亨程谨轩投资,英商克明洋行设计,1928年竣工时即被誉为“上海第一高楼”。其建筑名称暗含深意——业主程贻泽(英文名Dennis Chen)取“讲道德、尚义气”之意,将自己的西名与中文美德结合 。大楼最初定位为上海首个现代化单身公寓,内设电梯、内廊式住宅单元及宿舍,专为都市新贵设计,曾吸引众多外籍人士和民国名流入住。</p><p class="ql-block"> 底层空间自建成以来便承担着商业功能:1959年宋庆龄题写店名的少年儿童书店在此扎根44年,成为几代上海人的童年记忆;南京西路上的南京理发店则延续近百年,至今仍在营业,见证着南京路的繁华更迭。2003年书店搬迁后,底层经历多次业态调整,如今既有传统老字号,也有新兴商业体入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建筑特色:装饰艺术的典范之作</b></p><p class="ql-block"> 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德义大楼的Art Deco风格体现在多个细节:</p><p class="ql-block"> 外立面:采用泰山毛面砖拼贴几何图案,底层与二层间饰以花岗石环带,三层窗间墙凸出形成竖线条构图,原有的四座希腊女神立雕虽在文革中被毁,但基座轮廓仍存 。</p><p class="ql-block"> 空间设计:结合南京西路与石门二路的转角地形,建筑呈曲尺形,转角处作弧形处理,既扩大沿街展示面,又增强空间流动性。内部走廊铺设湖绿色马赛克,木门雕花、铜制把手等细节保留了民国时期的精致 。</p><p class="ql-block"> 功能布局:底层为店铺,二层以上为公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商业现状:传统与现代的共生</b></p><p class="ql-block"> 当前德义大楼底层商业呈现多元业态:</p><p class="ql-block"> 老字号坚守:南京美发厅(原南京理发店)以传统技艺闻名,店内保留着上世纪的旋转座椅和复古镜面,是上海美发行业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新兴品牌入驻:近年引入咖啡轻食、设计师品牌等新业态,与周边张园、丰盛里等商业体形成互补。例如,石门二路一侧的沿街店铺常有独立设计师工作室,吸引年轻客群。</p><p class="ql-block"> 空间更新:2008年和2017年两次修缮中,底层商业空间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前提下优化了动线设计,部分区域引入玻璃幕墙与金属元素,实现新旧融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结语</b></p><p class="ql-block"> 德义大楼底层不仅是商业空间,更是城市记忆的容器。从儿童书店到时尚买手店,从理发店到艺术展览,这里的每一次业态更新都在重塑历史建筑的当代价值。正如建筑外墙上的几何砖纹,德义大楼以其独特的Art Deco语言,持续书写着南京路的“古今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