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变形记”:书法游戏织密安全网,守护一年级成长

田金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6日</p><p class="ql-block"> 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尚未褪去幼儿园的随性,课间常陷入“安全隐患圈”:有人在走廊追玩“鬼抓人”,轻则腿擦红、手掌留痕,重则撞到其他同学;有人用摸屁股、打屁股的不当方式社交;更惊险的是,屈同学曾带卢同学到四楼,声称“从这跳下去不会死人”还试图开窗,所幸窗户未开才避险;还有孩子躲进厕所躲猫猫,安全风险暗藏。</p><p class="ql-block"> 如何破解“课间无序”,让玩耍兼具趣味与意义?一次偶然发现成了突破口——孩子们分发语文本时,常认不出同伴姓名。结合低年级书法启蒙与识字刚需,我设计出“姓名大挑战”课间游戏:优先挑选调皮好动的学生当“小老师”,还针对性搭配帮扶小组,让陶同学引导卢同学、谭同学带动屈同学,由“小老师”指认黑板上教师用毛笔书写的学生姓名贴,其他孩子轮流认读。</p><p class="ql-block"> 为避免游戏“降温”,我迭代了奖励机制:起初用小红花激励,发现部分孩子积极性不足后,便购置两款纪念章,让孩子准备专属“每周积章本”,设定每周主题、每日发两枚章,集满十枚就能把印着自己书法字体的姓名贴带回家。</p><p class="ql-block"> 如今,课间已实现“华丽变形”:往日的喧闹换成有序排队,追逐打闹、四处乱跑的情况彻底消失;孩子们在游戏中熟悉了同伴、学会了正确社交,更在潜移默化中夯实了识字基础,让书法启蒙自然融入课间时光。</p> <p class="ql-block">9月28日积章本推行手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日,孩子们如约带来积章本,初时因未明确盖章规范,小家伙们随心盖印,本子上章痕错落,略显杂乱。见状,我当即与孩子们约定好盖章规则:首格统一填写日期,后续空格专属积章,每日以积累三枚印章为目标,让每一页都变得规整有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过程中,诸多瞬间格外动人:孩子们集齐诗歌章时,脸上绽放的笑容格外耀眼;往日课堂上爱走神、爱打闹的孩子,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主动参与积章,每多一枚印章,眼里的自信便多一分。为了帮下课后总爱乱跑乱叫的孩子收心,我试着为他们两两结对,给调皮的孩子指派一位“小师父”,带着他认姓名、做小事——有了专属任务,孩子们再也不四处喧闹,反倒多了份认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推行中,我们也灵活调整方法:特意挑选习惯好、有责任心的孩子当“小帮手”,帮扶行为稍显散漫的同伴;又找了位心细的小朋友负责统筹盖章,确保规范不打折。如今再看课间,孩子们玩耍时守秩序、懂文明,积章本上的每一枚印章,都成了好习惯养成的见证。</p>